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非常日记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非常日记

第67章

书籍名:《非常日记》    作者:徐兆寿


                                    

            余伟一听就急了:

            “不,叔叔,你听我说,你们都没有错,你们都是好心。错在我,我不应该违背自己的诺言。”

            “你还在生我们的气?”

            “不,叔叔,这样吧,我现在就过去到你家。”

            余伟打车不一会儿就到了笑茵家,老作家一幅沮丧的样子,他肯定被自己的女儿骂得难受。余伟倒有些不好意思,说:

            “叔叔,您看,现在你们也别难过了。事情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坏。现在学校也力保林风,大家都认为林风没有作案,只是现在没有人能证明林风那晚是不是在宿舍里睡觉。只要能证明这一点,林风就没事了。”

            老人终于放松了。他说:“这事我也有份,现在我不知道自己能出些什么力?”

            余伟想了想,说:“您是一个作家,您可以从一个作家写小说的角度来证明林风只是为了要提示一个主题而虚构了一些事实,只不过这些事实是已经发生过的事而已。”

            “这可以。事实也如此啊!”

            “还有,就是他小说的最后部分的解释。我认为,小说有认识的功能,就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功能。我认为,林风这样写,就是为了超越他自己,为了自救。您是怎么认识这些的?”

        《非常日记》九(3)

            “说真的,我对他的结尾也有疑问。我并没有细细地揣摸过。这典型地受到了西方小说的影响。我怕他也走上自杀的道路,所以就找他来想跟他聊聊,没想到事实会成为这样一个局面。我后来想想,也很后悔。”

            余伟把公安局取证的情况给他说了。他表示,他对林风事件有责任,决定和余伟一起上法庭作证。笑茵的母亲后来推说要去看一个人,把笑茵的父亲也拉走了。余伟知道她的用意。笑茵实际上就是等余伟来哄她。他们和解了。

            学校给林风请了一位很有名的律师,而余伟成了林风主要的证人,因为只有余伟才能清楚地阐述林风的心理脉络。

            林风关在看守所里已经五天了。公安局的人准备让中文系给林风的家里人通知,余伟坚决反对。余伟知道,林风是绝对不愿意他的父亲和弟弟知道此事的,那样无疑是逼着他走绝路。他们发现唯一能证明林风无罪的就是找到证人。据公安局的人说,林风也不能提供什么人能证明他当时的确在睡觉。林风平时不怎么跟人来往,周末时也只是一个人消遣,所以那天晚上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来证明他的存在。

            余伟想,必须得去找林风谈谈。学校武保处的人陪着他又去了躺看守所,等了很久才看到林风。他瘦了,眼睛深陷。他看见余伟时犹豫了一下,余伟先说话了:

            “对不起,林风,我有一些问题想和你好好地聊聊。”

            林风不做声。

            余伟继续说:

            “我知道你不愿意和我说话。我让你失望了,是吧!”

            林风低垂着的眼皮动了动,似乎在看余伟,但只那么一下就不说话了。

            “你能原谅我吗?”余伟问。

            林风突然站了起来,转身走了。这是余伟没有料到的。依林风的性格,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可是他做了。

            余伟失望而内疚地看着林风的背影,突然说:

            “林风,我们写信好吗?”

            是的,写信说最好。林风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是一个心理很敏感的人。这样的谈话显然是不主动的,也是不理智的。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看守所的所长,所长疑惑地看着他说,试试吧。

            在第一封信里,余伟回忆了他们初次见面的情景,并说明了他对这个案件的看法。他把信交给看守所的人。他告诉所长,一旦林风把信交给他们,就马上通知他。但直到第二天下午,他没有收到林风的信。

            他便开始写第二封信,在这封信里,他又一次深入地写了他对林风的感受。他在一开始看见林风的时候,并没有产生任何好感,相反,他觉得林风的心里一定很苦,自卑感很强,没有自信,而且也很孤独。他是一个自负且傲慢的人,所以他并没有想和林风交朋友,只是应付着。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心理学教师,他的职业赋予他责任,所以是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在趋使他和林风交往下去。他把自己的内心彻底地撕开给林风看,他不想再向林风隐瞒任何思想、情绪。在这封信里,他只字不提小说和案件的事,像一个朋友一样和林风谈着心。

            第二天下午,余伟收到了林风的信。他高兴地打开,一看,只有一句话:

            如果我们当初就能像现在这样谈话,该有多好啊!

            虽然林风只写了一句,但余伟还是能听出林风的喜悦,能看到林风在看到他的信时的那种痛苦和快乐的神情。他看见林风读过以后激动的样子,然后写了很多很多,但最后又把它撕了。林风不想这么快就向他投降。于是,林风只写了这么一句话。

            但就从这一句开始,林风的心终于向余伟敞开了。

            余伟赶紧又给林风写信,写了他和林风进一步交往的情景,重点谈了一下林风的诗。余伟在信中写道,他不应该一直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林风交往,而应该把林风当成一个朋友,一个知己。余伟写了他现在的后悔和自责。但余伟还是没有提小说和案件,他不想就此断了他们的交往。

            林风在当天晚上就回信了。这封信还是很短:

            余老师,谢谢您把我当成一个朋友,但我至今仍然把您看做我的导师。余老师,您不必非要绕过小说。我们谈谈小说吧。以前,我一直不愿意再谈起我的那本让我羞愧万分的小说,可是,我们不谈小说能谈什么呢?那本可耻的小说几乎是我的全部生活和思想。

            只求您一件事,就是暂时不要谈案件本身。

            余伟从这封信里看出,林风已经原谅了他,也能正视自己了。他发现林风竟然用了“导师”这一名词!但他还是很小心、很谨慎地给林风写信。他谈到了他们交往的进一步深入是通过那部小说。在小说里,他看到了一个理性与情欲冲突的林风,看到了一个对自己的恶无能为力的林风。他流露着同情,流露着理解,甚至有赞美。他谈到林风的后半部小说,认为和前半部不同的是,林风在后半部小说里加入了更多的个人理性的东西,这些理性使这部作品有了质的不同。他写道:

            “在你小说的下半部,我看到了另一个你。你的自信,甚至可以说你的狂傲都有点惹眼了。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你小说的结尾是最近才完成的。我想,你一直没找到结尾,因为你没有勇气对待你心里的矛盾,但最近你完成了自救。那个单美的疯本与你无关,但你让它成为你的小说的一部分,这样就把矛盾推向了高潮,而你又不去自首,只让主人公去自杀,这样处理的确很好。你在这部小说里完成了自己。我深信从此后你就是另一个你,不再是从前的你。你也从此完成了心理疾病的自疗。”

        《非常日记》九(4)

            林风的回信很长,看得出来,是他淤积和压抑了好几天的情绪,终于难以自制地倾诉、排遣了:

            余老师:

            您好!

            我看惯了你高傲、自信的神情,对你前两次看我时的那种愧疚的神情我很不自在,我也看得出来,你在给我写信时非常小心、谨慎。这是我不愿意的。我宁愿看到的还是那个狂傲不群的你,那个激情迸涌的你,那个敢于向一切道德和理性挑战的你。我不愿意看到你现在的神情。事情到了这一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并不企求法律能给我一个合理的判决。直到现在,我实际上在意的是你,你对我的认识。这比法律对我的认识更为重要!

            我知道,你难以理解我的这种感情。

            是的,我曾经恨过你,恨你为什么不守信用。我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除了我的亲人外。但即使对我父亲的信任,也比不上对你的信任。你说的对,我们是纯粹的精神的交往。这种交往高于一切。但你违背了我们的诺言!

            即使这样,你在第一次看我后,我实际上已经原谅了你。只是我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我不善于表达,尤其在你跟前,我不知道能说什么。而你真的了解了我,用书信的方式和我谈话。这是我最愿意的。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已经是发生了的事。因为这一点,我原谅了你。我原谅你并不是你为我做了什么,而仅仅是因为这些都是事实。

            你说的很对,我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凭空加了一个单美被吓疯和“我”自杀的情节。我过去的确一直不知道怎么给作品结尾,一年多来,我写了很多结尾,但都不满意。自从和你交往以来,我好像变了个人。我每天都要写很多很多感受。渐渐地,我过去的知识被回拢了,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了。我明显地感到自己有了自信,有了追求真理的勇气。是的,“追求真理”,这个词在过去与我毫不相干,是你经常随口说着,却印在了我的心里。我很少能听到有老师说,我们都在追求真理。你与别人不一样,你来到国内的目的不是为了图名利,而是为了求道。对了,“求道”一词也是你经常说的。过去在书上经常看到的这些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了虚假的名词,只有你说出来后才显得真实。追求真理——是啊,我在与你交往的短短两个月里,我忽然间成了一个崇高的人。我从心底里第一次喜欢上了自己。我之所以那样安排小说的结尾,一是为了告诫我自己,再走下去就是那样一条路,二是为了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