花鸟与人生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花鸟与人生

时间:2024-03-07 06:09:25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人的世界中若没有林木泉石、鸟语花香,那将是何等的枯寂乏味。陶渊明的“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之高咏,令人深感意境高远。 有人说,星是天上的花,花是地上的星。但是花若经过艺术家心灵的装扮,那娇艳就更增数倍,也更加动人心弦。 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展出,真是盛况空前。有一天,值班的警卫来向我报告,说有一个画迷对着南宋李安忠的《竹鸠图》,已经目不转睛地看了两个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吸引了他。《竹鸠图》/李安忠/南宋 这是一幅好画,毋庸置疑。鸟背上的那片银蓝色的“披屑”也真令人着迷,我昔日在西子湖上用心追逐的迷人的银灰色调都没有令我如此赞叹……正在这时,那个怪人已经走过来对我说:“先生,您可是展览会的主持人?” “不错,我正是。您有何见教?” 他说:“我有个问题不得解,可否请您到我乡间家中一行?我管接管送,还招待早餐。”《竹禽图》/宋徽宗(传) 在不妨碍上班的前提下,一天早上,他亲自驾车接我到了乡下。我一看周遭情况,马上明白了一半——原来他是一个养鸟人。这下就轮到他大显身手了,他领我到一处最精心构筑的所在,手指向大铁笼,说:“问题就在这里了,这是我最爱的一对好鸟!但是我总不明白,是我的鸟照你们的画而长的呢,还是你们的画是照我的鸟而画?不然怎么会一模一样?” 我笑得直不起身来,这就是宋画的写实精神奕奕照人之处了。我们立刻就成了莫逆之交,在他那儿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还从他那儿知道了这种鸟叫伯劳——原来是它,我们的原签名“竹鸠”也因这一段奇妙因缘而得到了改正。 宋人的写实精神真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它不仅是外表形似的写实,连对象的灵魂都传达得栩栩如生,最好的例子就是传为宋徽宗所绘的《竹禽图》了。在这幅精彩传神的图画之上,不仅双鸟的眼睛炯炯有神,它们的顾盼之情也使人倍感亲切。《缂丝花鸟图》/沈子蕃/南宋 另外这两只小黄鸟高踞竹枝之上,分明也有“好鸟枝头亦朋友”的强烈暗示。经过艺术家的渲染指点,我们才有了这种“万物皆吾与也”的体会;经画家的美化,我们才进一步体会到“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高蹈的人生境界。同样的,不仅是鸟,翠竹也如此枝叶披离、丰茂可爱。艺术家真可感激,他们不但以慧目洞见宇宙万物之美,还搭了一座同心桥,使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领略到生物界和自然界的美妙关联。《秋树鸲鹆图》/宋 “好鸟枝头亦朋友”的好画真不少。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沈子蕃的《缂丝花鸟图》非常有名,因为《故宫名画三百种》这部大书就以它为封面。日本印刷家为求此画如真,还动用精密的计算机解决此难题,原画当更精彩。两只斑鸠双双栖宿在梨花枝头,那副安闲自得、不羡神仙的表情,使人深有体会,一饮一啄、一枝之栖并不难求,且看这两只鸠鸟的嘴眼如何传神。进一步观察,鸟身的羽毛排列得井然有序,宇宙的规律和秩序,不也表达显现于此吗? 花朵的开合向背以及老柯的虬曲盘错,俱见匠心深情,但是最值得赞叹的,还是绿枝嫩叶的勃勃生意。“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仔细观察每一片叶梢的笔尖挑扬,这种闪掣的笔法使整个画面充满了青春的“生”意。“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杜甫的歌咏在这里得以一一表现。 还有一幅宋人的《秋树鸲鹆图》,是一幅团扇的格局,画一只八哥鸟披着黑大氅,站立在一棵橡树枝柯之上,画家把这只可爱的鸣禽打扮得动人极了。黑大氅的墨色深浅有致,墨分五彩,在这里出神入化,直把八哥鸟的浑圆身体都表现得可扪可触,最俏的是它生在眼前喙上的那丛冠饰,松动披拂,使人想到盛宴中贵妇帽上的鸵鸟羽毛。鸟的服装在生物中是最考究的,没想到连头角上的装饰点缀亦不曾被放过。 同样的,这幅画上的几片桐叶亦画得动人极了。我常向朋友们“明知故问”:您可曾见过如此“温柔”的树叶?艺术家在这里是造物主,哪怕他原来的灵感来自大自然,但是一经润色,我们亦受感染,从此明白了什么是“一朵花中见世界”,宇宙中充满了“生”意。 明代的唐寅也画了一幅《枯槎鸲鹆图》,这就是纯粹的写意笔法了,和上面几幅的写实风格花鸟画相比,就有重要的意义显示出来。宋人的花鸟画是以笔墨去将就大自然,明代唐寅的这一幅就是以笔墨为主调,树枝、树叶和枝头好鸟不过是作画的素材和凭借而已,所以通体只见一片笔墨调和,浓淡合宜。好一派风和日暖的天气。唐伯虎一生坎坷,像这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作品实在难得。 南宋的吴炳曾画了一幅《榴开见子》的团扇册页,画一只扭身婉转的小鸟,高踞在裂开口的石榴果枝之上,亦可以说是“好鸟枝头亦朋友”的另一样本。 中国有许多不合理的事情,这在开口石榴的主题上亦可以充分表现出来。也许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无以名之,强名之曰“影射假借”之法——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明明是一幅石榴果实裂口的图画,却说是“榴开见子”,这个“子”字原是石榴籽粒的意思,不过在这里一语双关,有《百子图》的祝祷之意在内。往昔我国是农业社会,男子就是“田”中工作的主“力”,希望人手越多越好的祝颂之词到处可见。文王百子、五世其昌,都是最好的例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徐渭的《榴实图》,可以说又另是一种怀抱了。徐文长以对角线的构图画出这幅杰作,还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徐文长是在骂世人都瞎了眼,他自己正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怀才不遇、笑傲王侯,“日”字便有皇帝老子不欣赏的意思在内,所以只好颗颗明珠,一齐撒落在荒野荆榛之中了! 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对徐文长的水墨画大革命非常倾慕,也画了一幅《石榴图》,凌乱破碎叶,一枝老石榴,并在上面长短纵横,以草书写下这样的题识:“山深秋老无人摘,自迸明珠打雀儿。” 千古之下,我们对一生坎坷的徐渭,真禁不住要掬一把同情之泪了。世无见赏知音,只好舞文弄墨以示胸怀,感慨何其深,谁能识其心? 明清之际的八大山人朱耷,本是明代宗室之后,近年来声名鹊起,因他的身世和处境都迥异于常人,所以他的画格亦高迈脱俗。他在以“传?ぁ蔽???保????环?犊?谑?裰?肌罚?饩褪翘ū惫使?┪镌河忻?拇?げ幔?鞘被?靡埠芷匠#???晔陆细撸?饩骋嫫妫?硪环?妒?裢肌肪土钊斯文肯嗫戳恕K?帽世侠钡秸庵殖潭龋?蚧?秸庵殖潭龋?粤沟秸庵殖潭龋?雍未Φ么艘饩常?钊宋尴薷锌?U馄裰故腔??蛑笔鞘?⑹茄?⑹抢幔∷胁苎┣鄣摹奥?交奶蒲裕?话研了崂帷6荚谱髡叱眨??馄渲形丁保?颐橇私獍舜笊饺酥??咝男鳎呵迕鹈髦?螅?鞔?谑抑??臣?浼柘眨??疃?蠊ぃ??咂???啵?庞姓庵志?说脑煲琛 南宋牧溪的《六柿图》名震寰宇,不仅是花鸟画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思禅意,非但墨色推移达到化境,书法的意味和哲思的深邃都令人一见倾服。花果画到了这种境界,只有以无上神品之?誉来景仰了。 一连串的花果禽鸟,都是在艺术上写实、写意、写趣的佳例,也说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好鸟枝头亦朋友”使我们想到了“布谷”和“不如归去”,“落花水面皆文章”使我们想到花鸟与人生

提醒您:因为《花鸟与人生》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12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