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23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这种和  谐一致是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的。我在这里只指出一些主要  的。  ①

      ·首·先应该特别提出:说情致的片面性是冲突的真正基础,  就等于说这片面性的情致已进入了生动的动作情节而成为某  一具体人物的唯一的情致。如果要否定这种情致的片面性,就  必须消除那个具体人物,因为他只根据这·一·个情致发出动作。  事实上那个具体人物就只代表·一·种生活,就不可能作为这一  种生活而单独地获得实现,所以他这个人物也就要遭到毁灭。

      最完备的发展方式在下列情况下就有实现的可能:互相  斗争的个别人物们按照他们的具体生活,每个人都作为整体  而出现,所以各自要碰到斗争对方的势力,要损坏对方按照  他的生活方式所应尊重的对象。例如安蒂贡生活在克里安政  权之下,自己就是一个公主,而且是克里安的儿子希蒙的未  婚妻,所以她本应服从国王的命令。另一方面克里安也是父  亲和丈夫,他也本应尊重家庭骨肉关系的神圣性,不应下违

        ①  以上悲剧的和解要比史诗的和解较高一级。史诗的和解是由恢复福与祸  的抽象的平衡而达到的,没有更深的伦理的意义,悲剧的和解则是通过伦理力量  的冲突和斗争,消除了斗争双方的片面性,恢复了伦理力量的原来的和谐和统一  才达到的,所以是绝对理性的体现。

-----------------------------------------------

第三章  诗

7  3  3

反骨肉恩情的命令。所以这两个人物所要互相反对和毁坏的  东西正是他们在各自生活范围以内所固有的东西。安蒂贡还  没有欢庆自己的婚礼就遭到死亡,而克里安则丧失了自己的  儿子和妻子,儿子因为未婚妻的死而自杀,妻子又为儿子的  死而自杀。我对古代和近代的优美的戏剧杰作几乎全都熟悉,  每个人也都能够而且应该熟悉,我认为从冲突这一方面来看,  《安蒂贡》是其中一部最优秀最圆满的艺术作品。  ①

      但是悲剧的结局也不应总是通过有关人物的毁灭而消除  双方的片面性,使双方获得同等的尊敬。例如人所周知的埃  斯库洛斯的《复仇的女神们》在结局时俄瑞斯忒和复仇的女  神们双方都没有死亡。这些要惩罚弑母罪行和维护骨肉恩情  的女神们是和阿波罗对立的,阿波罗要维护家长和国王的尊  严和应得的崇敬,曾唆使俄瑞斯特弑母。但是这部悲剧并没  有使俄瑞斯特受到惩处,却使阿波罗和复仇的女神们都受到  崇敬。从这个裁决的结局中,我们也看得很清楚,希腊人在  描绘神们互相争斗时是怎样看待神的。对于实际生活的雅典  人来说,神只是维护完全和谐的伦理秩序的力量。当时最高  法庭的投票结果,双方的票数相等;代表雅典实体性理想的  女护神雅典娜投了最后的决定票,赦免了俄瑞斯忒,但是允  许了复仇的女神们和阿波罗双方都可以设立祭坫,受人礼  拜。  ②

参看第一卷280页注①。黑格尔把《安蒂贡》放在希腊悲剧的顶峰,因  为它最能说明他的悲剧冲突的理论。



②  参看本章上文3b注。

-----------------------------------------------

8  3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其·次,在这种来自客观方面的和解之外,平衡也可以是  来自主体的,这就是发出动作的人物们终于放弃了自己的片  面性。但是既然放弃了他们的实体性的情致,他们就会显得  没有性格了,这正是与造形人物的坚定性不相容的。所以个  别人物在这里只能屈服于一种更高的力量的意旨和命令,因  而就他本人来说,他还是坚持了他的情致,不过遭到一种神  把它破坏了。在这种情况下,结子并没有打开,而只是用一  种“机械降神”的方式把它抛开了,象在《斐罗克特》悲剧  里那样。  ①

      ·最·后,比这种凭外因达到的结局较好的是内在的和解,动  因就是主体自己,所以已接近于近代悲剧的和解方式了。最  完善的古代例证是永远令人惊赞的《俄狄普在柯洛诺斯》。俄  狄普在无意中杀了自己的父亲,取得了忒拜国的王位,娶了  自己的母亲,这些不自觉的罪行没有使他感到痛苦。但是这  位善解谜语的老人终于窥测到自己的从前在暗中发生的遭  遇,以恐怖的心情认识自己所处的境地。自己的谜语既已解  出,他就象亚当,正当他认识到善恶之分时,他就失去幸福  了。这位预见者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离开了忒拜国,象亚  当和夏娃被逐出乐园一样,从此他这位伶仃孤苦的老人就过  着流浪生活了。怀着沉重的心情他到了柯洛诺斯,服从一位  神的命令,不听他儿子请他回到忒拜的央求,宁愿让复仇的  女神们陪伴他。因此他使自己身上从前的分裂达到和解,净  化了自己。他的瞎眼睛又重见光明了,他的肢体疾病也痊愈

①  参看第一卷262—263页关于斐罗克特的剧情。

-----------------------------------------------

第三章  诗

9  3  3

了,成了接待他作客的城邦的安全保障。  ①  这种在死亡中的大  澈大悟,对于他自己和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是在他的个性  和人格本身中所达到的和解。有人想在这里发见一种基督教  的色彩,把俄狄普看作一个天神保佑的罪人,他在有限生存  中所遭到的厄运凭神恩在死亡中得到赔偿了。但是基督教式  的和解却是一种灵魂上的大澈大悟,灵魂已在永恒幸福的圣  泉中受过洗礼,就把自己提升到超越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作  所为之上,把心本身转化为心的坟墓  (这是精神所能办到的  事),用自己在尘世间的个性来赎偿自己在尘世间所犯的罪  过,然后确信自己处在纯洁的永恒精神幸福中,受不到尘世  罪过的侵袭。至于俄狄普的大澈大悟却不是这样,它只是从  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和破坏中恢复到这些·伦·理·力·量的统一与和  谐那种古代人的和解意识。  ②

在这和解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主·体·方·面·的·满·足·感,从  此我们就可以转到与悲剧对立的·喜·剧领域。

2.我们已经说过,喜剧性一般是主体本身使自己的动作  发生矛盾,自己又把这矛盾解决掉,从而感到安慰,建立了



参看第一卷289页正文和注①。

        ②  以上通过梭福克勒斯的《安蒂贡》和《俄狄普在柯洛诺斯》(黑格尔最推  尊的两部理想的悲剧)以及埃斯库洛斯的《复仇的女神们》为例证,说明希腊悲  剧中几种不同的和解方式。一种象《安蒂贡》是代表不同伦理力量的人物通过冲  突斗争,在所遭受的灾祸中否定了各自的片面性而恢复到伦理力量的和谐与统  一。这是黑格尔所认为最理想的。另一种象《复仇的女神们》是通过神诏这种外  因来达到和解的,斗争双方都没有遭到毁灭。黑格尔认为这不如通过人物的内因  而达到和解的  《俄狄普在柯洛诺斯》,主角通过对自己罪行和尘世生活的大澈大  悟,抛弃过去,重新做人。

-----------------------------------------------

0  4  3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自信心。因此喜剧用作基础的起点正是悲剧的终点:这就是  说,它的起点是一种绝对达到和解的爽朗心情,这种心情纵  使通过自己的手段,挫败了自己的意志,出现了和自己的原  来目的正相反的事情,对自己有所损害,却并不因此灰心丧  气,仍旧很愉快。但是另一方面,主体之所以能保持这种安  然无事的心情,是因为他所追求的目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实体  性,或是纵然也有一点实体性,而在实质上却是和他的性格  相对立的,因此作为他的目的,也就丧失了实体性;所以现  时遭到毁灭的只是空虚的无足轻重的东西,主体本身并没有  遭受什么损害,所以他仍安然站住脚。

      我们从亚理斯陀芬的作品里所认识到的希腊古典喜剧的  概念大体上就是如此。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把这种喜剧性是由  剧中人物本身感觉到的,还是由听众感觉到的,这两层区别  清楚。只有前一种才是真正的喜剧性,亚理斯陀芬就是处理  这种真正的喜剧性的大师。按照这个观点,剧中人物只有在  自己并不严肃地对待严肃的目的和意志时,才把自己表现为  可笑的人物。所以对于喜剧人物自己来说,他的严肃就意味  着他的毁灭。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抱定什么较高的具有普遍意  义的,而且可以导致严重冲突的旨趣;如果他抱定了这种旨  趣,那也只能暴露出他是这样一种性格,凭这种性格的现实  存在,就已使他好像在追求的那个目的归于幻灭,从此人们  就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心真意地要实现那个目的。所  以喜剧性更多地出现在社会下层的实际生活中,具有喜剧性  的人们本来总什么样,就只能是那么样,不能也不愿改变现  状,根本不能有什么真正的情致,可是对自己所作所为却毫

-----------------------------------------------

第三章  诗

1  4  3

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