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学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美学

第332章

书籍名:《美学》    作者:[德]黑格尔


  象征型艺术与原始神话分不开,和近代象征主义流派有关联而实质不同。

-----------------------------------------------

译  后  记

1  8  3

的和谐一致,内容中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而形象中也没  有什么不是表现内容的。其原因在于人类已达到完全的自觉,  对自己和对客观世界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最典型的古典型艺  术是希腊雕刻,在希腊雕刻里,神总是作为人而表现出来的。  人首先从他本身上认识到神或绝对,人体既是精神的住所,所  以也是精神的最适合的感性显现形式。雕刻只表现静态而不  表现动作,它所表现的精神一般是静穆和悦的。黑格尔把这  种古典型艺术尊为理想的艺术。但是精神是无限的,自由的,  而古典型艺术用来表现精神的人体形式毕竟是有限的,不自  由的。这种矛盾终于导致古典型艺术的解体和浪漫型艺术的  产生。

      黑格尔所理解的·浪·漫·型·艺·术就是从中世纪开始的在基督  教统治之下的西方资产阶级的艺术,不限于十八、九世纪之  交的浪漫运动。在浪漫型艺术里,精神回到它本身,有自意  识的人回到他的“自我”,沉没到自己的内心生活中去,因而  和外在客观世界对立起来,采取了藐视现实的态度,凭创作  主体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对客观世界的感性形象任意摆弄,这  样就失去了艺术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应有的和谐一致,同时,由  于出发点是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浪漫型艺术中的人物性格  就不再象古典型人物性格那样体现伦理、宗教和政治的普遍  理想,而只体现主体个人的意志情感和愿望。近代人的灵魂  是一种分裂的灵魂。近代艺术中的冲突也主要是人物性格本  身分裂的冲突,情感的激动和怅惘,不再有古典型艺术的那  种静穆和悦气象。古典型艺术经常避免的罪恶、痛苦、丑陋  之类消极现象在浪漫型艺术里却占了很大的地位。

-----------------------------------------------

2  8  3  美学  第三卷

      这种精神本身的分裂以及它与客观世界的分裂,依黑格  尔看来,不仅要导致浪漫型艺术的解体,而且要导致艺术本  身的解体。从此人类就不能满足于从感性形象去认识理念,精  神就要进一步脱离物质,专注于精神本身,以哲学的方式去  认识理念了。黑格尔虽不曾明说艺术终将灭亡,但他对于艺  术的未来是极其悲观的,他的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

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

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丽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美,但是

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这种声调毕竟是替艺术唱挽歌的声调!

五、哲学取代艺术说,唯心史观与  唯物史观的对立

    黑格尔何以把艺术导致死胡同里呢?这是由于他始终只  能从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看问题,他处在西方资产阶级上升  时代,当时资本主义的祸害已开始暴露,在生产关系方面劳  资对立日益尖锐化;在生产方式方面日益精密的分工制阻止  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年复一年地拘守某一零件的机械操作,尝  不到创造事物和改变世界的乐趣;在社会关系方面,人,从  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出发,尔虞我诈,闹得个人与社会完全  脱节。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文艺的发展。关于这一点黑格尔是  认识得很清楚的,他对于近代“工业文化”作过如下的描绘:

-----------------------------------------------

译  后  记

3  8  3

需要与工作  (即劳动——  译者注)以及兴趣与满足之间的宽

广关系已完全发展了,每个人都失去他的独立自足性而对其他人

物发生无数的依存关系,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是完全不是他自

己工作的产品,或是只有极小一部分是他自己工作的产品。还不

仅此,他的每种活动并不是活的,不是各人有各人的方式,而是

日渐采取按照一般常规的机械方式。在这种工业文化里,人与人

互相利用,互相排挤,这就一方面产生最酷毒状态的贫穷,一方

面产生一些富人。

从工业文化中的严格分工,利己的个人主义以及贫富悬殊这  些弊病见出资产阶级文艺势必趋于解体,黑格尔大体上是正  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也着重地指出过资本主义社会情  况不利于文艺的发展,把这一点看作资本主义必须推翻而代  以共产主义的理由,并且展望到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文艺将达  到空前的繁荣。黑格尔却从资产阶级文艺的解体就断定文艺  本身也就必然解体。这种论断是不能成立的。首先这种论断  就否定了黑格尔本人的辩证发展由低级逐渐上升到高级的观  点。象征型艺术和古典型艺术不是也都有过解体阶段而过渡  到较高一级的新型艺术吗?何以浪漫型的资产阶级艺术解体  之后就不能过渡到更高一级的新型艺术呢?黑格尔的答案是  艺术从此就要让位于更高级的精神活动即哲学。他显然忘记  了他所奉为理想的希腊古典艺术是和同样繁荣的希腊古典哲  学并存过的。他想象不到资产阶级文艺解体之后还会有更高  一级的社会主义文艺,和他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解体之后还  会有更高一级的新型社会,理由是一致的,都要推原到他的  唯心史观。这种唯心史观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直接对

-----------------------------------------------

4  8  3  美学  第三卷

立的。依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首先  是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其次是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  筑,第三是艺术、宗教、哲学、伦理教条和政法观点之类意  识形态,是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虽然也对经济基础  起重要的反作用,毕竟是第二性的。几千年来的世界历史发  展都证实了这种辩证唯物史观的正确性。黑格尔的唯心史观  则与此相反,推动历史发展的不是生产实践和经济基础而是  精神基础,历史发展就是抽象概念或人类理想  “外化”  或  “具体化”为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这过程终止于绝对理念,如  上文已经解说过的。艺术发展之有止境,正因为黑格尔眼中  的人类精神的发展有止境。艺术发展在人类精神发展中只处  在初级阶段而且是局限于初级阶段的。整部世界文艺史已彻  底推翻了这种荒谬的悲观论调。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  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黑格尔  的思想体系的阶级烙印是很明显的。他始终是站在德国具体  社会情况下的资产阶级立场来歪曲历史发展的。他继承启蒙  运动所鼓吹的理性和自由的余绪,幻想资产阶级的理性和自  由这层外衣所掩盖的个人主义在任何时代都是最高准则。他  眼看当时资产阶级现实生活并没有所谓理性和自由,而只有  个人主义所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于是又幻想过去希腊时代  曾经有过这种理性的自由。他所景仰的德国诗人席勒曾经把  古希腊作为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他本人也是如此,不但把  希腊古典文艺悬为理想,而且认为荷马所写的  “英雄时代”  (亦即奴隶制开始的时代)的英雄人物性格都以他所说的“独

-----------------------------------------------

译  后  记

5  8  3

立自足”(亦即自由)为特征。“英雄时代”的好处据说就在  社会理想还没有僵化为束缚个人自由的呆板的政法制度和道  德信条,个人还可以凭自己的认识和意志去行事,能替自己  的行为负责。黑格尔的英雄人物当然只限于奴隶主。即使奴  隶主也还要依靠剥削奴隶的劳动。个人“独立自足”这种反  社会的口号,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反动的,而且也不可能成为  事实的。

六、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区别

      接着还要约略提一下艺术美与自然美是否对立的老问  题。黑格尔把他的《美学》看作“艺术哲学”,艺术以外的美  当然不在他的讨论范围之内。他并没有完全抹煞自然美。《美  学》第一卷第一章就专门分析自然美,而且美的定义“理念  的感性显现”中的“感性”因素就属于自然,为艺术表现所  必不可少的。不过他轻视自然美却是事实。他说得很明白:

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而且再生的

(心灵就自然材料加工,表现为艺术卡品——  译者注),心灵及其

产品比自然及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

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

举例来说,荷兰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所反映的只是平凡的自然。  这种平凡的自然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美的价值,而是因为它  反映了荷兰人民和自然与外来侵略作过长期英勇斗争才获得

-----------------------------------------------

6  8  3  美学  第三卷

自由和繁荣后所感到的欣慰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