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使命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乡村教育的使命

时间:2024-03-03 12:13:12

肖诗坚 乡村需要属于自己的教育,需要走一条城乡差异化的道路。 在中国的乡村,一场关于教育的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有一个女孩叫小艳子,2017年,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一直躲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我。后来我又在县城遇见了小艳子的父亲,当时他正蹲在马路边等人招他做小工,如果运气好,那一天他可以挣到三五十元。 我曾经在教育公益领域奔波了10多年,见过很多小艳子这样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他们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农民的一分子。从小艳子的身体语言中,我明白她是在告诉我,我们的教育离乡村儿童的生命与生活太遥远了。今天,我们的教育,不管是教材、考试,还是学习方式等,都是从城市出发的。而乡村的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 2017年,我和我的团队来到贵州正安县,和正安县教育局签署协议,在兴隆村小学进行了一场乡村教育创新的探索。 根据中国乡村的特点及中国乡村孩子的需求,我们把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所实践的教育模式称为“乡土人本教育”。除了常规的教育课程,“乡土人本教育”从乡土、自然、人本及未来4个维度展开,旨在培养立足乡土、热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的新一代乡村子弟。要让学生可以改变学校 我们来兴隆办学的时候,小艳子刚刚上小学四年级。我们新开的课程,和小艳子原来上的课很不一样。 第一类是乡土课。这是一种主题教学课,每个学期都有一个主题,比如“大山梦工场”“大山·家”“兴隆留守人”。孩子们走进村委会、走进乡村田间,甚至走进乡村留守老人的家里做调研,然后写出调研报告。乡村孩子的根就在乡土中,我们要做的事只是把这个根更深地扎在孩子的心田里。当你发现根已经扎在孩子的心里时,孩子对乡土的那份热爱和自信也就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了。 第二类是自然课。乡村的孩子本来就生活在天然的自然博物馆中,只是以前他们并不在意身边的花花草草。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上课。结果,学生们在学校周围发现了97种植物。我们主张“天地课堂,万物为师”,不仅要学习万物本身,也要从万物之中汲取力量。自然给予孩子的力量,其实就在孩子的生命里,在他们的血脉中,身为老师,我们只是把这种生命力唤醒而已。自然而然地,孩子们的各种创造力就会随之迸发。 第三类是人本课。人本教育是研究“人”,研究“我们是谁”。在这一点上,大人和孩子具有同样的好奇心。围绕这一点,我们设置了“生命研究课”。有的课题很接地气,比如,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如何排便;有的课题比较“高大上”,比如,人死后会去哪里、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孩子们可以自由确定选题、自由组队,研究他们喜欢的课题,并在学期末进行全校答辩。 同时,我们也努力塑造孩子们的价值观,让他们有一颗关怀天下的心,将自己的生命与世界联系起来。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用视频的方式,组织孩子们用10种语言向世界人民传递祝福,表达孩子们对生命的关切。 第四类是“共同生活课”,这也是我们的特色课程。这门课程涵盖很多方面,其中最核心的课程是“公共议事课”。我们希望通过公共议事课,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们参与学校管理。近年?恚?颐茄?=?辛思甘?鎏岚傅谋砭觯?热纾?把??荒茉诮萄??虺粤闶常?鲜σ膊荒堋薄5碧岚竿ü?螅??Jι?嵋黄鹬葱小5蓖?е?浞⑸??苁保?够嵊醒??ㄍダ唇饩鼍婪住I?罴唇逃???1旧碛Ω媚D飧髦稚缁嵝翁??煤⒆用侨ヌ逖椴煌?纳缁峤巧?4送猓?ブ?⒏卸鞯闹驹妇?瘢?颐茄?L乇鹛岢??颐窍M?秤韬⒆用且恢痔乇鸬木?窈推?省 很多人来到兴隆实验小学后,都会被这里的氛围感动,因为我们提倡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从茶园到农场的建设,都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师生共建这种形式,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可以改变学校。当他们今天可以改变学校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懂得,有一天,他们也可以改变世界。要让小鱼、小虾也有幸福感 小艳子的爸爸希望小艳子能“鲤鱼跳龙门”,从此改变命运。但数据告诉我们,乡村孩子考上大学的概率并不乐观。 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在生活的大河中,我们究竟要培养更多的鲤鱼,还是要更多地关注众多平凡的小鱼、小虾?我们应该先把观念搞清楚,才能明白我们的乡村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培养幸福的下一代是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目标,因为幸福的下一代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人问我:“你们这所乡村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从土地和自然中汲取力量,尊重生命,热爱学习,悠然自得,古道热肠,能够气宇轩昂地走向未来。这样的孩子,即使是小鱼、小虾,也是快乐的。 我们的时代需要对生命进行呼唤,那么由谁来呼唤呢?是教育来呼唤生命吗?不!是生命在呼唤生命。不一定所有的生命都是跳龙门的鲤鱼,他们更可能是小鱼、小虾。我希望,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都能被生命唤醒,能看见生命、看见人。 我希望更多的小艳子能在他们的家乡拥有属于他们的好的教育,那是一种能够看见生命的教育。 (大浪淘沙摘自微信公众号“诗坚”,本刊节选,李小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