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纸黄金操纵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操作期货市场很容易,就如孩童游戏一般。你只需静静等待,然后在闭市前大量发布售出订单。通过这样做,你吓倒了市场中的另一方,使他们降低竞标价格,最终退离市场。然后这个较低的价格在世界各地被鼓吹为黄金的“价格”,这令投资者气馁,并伤害了他们的情绪。价格下跌导致对冲基金抛售更多的黄金,因为它们的仓位遭遇了“止损线”限制。自我实现的动能就形成了,销售行为导致更多的销售,同时也使得销售价格螺旋下降,这并非由于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有人希望如此。最终,“底部”形成,买家鱼贯而入,但到那时损害已经铸就。
期货拥有巨大的杠杆率,其杠杆率可轻松达到20∶1。如果以1 000万美元的现金作为保证金,我可以卖出2亿美元的纸黄金。我们知道场内经纪人和清算经纪人是谁,但市场仍然是不透明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玩家——他们通过经纪人进行买卖。我们不知道谁才是最终客户,只有经纪人才知道这项信息,所以由于经纪人和高杠杆率的存在,市场存在匿名性。
纸黄金操纵也可以通过ETF,特别是GLD进行。使用GLD进行市场操纵更为复杂。GLD ETF实际上是一种股票,这种股票是一个信托基金,它需要你对其投资,然后购买黄金,并把它存放在金库里。如果你看空黄金或价格变动,你要做的事就是把你的股份售出。
完全有可能的是,实物黄金的交易以一种方式进行,ETF的交易则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从而在两种价格之间形成“价差”。这两种方式本应该密切配合在一起,然而,这种价差或套利偶尔还是存在的。
以下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我是一家大银行,同时是GLD的授权参与者之一,我寻求着套利机会。当我看到实物黄金交易价格比股票溢价(股票相当于一定数量的黄金)时,我沽空实物黄金,同时从股票市场上的某个卖家手中抢购股票。然后,我把股票拿给受托人,再把现金兑换成实物黄金。我交付实物黄金以弥补我手中实物黄金的缺口,并且使这种差异得以持续。这几乎是无风险套利。
此类活动的一个结果是将黄金从ETF仓库中取出,减少浮动供应量。浮动供应是可用于交易以支持纸黄金的黄金。如果黄金是在一个金库或GLD仓库或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仓库,那么它就是浮动供应的一部分,可用于支持国债交易。但如果黄金一旦到达某国,进入国家金库,如到达位于瑞士的Loomis金库,它则不再是浮动供应的一部分。这时的黄金是总库存的一部分,但不能用于买卖或租赁、远期销售等其他交易。
重要的是,如果诺克斯堡、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或者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没有被直接出售的话,则可能会被用于租赁或当作杠杆。
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越来越多的纸黄金交易依赖于越来越少的实物黄金。纸黄金合约的倒金字塔坐落于实物黄金的小基础上,随着各国不断积累黄金,这个基础也越来越小。
对冲基金操纵
对冲基金现在是黄金市场的大玩家。从历史上看,情况并非如此。黄金所有权分布看起来像一个杠铃,杠铃的一端是一个小规模的黄金持有者,他总是乐于拥有金币或金条;另一端是最大规模的黄金持有者——主权财富基金和中央银行。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并没有真正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机构参与其中。如今却有所不同,对冲基金开始填充在零售黄金投资者和主权国家黄金投资者之间的中间地带。
对于一只对冲基金来说,黄金市场可能是一个有趣的市场,在这里,对冲基金可以尽情施展其交易风格。不过,黄金并不特别,只是一个可交易的商品。就对冲基金而言,商品还可以是咖啡豆、大豆、美国国债或其他任何可交易商品。
对冲基金使用所谓的“止损”限制。当建立一个交易头寸时,它们会设定一个退出之前可接受的最大损失额。一旦达到这个限额,无论其对黄金的远期看法如何,都会自动售出头寸。甚至,也许它们根本没有长远的看法,只有短期的交易观点。
如果一个特定的对冲基金想要从空头操纵黄金市场,那么只需抛出大量的卖出订单,将黄金压低到一定的数量,一旦达到这个数量,长期黄金基金中的这些止损点就会被触发。一旦达到止损价格,那么对冲基金就会自动卖出。这就使金价再次降低,也使得下一个对冲基金触及止损点,然后它也会卖出,使金价一降再降。销售势头强劲,很快市场中的每个人都在抛售。
最终,金价可能再次上涨,更多的资金将开始获取黄金,然后做空的操纵者将再次开始这个游戏,使金价一次又一次地降低。在政府没有实施反操纵规则的情况下,黄金持有者可以预期这些博弈会持续下去,直到经济发生本质性的发展,将金价推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租赁未分配远期合约
另一种操纵金价的方式是通过黄金租赁和未分配远期合约。“未分配”是黄金市场的热门词语之一。大多数大型黄金买家想要购买实物黄金时,都会打电话给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汇丰银行(HSBC)、花旗银行(Citibank)或一家大型黄金交易商。在撰写本书时,它们将订购价值500万美元的黄金,按照本书写作时间的市场价格计算,约5 000盎司。
银行会说:“好的,把你的钱寄给我们购买黄金,我们会给你一份标准的书面合同。”然而,如果仔细阅读合同,你会发现,合同是说你在“未分配”的基础上拥有黄金。这意味着你没有指定的金条。没有一组金条上有你的名字,也没有特定的金条序列号是专门登记在你名下。在实践中,未分配的黄金允许银行将同样的实物黄金卖出10倍——分10次卖给10个不同的买家。
这与其他任何一种储备银行业务没有什么不同。银行手头的现金从来没有像存款那么多。每家银行的每个储户都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银行取款,但是每个银行家都知道银行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金。银行放贷或购买证券,银行是高杠杆机构。如果所有储户一起取现,那么银行将无法兑付。这就是为什么最后贷款人——美联储可以在必要时印刷钞票。除了没有最后的黄金借贷者之外,实物黄金市场也没有什么不同。
银行卖出的黄金比其实际拥有的多。如果未分配黄金的所有持有人同时出现,说:“请把我的黄金给我。”那么此时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可以周转。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想要实物黄金。拥有实物黄金涉及很多风险,例如存储成本、运输成本和保险成本。他们很乐意把黄金留在银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银行实际上也没有黄金。
中央银行可以将黄金租赁给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任意一家会员银行,包括高盛、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等大型银行。黄金租赁往往是通过一个名为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不负责任的中介机构进行的。历史上,国际清算银行一直被用作操纵黄金市场和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买卖黄金的主要渠道。
国际清算银行可以将它从美联储租来的黄金,出租给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成员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定数量的实物黄金。然后,它们在未分配的基础上向市场卖出10的黄金。因此,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杠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可以出售尽可能多的黄金,同时不需要拥有任何实物黄金,只需通过租赁协议的所有权证书即可达成所愿。
这都不是空穴来风。你可以去查阅国际清算银行的年度报告,它在脚注中注明了其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在的租赁安排。虽然它没有提及具体银行的名称,但这项活动本身是明确披露的。我们知道谁是所谓的“商业银行”,因为它们必须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成员,而且我们知道谁是中央银行的出租人,所以无须猜测发生了什么。
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有一段耐人寻味、些许曲折的历史。它始建于1930年,是由整个20世纪20年代英格兰银行领导努力的结果。它可以被看作一间在瑞士的树屋,孩子们在没有人监督或审查的情况下,可以在这里玩耍,只要把这些孩子换成没有人监管的央行。
每个月,世界各大央行的官员会聚集巴塞尔,开一次会。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有多达50余人,其中还有一个内部人数为7~10人左右的核心集团,由相对较少的央行官员控制。
规模较大的团体聚集在一起开会,但10人核心集团会自行召开闭门会议,自己进行交易。国际清算银行是世界上最不透明的机构。即使像CIA(中央情报局)这样的情报机构,泄密也是偶有发生的,但是国际清算银行的泄密事宜则是闻所未闻。他们并不在网络公布太多信息,同时做了大量你可以访问的技术研究,且他们确实出具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不过,他们没有告诉你他们的讨论详情。在闭门会议上,没有任何会议纪要,央行行长会议之后也没有举办任何新闻发布会。国际清算银行是各国央行操纵包括黄金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的理想场所,它完全不具备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