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米夏埃多·约瑟夫担任肯尼亚领先运营商Safaricom的CEO。近几年研究者发现,在邻国乌干达以及南非(博茨瓦纳)、西非(加纳),手机用户自发地将电信信用额度作为一种货币来使用。当地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拥有的是预付费账户,需要先充值才能通话。当信用额度为0时会停机,需要给手机充值、缴纳欠费。这种信用额度可以转售给零售商,他也可以自己使用或者重新转售。
这至少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手机使用方法。这个方法出现在这片大陆上并不奇怪——在这里,手机已成为不可思议的数字化“瑞士军刀”:当手机信用额度不足时,让手机响一两次,就传达了情况不正常的讯息,但是接收者完全能够理解。而且,在这片大陆上,手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当地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极低(只覆盖了大概2 %的人口[2]),而半数的非洲人人手一部手机[3]。这种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一个让人感到意外的销售网络:批发商购买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分钟的通话时间,一级一级地卖给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一直到小区里的转售商,他们再雇一些来回跑动的小孩子以几分钱的价格出售1分钟、2分钟、3分钟的通话时间。这种方式将这个网络变得轻量化、合理化,直接影响了运营商的收益。
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服务内容和用户自身的信用状态,用户会在不同运营商——也就是多张SIM卡之间灵活切换。降低切换SIM卡的频率,留存这些聪明而善变的客户,是非洲运营商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战略背景下,能够提供金融服务便是一大优势。米夏埃多·约瑟夫就算不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大概也是首个解开这个方程式的人,因为他领导的Safaricom支持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易预存的通话时间。想要支持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SIM卡绑定的资金系统进行转账并通过短信验证完成操作,在技术上也没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移动支付M-Pesa如燎原之火,飞速发展。这种服务正如其名,M代表移动(Mobile),pesa在当地斯瓦希里语中是货币的意思。
2007年肯尼亚大选之后,内战危机使该国动荡不安。中央银行瘫痪,无法再运送现金,货币危机爆发。在数周内,M-Pesa成为唯一可使用的支付方式。当银行后知后觉意识到它们要面临怎样的变化时,M-Pesa已经充分展现了其服务的强大力量,以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其已拥有1 700名万用户。2014年通过M-Pesa实现的转账金额,几乎是肯尼亚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M-Pesa,无法复制的成功?
如今,M-Pesa已走进十个国家,而且不仅仅是在非洲——它也走进了印度、罗马尼亚。然而,尽管M-Pesa在坦桑尼亚等国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但却从未像在肯尼亚那般风靡。电信巨头(Orange、MTN、Tigo、Airtel等)已对市场投资,但只限于基础部分:个人转账和费用支付。
究其原因是还没有完全具备条件,当地已有的银行进行了更有效的反击,央行设置了切实的监管壁垒。银行被允许甚至鼓励投资移动技术,运营商发展前景渺茫,而且银行业务也带来许多责任,如财务比率的要求、领导层架构、汇报规则、行为承诺、领导层的刑事责任等。
所以,我们就回到了一种更常见的情况:电信运营商修高速公路,银行造汽车。总有一天,这些参与者注定要和睦相处,比如电信运营商扮演约束力更小的支付运营商的角色,银行则提供高端的服务。前者的好处是,通过提供这些附加服务,提高了客户留存率,减少了客户在SIM卡之间切换的次数,增加了每用户平均营收。通过将金融服务和购买通话时间整合到同一个工具——手机上,使得在分销渠道上节省了大笔开支。
后者有好处吗?没有。但是有些银行已经做好反击的准备了。而且,创造出结合了两个领域优势的银行。
* * *
[1] Le Monde,24/02/2017.
[2] La Tribune,15/11/2016.
[3] Jeune Afrique,01/0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