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289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但愿我远离这战氛,      回到花香草绿的家乡赛芬河滨,

        ①  奥莲女郎即姜·达克。她是法国奥莲区农村中一位少女,在十五世纪曾  率领法军抵抗英国侵略者,屡立大功,但终于落到侵略者手里,以妖女的罪名被  烧死。

-----------------------------------------------

第三章  诗

1  7  1

    回到安全的家乡,那里我留下了老母      和温柔的未婚妻,正在为我伤心。  这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话,使得这位骑士的形像既不适  合于真正的史诗,也不适合于悲剧,而是更多地流于喜剧。姜  ·达克骂他说:

          你这该死的,亏你是英国母亲养的!  接着就向他冲去,他放下刀和盾,跪倒在她脚下恳求饶命。他  详细地陈述理由,想博得她的同情,说他手无寸铁,他父亲  是个富翁,会拿黄金来赎他;说姜·达克作为一个少女,应  有女性的温和;说他很爱他的未婚妻,她在流着眼泪盼他回  家;而且家里还有父母,都很为他伤心;说死在他乡异域,没  有人哀悼,这是多么悲惨的命运,如此等等。这一切理由就  它们涉及客观情况来说,也有点意义和价值,此外,他陈述  这些理由时所用的平静语调也是史诗性的。诗人也以同样平  静的语调叙述姜·达克不得不听他说下去的理由,他手无寸  铁,就不能杀他。如果从戏剧观点来看,她就应毫不迟缓地  一看到他就把他杀掉,因为她对一切英国人都有刻骨的仇恨,  而且曾用沉痛的语言表达出这种仇恨,她的理由就是她对阴  曹地府所曾立下的庄严誓约:

    我要用利剑杀死一切活的人,      只要战神把他们送到我手里。  如果问题只在于蒙歌玛利不应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遭到屠  杀,她既然已停了一段时间听他哀诉,他就有了一个极好的  活命办法,那就是放下武器。但是她告诉他如果想活命,就  得跟她打一仗,她自己也是一个不朽的凡人,他于是又拿起

-----------------------------------------------

2  7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武器,一下子就被姜·达克打死了。这一幕剧情的·进·展,如  果没有这些广泛的史诗式的陈述,就会更适合戏剧的体裁  ①  。

      2c)·第·三,关于史诗事迹的进展方式,无论就详细说明所  必须涉及的广泛的外在联系来看,还是就动作情节到最后结  局的进展来看,特别是从史诗和戏剧体诗的对比来看,我们  可以指出一个一般性的特点:史诗的表现方式不仅要多花一  些时间去描绘客观现实和内心状态,而且还要对最后的解决  (结局)设下一些·阻·碍。所以戏剧体诗的作者始终要着眼到实  现主要目的过程中的斗争须显出始终一贯地凭内在线索的发  展,而史诗却可以从实现主要目的过程中旁迁他涉到许多方  面去,因而有机会把全部世界情况展现在我们眼前,如果不  是在史诗里,这种全部世界情况是无须用语言来表达的。例  如《伊利亚特》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阻碍,就叙述阿波罗  神在希腊军营中所造成的致命的瘟疫,把这次瘟疫和阿喀琉  斯与阿迦门农的争吵联系起来。阿喀琉斯的狂怒是第二个阻  碍。在《奥德赛》里尤其明显,俄狄修斯的每一个险遇都阻  碍了他的归程,·穿·插·的·枝·节特别使情节的进展遭到了中断,它  们大部分都是阻碍。例如维吉尔的《伊涅意特》里的沉船和  狄多的爱情,塔梭的史诗中阿米达的出现,以及浪漫型史诗  里许多英雄的许多爱情遭遇都是如此。在阿里奥斯陀的作品  里这类独立的爱情故事堆砌得特别多,它们交织在一起,以

        ①  这一节主要谈史诗事迹生展的推动力既不是主体的心情,也不是人物的  性格,而是环境情况,特别是当时具有绝对价值和普遍意义的伦理观点。接着黑  格尔举荷马史诗和席勒的悲剧作品为例,说明史诗在运用抒情诗题材时,也还是  保持着史诗所特有的客观态度和平静语调。

-----------------------------------------------

第三章  诗

3  7  1

至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的主题都完全掩盖起来了。在  但丁的《神曲》里固然没有出现对情节进展的明显的阻碍,但  是这里情节的迟缓进展部分地由于描述所采用的一般是不慌  不忙的方式,部分地由于诗人对地狱和其它境界的一些个别  人的小故事以及他和阴魂们的对话叙述得很详细。

      但是有一点特别重要,事迹生展进程中的这种阻碍不应  成为诗人故意拖延的一种手段。史诗世界的运行基地即一般  世界情况只有在它是自生自长而不由外力形成的时候,才具  有真正的诗的性质。史诗也是如此,它的事迹在环境和原始  命运中的进展也必须由它本身生发出来,不应该使人觉得它  是诗人凭主观意图来安排的;事迹愈是如此自生自展,史诗  所表现的客观态度,无论从实际现象来看,还是从实体性内  容来看,也就愈能使诗的整体及其各部分都各凭自己而处在  各自的恰当地位。假如在这种世界的顶峰上还另安置一个控  制世间进程的神的世界,诗人自己就必须真正从对神的信仰  中获得了新鲜的生气灌注,因为在大多数事例中正是神们设  置了上述各种阻碍,如果诗人对神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从  这种信仰中获得生气,神力就会弄成一种毫无生命的机械,实  际上只是诗人凭主观意图的一种虚构。  ①

3.我们既已约略谈到史诗把个别事迹和民族的一般世界  情况交织在一起所展示的客观事物整体,现在就要讨论·第·三

        ①  这一节说明在史诗事迹达到结束之前,往往发生一些障碍,造成进程的  停顿和缓慢。这种障碍或停顿不应是诗人的主观意图,而应是在情节的自生自展  中有它的内在原因或必然性。

-----------------------------------------------

4  7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个问题,就是在事迹在展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史诗作品的·整·一  ·性和·完·满·的·熔·铸·过·程。

      3a)这一点前已提到,现在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近来流行  着一种看法,以为史诗可以任意在哪一点上结束,也可以任  意继续下去。就连一些聪明的渊博的学者,例如哲学家沃尔  夫,也尽力支持这个看法。但是这个看法毕竟是粗陋的,因  为它无异于否认完美的史诗具有艺术性。史诗之所以成为自  由艺术的作品,就单凭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整体,通过这  种整体来描述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它不同于现实世界那样  时而纷纭错乱,时而是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永无休止地承续  流转下去。当然要承认:在真正的原始史诗里主要任务并不  在对各部分的设计和组织,穿插故事的安排和完满性之类问  题进行审美的判断,因为在原始史诗里压倒一切的因素是这  种民族圣经里所表现的世界观,宗教信仰,总之,内容的丰  富意蕴,这种情况比在较晚起的抒情诗和戏剧体诗里显得还  更明显。不过话虽如此说,在  《腊玛雅那》,《伊利亚特》,  《伊涅意特》乃至《尼泊龙根歌》之类民族圣经里,决不应抹  煞美和艺术赋与它们的那种艺术作品的尊严和自由,正是从  美和艺术出发,它们才能把一个情节的完满整体表现出来。

      3b)就一般意义来理解的“整一性”这个词对于悲剧已  变成一种老生常谈而导致许多流弊。实际上每一个事例,无  论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都可以沿着因果线索而无穷尽地承  续流转下去,而且还要牵涉到数不尽的特殊环境和情节,所  以定不出界限来,说从这些情况和零星事物中究竟有哪些应  该摆进史诗里来而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采取这种

-----------------------------------------------

第三章  诗

5  7  1

·系·列观点,史诗在过去和未来两个方向都是永远唱不完的,而  且还可以有各种增删窜改。不过这样的系列就变成了散文。例  如希腊的纪事本末派诗人曾歌唱过一切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事  迹,因此写过一些荷马史诗的续编,还上溯到列达的卵  ①  重  新开始。但是由于这个缘故,这类作品和荷马史诗相比,就  成了画蛇添足的散文。其中人物不能形成史诗的中心,像我  们在上文所要求的,因为这些可以做出和遭遇到各种各样的  事件,而这些事件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事迹。  所以我们应该找出另一种整一性。为此我们必须约略确定一  个单纯的·事·件和一个·事·迹或动作情节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  就在于一个动作情节以史诗方式叙述出来就成了一个·事·迹;  至于一个单纯的事件却只是任何人的行为的外在事实,其中  并不用实现任何具体的目的。一般说来,凡是实际存在的东  西在形状和现象上偶有变动,都可以叫做事件,例如一个人  触了电就是一个单纯的事件,一个外在的偶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