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三国随章侃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三国随章侃

第11章

书籍名:《三国随章侃》    作者:沉睡的天空


                                    其亲如此。”

        张邈乃是兖州势力的代表,在起初也是他支持曹操入主兖州,而且和曹操极为亲密,正如上文所说,曹操在讨伐徐州时为防万一是让家人投奔张邈而不是其他人,可见张邈和曹操的亲密程度。但是就是在第一次讨伐徐州后和张邈相对垂泣不久,张邈便与陈宫等人起兵反曹。除了张邈本身的野心,对于曹操那反复无常好杀戮的性格,张邈对此的恐惧是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当时张邈得罪了袁绍,而张邈一直担心曹操会为了保持和袁绍的结盟杀自己,假如曹操不是表现了那种为利不惜一切的性格,张邈又何以会担心呢。

        与曹操如此交好的张邈如此恐惧,其他兖州势力就更不用说了,而有善战之称,而且曾诛杀董卓的吕布到来,则是一大机会,吕布此时流离失所,虽然有部分武装,但是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先后依附于袁术袁绍张杨,更别提壮大势力了。作为外来武装,吕布能抵御曹操又要依仗兖州本土势力,而且正如演义中陈宫最后对曹操说的“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对比起曹操,他们更加愿意选择吕布。

        而且曹操的讨伐徐州也给了他们机会,吕布的两次偷袭都是缘于对方主力不在,有内鬼的情况下,只是之后的偷袭徐州的时机是刘备被迫出征,而偷袭兖州的时机则是曹操自己主动出征导致后方空虚的。

        兖州危机对曹操几乎是致命的,但是曹操却支撑过去,这一来得益于曹操本身的政治军事才能,演义此章对于曹操和吕布的作战有着详尽的描写,而且大部吻合史实;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曹操本身的实力,尤其是和日后刘备失去徐州相比。曹操虽然东征,但是也留下了许多谋士将领,如夏侯乃是曹操亲族,再如荀程昱这些如萧何一般的智勇谋士,没有他们在后方主持大局,帮曹操争得鄄城、东阿、范县三处立足之地,曹操回来无处安身,就算有雄军千万,只怕也只有奔散逃离的份,所以曹操能有日后,荀程昱居功至伟。

        另外,曹操最后的获胜,与袁绍的支持密不可分,虽然说曹操没有将自己的家小归于袁绍处,但是袁绍在当时仍派兵支援曹操,在演义中也有所描述,即在十三回中:

        “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

        虽然史实中并没有如此直接出兵的描述,但是仍可看出一些蛛丝马迹以证明袁绍站在曹操一边。如曹操攻打张超,袁绍属下势力臧洪想救援张超,没有得到袁绍的同意,日后愤而反袁

        袁绍和吕布本来就是对头,而和曹操是盟友,在攻打徐州时甚至直接派兵支持曹操,他选择支持曹操反对吕布乃是必然,而曹操得袁绍的支持对于战胜吕布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如演义中所述,曹操几番征战,终于打败了吕布,而且杀了张超全家,将兖州的全部势力连根拔起。但是,此时的兖州经过两军长期征战,又加蝗灾,兖州歉收,人人相食,而军队的抢掠对着周边的经济也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曹军便东略陈地)兖州的经济需要恢复,而曹操在这一次教训下也了解需要收服安定人心,而此时关中的小朝廷发生巨变,给了曹操机会。

        正文  第十三章  关中的朝廷

        三国随章侃第十三章关中的朝廷

        (演义第十三回李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

        在第九章说到,董卓被杀后,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官僚的新政权只维系了不到三个月,便以李,郭汜为首的凉州兵团再度攻入长安,王允被杀,吕布出逃为结局。

        而李,郭汜在长安依仗其军力掌握实权,李,郭汜本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将领,乃一校尉,毫无统治经验,(董卓入京时怎么也是个并州牧了)一下得掌大权,把长安搞的乌烟瘴气,一方面大肆封赏,刚入长安时李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过了三个月,李就升任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郭汜升任为后将军,等到了兴平二年,干脆李做起了大司马,而李之下郭汜等人按位置排序职位,一个个轮下去,滥封无数,以前的小兵封侯也不奇怪,那些公卿百官有点意见,就以武力威胁。另一方面,李下属的凉州兵本来就是一时聚集起来,攻入长安后李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对这些部下更是纵容至极,放纵凉州兵抢掠百姓,外加凉州兵内部攻伐不断,加上饥荒,关中一时间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情况,受到直接的威胁的百官公卿再度密谋除去李等人,手无兵权的公卿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再度挑动内讧,而因为并州势力已经随着吕布失败而离去,对象则只有凉州内部。而这一办法很见成效。马腾等凉州本土军阀本来就和李不同属一个势力,首先便与李交恶,当然这其中还有当时在益州的刘焉背后的支持。而随着献帝成年,他对于掌握朝政的李等人也越来越不满,挑动凉州兵内部势力内讧的行动也加快了,凉州军阀内部自己也开始了猜疑。先是李猜疑樊稠,设宴杀之,再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导致李和郭汜反目,便是演义中所说的郭汜妻为防郭汜爱上李婢妾暗中下药之事。(郭汜妻子因为妒忌行事荒唐,李妻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李郭两人一度和解,要交换儿子作为人质,结果李妻子爱惜儿子而和解未成功,结果又打了段时间,交换了双方的女儿。)李和郭汜相互征战,一度挟持天子和公卿百官,李抢了献帝,并拿臭牛骨给献帝,气得献帝差点要和李翻脸。其实李是个又蛮横又单纯的人,不但相信迷信,而且他和献帝交谈,说郭汜坏话,献帝顺其意答复,他居然认为得到皇帝欢心……此外为了得到羌胡兵的帮助答应事成给他们宫女,在和郭和谈期间,耐不住寂寞的羌胡人跑到宫前大喊:“天子在此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今皆何在?”。意思就是说天子是不是在这里,李答应给我们的宫女呢?,实在是丢尽了脸,献帝后来许诺给他们更大的好处,让他们离开了。而郭汜也是如此,李抢了一个天子,他就抢百官,大概认为天子分量足,所以就多抢了几个高官挟持,其中名将朱便是在被挟持期间忧愤而死。

        时局如此败坏,原本被派出镇守弘农的凉州军一大首脑张济跑回来进行劝解,而李和郭也初步达成和解意向,张济提出了让天子移驾弘农的计划,献帝此时是去哪都比留着强,答应了。

        于是,献帝开始了艰难的移驾行动,考虑到整个活动的艰难,还是称为逃难比较合适,先是出去一开始就遇到郭汜部下阻拦,皇帝不得不亲自出来给那些凉州兵发表几句演讲才能继续,过了几天,郭汜又变卦了,要天子去高陵。献帝干脆拉拢原来凉州军的杨奉、董承自己一走了之。开始了一场名为移驾实为逃难的行动。

        这之后的事大都如演义中所言。或者说比演义中还要复杂和艰难,如演义中所说的供应过献帝百官饮食的段煨,就因为和护驾之一的后将军杨定不和,被杨奉等人攻打了十几日,而本支持献帝东向的张济也变卦和李郭两人联合。

        而且杨奉,董承和先后来援的李乐、韩暹、胡才,张杨内部也有分歧,演义中说李乐叛变,其实李乐倒没有叛变,史载他病死。到是其他几人,韩暹攻打董承,胡才也准备攻打韩暹,被献帝劝说停止。而最后还是借张杨之力,回到残破不堪的洛阳。

        洛阳自被董卓烧毁后,残破不堪,献帝一路逃难,能到洛阳已经全赖张杨的粮食供给,怎么还有能力供养百官,所以百官中穷困饿死的不少,就如演义和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而另一方面,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矜功专恣,引起董承不满,而这一切,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令各路诸侯勤王,虽然这是一个前门驱狼,后门引虎的办法,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当时的地理位置看,有能力勤王的不过那几人,本来忠于皇室的幽州刘虞已死,公孙瓒和刘虞余党正在交战,而徐州陶谦也死,徐州刚遭到曹操的兵灾,而且继任的刘备就算有心,他也不可能绕过袁绍和曹操去洛阳。袁术正策划篡位,江东和益州的诸侯离的太远,西边的关中则更不用说,刚从那里逃出来,而并州的张杨不想干涉朝政,把皇帝送到洛阳就走了。而荆州的刘表正与袁术对峙,而且也不见他对此事有何热情,唯一有可能也有能力的只怕只有袁绍和曹操了。

        袁绍是当时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他迟迟没有行动。

        曹操实力因为刚与吕布交战,削弱不少,而且他的威望也因为徐州屠城之事受到打击,而拥立皇帝则是最好的恢复威信的办法,而他也这般做了,日后大家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附一章:挟天子以令诸侯

        令人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现在认为曹操迎接献帝是一步好棋,但是当时却有许多人反对,且不说袁绍对之毫无兴趣,就连曹操手下诸将也认为不要迎接这个皇帝为好,这是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