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武则天——女皇之路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47章

书籍名:《武则天——女皇之路》    作者:萧让


武家唯一留在京师的男子,是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也就是魏国夫人的哥哥,武后唯一的外甥。贺兰敏之聪慧过人,颇有才学,不过最出名的还是他的美貌。按史书上的记载十足漫画中的美少年,“不杂风尘,鸾章凤姿,居然物外……风情外朗,神采内融”[8],贺兰敏之当时不过二十一、二岁,风度翩翩,优雅出尘,可以说是全长安城少女的梦中情人,也是老太太荣国夫人杨氏的心肝宝贝。看在母亲的面子上,武后没有继续报复下去,将贺兰敏之改为武姓,继承亡父的爵位周国公,入弘文馆修史。青春、美貌、权势、才华……虽然人生最羡慕的东西贺兰敏之样样都已拥有,然而身边人的离奇死亡和戏剧性命运依然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以近乎病态的追逐声色来消耗着自己的生命。

魏国夫人死后,高宗身边已经再也没有影响力的女子存在,后宫完完全全地在武后的掌控中,到此地步,她已基本上把她本家的人调教得差不多了,傲慢不驯、胆敢与她为敌的亲戚们都已不在人世,剩下的小辈已不足为虑,没有人可以对她构成障碍。贺兰敏之的行为虽不让她满意,但她并不想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现在,轮到李家的人了。那才是她真正感兴趣的——李唐皇室与大唐帝国。

(本章完)

第九章  天后临朝

后为坤德,统率六宫,母仪天下,是世间女子的典范,也是李氏大家族的主妇。李唐皇族人丁兴旺,在中国大一统王朝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二十一帝中没有一个儿皇帝,也没有一个皇帝绝嗣。就连中风偏瘫的唐顺宗,依靠做太子时的辛勤播种耕耘,也有23个儿子的骄人战绩。除了性取向正确之外,大约应归功于高祖李渊的遗传基因优良吧。老当益壮的李渊,入长安后短短五六年就增添了20多位小王子和小公主,可见身体素质之佳。李世民在生儿子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赶不上老爸,但也有14位皇子和21位公主。相比之下李治就很可怜了,只有8子3女,从2位数缩减到了1位数,最小的孩子是武后所出的太平公主。看来武后不能生育之后,高宗便失去了增添子女的机会,不知道武后的《内训》是不是专门写给她老公看的?笑。以下介绍一下高宗子女的情况:

1、  长子燕王忠,后宫刘氏所生,被王皇后收为养子,一度立为太子,因上官仪事件被控谋反诛杀。

2、  次子原王孝,后宫郑氏所生,麟德元年病逝。

3、  泽王上金,高宗第三子,生母为后宫杨氏。

4、  义阳公主,萧淑妃长女。

5、  郇王素节,高宗第四子,萧淑妃所出。

6、  宣城公主,萧淑妃次女。

7、  太子弘,武后长子。

8、  安定公主,武后长女,出生不久暴亡。

9、  沛王贤,武后次子,即后来的章怀太子。

10、  周王显,武后第三子,即后来的中宗皇帝。

11、  殷王旭伦,武后第四子,即后来的睿宗旦。

12、  太平公主,武后次女。

这样至乾封元年泰山封禅之际,高宗的庶出子女只剩下上金、素节两位皇子和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其中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因为母亲获罪的缘故,一直幽禁在掖庭。上金和素节也离开京师,外放为刺史,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贬黜。如素节在武后未进宫前本是最为受宠的皇子,被封为雍州牧,京畿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易后易储之后,以他的敏感身份不适合再担任这样的职务,雍州牧由武后次子李贤接任,素节外放为刺史。二圣封禅之后,皇帝突然下诏,说素节身体有病,今后不必进京朝见。素节其实没病,当然知道事出有因,但也无可奈何,父子之间渐行渐远,已成必然之势。相比之下,武后的长子弘被立为太子,贤为雍州牧,遥领扬州大都督,显为并州大都督,殷王旭轮刚出生几个月都被封为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两位庶出皇子的处境也就相形见绌了。唐代的中央集权比汉代又有加强,藩王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可言,武后把他们排挤出京,只是不希望他们接近高宗,施加影响。除此之外,二圣期间的武后基本上仍然维持着嫡母的风范,并没有明显的迫害举动,还曾以慈母的姿态,在燕王忠被废为庶人时挽救过他的性命。最让武后头疼的反而是她的亲身儿子——太子弘。

太子弘应该是个面色苍白的近乎病态的少年,身体孱弱颇似多病的父皇,性格却倔强刚毅自信甚至自负,似足他的母亲。作为大唐帝国的储君,弘8岁便离开父母,单独住进东宫,由专门的老臣名儒教导辅佐。高宗对他寄望甚殷,急于培养他尽快接班,曾特赐《政典》交太子阅读,又多次令他监国听政,以积累治国经验,提高他的威望。刚开始太子年幼,又有许敬宗出任太子少师,对于武后还没有多大妨碍。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子弘渐渐长大,越来越有主见,他和母亲的分歧也渐渐显露出来。说来武后当日不择手段地争取后位,也有为弘谋夺太子之位,不至于像庶子那般受人欺凌之意。这样母鸡护雏般的为弘营造出一个没有风雨侵袭没有任何阴暗面的温室,却让弘走上了和母亲完全相反的道路。在象牙塔中长大的少年的弘,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有很强的正义感和正统观,感情纤细敏感,富于理想和梦幻。一件事情颇可说明太子弘的性格:他童年时读《春秋》,读到楚世子商臣弑其君,大为吃惊:“圣人垂训,怎么会把这样的事情写上去?”老师耐心地说:“孔子作《春秋》,善恶必书,正是为了褒扬善行,贬斥恶行呀。”然而弘仍然不能接受,“纵然如此,这种事情我总不乐意听,换一本书吧。”世界在弘的眼里,就是这样清晰纯粹得近乎透明。武后对这个儿子,原本也极为宠溺,她编写的武则天系列丛书,也都要赐一本给太子阅读,教导他怎么做个孝子仁君。然而弘真的向这条路上走去,按照书中教育的价值观去判断,却又不能容忍母亲牡鸡司晨的举动和略显霸道的作风了。

弘24岁便已去世,史书上记载他的政见并不多,大致有以下几条:其一是废太子忠因谋反罪被杀,弘不忍心见大哥暴尸,奏请为其收葬。其二是奏请高宗废除将逃兵妻子没官为奴的法令。咸亨年间关中饥馑,弘见到士卒的粮食里有草籽,立刻吩咐人把自己仓库里的米分给士卒,又奏请以同州沙苑分给贫民耕种。从各方面看,弘的一举一动都注意符合儒家伦理中的仁君形象,受到时人的一致称赞。高宗对这位接班人也极为满意,称弘仁孝睿智,宾礼大臣,未尝有过。但完全以儒家伦理培养出来的弘,对于母亲垂帘听政这样公然挑战儒家三纲五常伦理秩序的举动,当然是大有意见了。弘早习政治,极有主见,自幼年起就确定的储君身份,也让他赢得了大批支持者。高宗的身体虽然没有起色,但对于权力转移仍然敏感,一方面又是声誉日隆、羽翼渐丰的太子,武后向权力中枢渗透的过程,漫长而又痛苦。

(本节未完待续)

辅政之初,武后仍然事事以高宗为重,实行紧跟政策。高宗倡导以孝治天下,武后便提议僧尼道士都得参拜父母,给足高宗面子。李唐崇道,抓了老子来做先祖,武后便手抄《道德经》以示虔诚,还经常组织《道德经》理论学习研讨班之类的,给丈夫抬轿子吹喇叭很下了些功夫,摆弄得高宗很是舒坦,觉得老婆大人真是深明事理,有这么一个帮手还真不错。顺便说一下,曾有人说武后信仰佛教,还真没看出来。大抵是让和尚念经,请道士捉鬼,怎么有用怎么来。要说武后真有什么虔诚的信仰,那就是实用主义吧!宗教在中国向来都处于为现实服务的位置上。高宗后期,世风渐趋奢靡,特别是女服,花样日日翻新,崇尚靡丽,风气豪纵,女裙至少得用六幅布,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华丽的则要七幅到八幅。惹得男士们很是不满,觉得这些女人真是太过分了,一条裙子费时费布,下摆拖那么长那么宽,当扫把呀。皇帝亲自下诏,提倡节俭,武后立刻响应,特地着七破间裙以示人。破是指褶皱,褶皱越多越费布。皇后的裙子一般是13个褶,武后为了表示支持高宗还淳返朴的提议,便自己带头只穿7个褶的裙子。这道诏书在《唐大诏令》中有收录:

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致饥馑。其异色绫锦,并花闲裙衣等,靡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其紫服赤衣,闾阎公然服用,兼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卿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唐大诏令*令雍州长史李义元禁僣侈诏》

其中“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等句,很有点“大海航行靠舵手,葵花跟着太阳走”的意思,显示出高宗对武后的带头支持之举,深感满意。不过,武后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讨好献媚的高级秘书和办事员,而是抓紧一切机会扩充自己的影响,培植私人势力。这一过程,既与高宗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又受制于政局的演变程度。

经过大唐三代领导人的努力,唐帝国律令完善,社会稳定,疆域空前辽阔。继苏定方灭亡百济、刘仁轨大败倭人之后,八十岁的老将李绩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攻克平壤,高句丽完全灭亡,唐代的疆域至此达到了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