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与鸣金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击鼓与鸣金

时间:2024-03-08 01:45:37

击鼓与鸣金

争是一种集体行为,没有组织纪律性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低下。小说中经常使用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在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里,中国古代军队作战很像散漫的武装游行——大批毫无组织纪律性的战士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前行,等贵族车战或骑兵分出胜负后,所有人一拥而上或一哄而散。在这些影视作品里,大批步兵只是作为战争的陪衬而存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春秋时期的金鼓制度,就会发现事实绝非如此。 其实“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两个词语,只是对中国古代指挥体系的一种文学上的简化。在现实中,仅鼓的使用就包含数类信息的传递。 第一种是通过鼓的大小和音调的不同来传达不同级别的指挥信息。《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提到“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尉缭子·勒卒令》中提到将鼓的声调为商,帅鼓的声调为角。这些都是对不同级别的指挥官使用的鼓进行的严格区分。战时军令从主将的军鼓向下级依次传递,以指挥士兵完成不同的战阵排布。 第二种是通过击鼓的不同频率来指导不同的进攻速度。《尉缭子·勒卒令》中提到三种不同频率的鼓声:一步一鼓是要求步伐整齐,缓步前进;十步一鼓是要求快步前进;当鼓声连续不断时则意味着要发起冲锋。 第三种是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来指挥不同的兵种。《司马法·严位》中提到的七种鼓法包括:“鼓旌旗,鼓车,鼓马,鼓徒,鼓兵,鼓首,鼓足”。这说明在作战时,主帅会使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或特殊的鼓来对专门的一个兵种进行精确指挥,这说明中国古代军队的军种分化和不同军种间的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四种是用鼓来控制军事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吴子·治兵》中要求:一鼓整理兵器,二鼓练习列阵,三鼓吃饭,四鼓检查,五鼓列阵。这包含了行军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此外,鼓还要和其他乐器配合以发出更复杂的指令。 而“鸣金收兵”中的“金”并不像一些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只是一片金?佟!吨芾瘛さ毓偎就健す娜恕分刑峒八闹直怀谱鳌敖稹钡睦制骱推涫褂梅绞剑骸耙越鸷凸模?越痫斫诠模?越痤笾构模?越痤焱ü摹!本褪侵赣媒鸬骱凸纳??媒痫斫谥菩芯?钡墓纳??媒痤笫就P芯?钡墓纳??媒痤焓玖罹?钠胱鳌C恳恢掷制鞫加凶约捍?淼拿?睿??被挂?牍慕?信浜稀!吨芾瘛分屑窃亓酥艽??芯?卵菹暗囊惶坠潭ü娣叮??纾 中军元帅击响鼙鼓,受命的鼓人皆击鼓三通,两司马摇响铎,群吏摇旗,士卒皆起立。鼓人连续击鼓,军队前进,公司马敲响镯来指挥车辆、步兵的行进速度。鼓人击鼓三通,两司马摇铎,群吏放下旗帜,全军停止前进…… 除了乐器之间的配合,金鼓还要和旗帜进行不同的指令搭配以指挥排布不同的战阵,如鼓一鼓、树黑旗则列曲阵。 这些乐器的运用使指挥信号更加复杂,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其后,中国古代军队对已经非常复杂的金鼓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发展。战国时期,诡道对军事发展的影响越发明显。在很多时候,将帅可以通过改变使用习惯来迷惑对手,创造战机。比如临时调换进攻、撤退的信号,在敌军以为己方撤退时发起进攻。 复杂的指挥工具和指挥系统不仅意味着将帅要有相当高的水平进行复杂的操作,也要求士兵进行更严格的训练。这就无怪乎周代必须保证每年春天一大训、冬天一大阅,还要对乱步伐、乱行列的士兵施行“立斩以徇”的严厉处罚。 正是出于对军队组织和指挥的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对金鼓制度十分重视。所谓“存亡安危在于?ⅲɑ鞴陌簦┒恕薄敖?拦模??类巍钡龋?际钦庖凰枷氲奶逑帧R恢ё⒅刂富印⒕哂型晟浦富犹逑怠⑹勘?盗费细瘛⒂蟹岣徽蕉肪?榈木?樱?厝皇且恢д蕉妨κ?愕木?印
1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