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106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我们把这些种类划分如下:先讨论寓言,接着顺序讨论

-----------------------------------------------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3  1  1

·隐·射·语,·宣·教·故·事·和·格·言,最后讨论·变·形·记。

1.寓言

      前此我们所已讨论的都只涉及一个明确的意义和它的形  象之间关系的形式方面,现在我们所要讨论的却涉及适合于  这种表现方式的内容。

      拿·崇·高来比现在所讨论的这个阶段,我们已经看到现阶  段的象征方式所要表现的并不是绝对太一通过有限事物的空  虚和渺小而显示它的不可分割的威力,我们现在所处的是意  识的有限阶段,因而也是内容的有限阶段。另一方面,如果  拿真正的象征来比现阶段,我们发见真正的象征所采取的也  是一种比喻的艺术形式,但是,前此与直接的自然·形·象相对  立的  (象在埃及的象征表现里所已见出的)那种·内·在因素已  变成精神因素。不过那个自然因素既然被看成和表现成为·独  ·立·的,精神因素也就成为一种得到定性的有限的东西,亦即  ·人和他的有限的目的;而自然因素则和人的这些目的发生一  种关系(尽管还只是认识性的关系),或则说,成为暗示和揭  露这些目的的一种工具,以便效用于人类,为人类造福。因  此,自然界现象,例如暴风雨,鸟的飞翔,动物内脏情况之  类,就取得一种和波斯人、印度人或埃及人所了解的完全不  同的意义。对于这些民族来说,神与自然还是以·这·种方式统  一起来的:那就是自然界的人是由一个许多神的世界围绕着  的,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神与自然的统一;

-----------------------------------------------

4  1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因此,这种作为,既然是符合神性的自然存在的,也就显得  是神性在人身上的显现和实现。但是等到人返躬内省,隐约  感到自己的自由时,他自己就凭自己的个性来决择自己的目  的;他就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和工作,他过着一种他自己  所特有的自我中心的生活,感觉到他的目的的基本性质都取  决于他自己,而自然事物对这些目的只有一种外在的关系。因  此,自然在他四周就分裂成为个别孤立的事物来为他服务,使  得他在涉及神性方面不能在自然中看到绝对,而只把自然看  作神们的一种手段,用来使人认识到如何尽善尽美地达到他  的目的;因为神们通过自然的媒介向·人·的心灵启示他们的意  志,让人去解释这种意志。这里也假定了绝对与自然事物之  间的一种统一,其中主要方面却是人的目的。不过这种象征  方式还不属于艺术,它仍是宗教性的。预言家们就自然现象  来解释意义,主要只是为实践的目的,或是有利于某一个人  的某一计划,或是有利于全民族的共同行动。诗却不然,它  须用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性  (感性观照)的形式去认识和表  现纵使是实践性的情境和关系。

      所以我们在这里(从外在事物出发的自觉的象征表现)所  要讨论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或事件,其中包含着一种特殊情况  或过程,可以用作一种象征,去表现人类行动和希求的范围  中的某一普遍意义,某一伦理的教训,或某一种为人处世的  箴言:总之,这里所说的意义,就内容来说,是一种关于人  的事情,即意志方面的事情,应如何处理的感想。这里所涉  及的已不再是神的意志,通过自然事件和宗教的解释,按照

-----------------------------------------------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5  1  1

其内在意义,来启示给人,而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事件的经  过,从这中间可以个别地用易为人所理解地方式抽绎出一种  道德格言、告诫、教训或箴规;因为其中含有这种感想的缘  故,就把它表达出来,供感性观照。

这就是《伊索寓言》  ①  在这里可以占到的地位。  a)就它的原始形状来看,《伊索寓言》正是这种对一般自  然界事物之间,特别是动物之间的一种自然的关系或事件的  认识。这些动物的本能起于生活的需要,人类作为有生之物  也受这些需要驱遣。所以这种关系和事件,按照它的一般定  性来理解,是在人类生活范围里也会发生的。只是凭这种关  联,它对人才有意义。

      真正的“伊索寓言”正是符合这个界定,它描述自然界  生物或无生物的某一种情况或是动物界的某一事件,这种情  况或事件并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凭忠实观察从实际情况中  得来的,接着加以叙述,特别着眼到要使人可以从它对人类  生活特别是实践生活的关联,也就是对行为方面的智慧与道  德的关联中获得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训。所以·第·一·个要求就  是要提供所谓道德教训的具体事例不只是·虚·构·的,特别不是  违反这类现象在自然界实际状况而虚构的。其次,所用的事  例不能就它的普遍性来叙述,而是要就它的具体个别情况,把

①  伊索(Aesop)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一个住在小亚细亚腓尼基的奴隶,他的

寓言到公元后译成希腊文,其中参杂了一些旁人的作品,来源颇复杂,大  半出自中东民间,不应记在欧洲文学史的账上,但在欧洲影响颇大,有  许多摹仿者,例如法国的拉芳丹和德国的莱辛。

-----------------------------------------------

6  1  1  第二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它作为一件真事来叙述——  外在现实界所发生的一切事件本  来都是具体个别的。

      ·第·三,寓言的这种原始形式具有最高度的素朴性,因为  从其中抽绎出教训的目的以及普遍适用的意义都是后来的  事,并非从开始就存着这种意图的。所以伊索的许多寓言之  中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符合上述界定的,所叙述的行动  (如  果在这里可以用“行动”这个词)、关系和事件部分地根据动  物的本能,部分地表现一种其它自然情况,部分地据常理,事  出有因,不只是由随意设想而拼凑起来的。从此容易见出,在  《伊索寓言》的现在的版型上所附载的铭语(fabula  docet)不  是把描述冲淡,就是往往产生“以拳击眼”(不相称)的效果,  会使人从中看出相反的教训或是比原义较好的教训。

现在可以举一些实例来说明《伊索寓言》的这种特性。  橡树和芦苇同遭到狂风暴雨的袭击,脆弱的芦苇只被吹  弯了,而坚强的橡树却被吹断了。这种事在狂风暴雨中是经  常发生的;如果就它所含的道德教训来看,这就是一个身居  高位不易屈挠的人由于顽强而遭到毁灭,而一个比较卑微的  人却由于软滑而保全住他的卑微的地位。斐竺鲁斯  ①  寓言里  燕子的故事与此也颇类似。燕子们和一群旁类鸟鹊看到一个  农民在播种麻籽,麻是准备用来织网捕鸟的。燕子们有远见,  就从那地方飞走,其它鸟鹊却不相信,仍留在那里,后来就

①  斐竺鲁斯(Phaedrus),公元一世纪罗马寓言家,他的寓言中有很多是抄

袭伊索的。

-----------------------------------------------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7  1  1

被捕了。这也是根据一种真实自然现象的。大家都知道,燕  子到秋天就飞到南方去,所以到了捕鸟的季节就已离开了。蝙  蝠的寓言也有类似情况,它既不属于白昼,又不属于黑夜,所  以昼夜都遭到鄙视。——  从这些散文气的现实事例中总可以  看出一种涉及人事的普遍意义,就象现代有些虔信宗教的人  遇到任何事物都会从中找到一种有益的教训一样。不过也并  不是在一切场合里自然现象都必须是瞭如指掌。例如在狐狸  和乌鸦的寓言里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现实中的事实做基础,  但是这种现实中的事实却不是一眼就可看出的。乌鸦及其它  鸦类的特性是一见到走动的陌生的对象,人或是动物,就呱  呱地叫起来。荆棘丛的寓言也是根据类似的自然情况,荆辣  丛扯去过路动物的毛或是伤害暂来栖息的狐狸。此外还有乡  下农民把一条蛇放在怀里让它取暖的寓言也是如此。其它寓  言所写的事件也都是在动物界自然会发生的;例如《伊索寓  言》中头一个说到老鹰把狐狸的幼仔吃掉之后,把一块带着  炭火的祭供肉卸回,因而使自己的窝失火。最后,还有些寓  言包含古代神话的片段,例如甲壳虫、鹰和天神朱匹特的寓  言,其中自然情境  (真假暂可不管)是鹰和甲壳虫的产卵期  不同,但是同时也显然涉及甲壳虫在传说中的重要地位  ①  ,把  它写得颇有喜剧性,后来在亚理斯托芬的作品里更是如此。  ②

甲壳虫是古埃及人崇拜的对象,他们常把宝石刻成甲壳虫形,用作护身  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