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第11章

书籍名:《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作者:阿特


                                    

            桌子上摆着六个金钱,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黑字:“蹇:利西南,不利东北;

            利见大人,贞吉。”

            贾五在”易经热”的时候也颇做过一些研究,一眼就看出”蹇”是四大难卦之一。他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说:“王爷,这……这是您起的卦?”

            十四阿哥点点头。贾五再往下看:“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卦上说得好明白,利西南,就是平定青海西藏没有问题。不利东北,就是说十四阿哥一回京城,就有大祸临头。

            正想到这里,外面传来一阵喊声:“万岁爷到--”

            十四阿哥急忙带着贾五迎了出来,只见康熙在贾妃的搀扶下,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贾妃看见十四阿哥,忽然脸上一红。

            “平身,平身,”康熙笑呵呵地说,“宝哥儿也在呀。春儿啊,你看他们多像是爷儿俩呀。”

            贾妃的脸更红了,忙说:“您乱说什么呀,我弟弟哪有这等福气。”

            十四阿哥忙把话头接了过来,说:“我们正在商量青海西藏的战事。”

            “哦,”康熙饶有兴趣地转向贾五,“你说说看。”

            贾五想了一下,说:“青海西藏新疆,都是流寇,我大军一到,平叛不难。难的是大军一撤,叛乱又起。迢迢万里,萝卜运到前线都成了肉的价钱,出兵几次,怕国库就要掏空了。”

            这下正触到了康熙的痛处,他马上变得严肃了,问贾五:“那你看应该怎么办呢?”

            “屯垦移民,以战养战,”贾五坚定地说,“鼓励黄河一带灾民移居西部,五年之内不交钱粮,五年以后,西部的赋税就足以养活三五十万的大军。”

            “好!”康熙一拍桌子,“老十四,你看呢?”

            “我觉得这行得通,”十四阿哥兴奋地说,“而且移民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可以增进民族沟通,减少敌意。”

            “嗯,有理,”康熙说,“说到民族问题,咱们八旗兵都懒得不行了,打仗也不灵光了。靠汉人,又怕他们跟咱们不一条心。”

            “这事儿我想了好久了,”十四阿哥说,“应该打破满汉界限,比如说,凡是汉人忠于咱们满人的,就批准入满洲抬旗,成为满洲人。”

            贾五一听,就随口接道:“还应该在军队里大力号召汉人入旗,每个牛录都要有宗人府的代表。”

            “好的,你拟个折子上来,”康熙高兴地说,“老十四啊,你这次出征,不光是为了打仗,我要你好好在各省巡视,了解民风。老二出了事以后,你们哥儿几个呢,只有你、老八和老四有才干。可是老八太柔弱,老四喜怒无常,刻薄寡恩,你又没有经过什么锤炼。”说着一阵阵地咳嗽,贾妃忙过来给他捶背。

            康熙看到桌子上的六个金钱,感到奇怪地问:“老十四,你还会卜卦呀?”

            十四阿哥知道康熙最不喜欢算卦问卜,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贾五看看他们,就赶紧说:“是我拿来的,跟老那学着玩的。”

            康熙叹了一口气,说:“人老了,就开始疑神疑鬼了。我昨个儿做了个梦,你们给我圆圆。是一张好长的桌子,上面摆着一排金冠。我数了数,一共有十三个。

            忽然地震来了,左摇右晃的,把那十三个金冠全都震到地下去了。地里慢慢地长出三面八卦旗,旗子上分别标着号码:十五,十六,十七。”

            “那应该是指易经的第十五、十六、十七卦。”贾五说,“十五卦是地山谦,十六卦是雷地豫,十七卦是泽雷随,我再想想。”他翻开书桌上的《周易》,认真地看着。

            “老十四啊,”康熙转向十四阿哥,“今天我看了一个折子,一个县官居然贪污了几百万两银子。官吏腐败,杀了多少也止不住。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父皇,我认为是咱们的制度有问题,官员瞒上欺下。”十四阿哥说,“您虽然英明,毕竟不能天天深入老百姓。如果官员们为了一己之私,蒙蔽了皇上的耳目,国家就危险了。”

            “那你看应该怎么办呢?”

            “非变法不可,别无他路。”十四阿哥坚定地说。

            贾五听着一愣,是啊,如果康熙年代能够施行变法维新,那么中国就会在200多年以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大大领先于日本。中国就可以保持强大,也就不会有以后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火烧圆明园,日本侵略中国……想到这里,他心里一热,说:“大将军王说得对,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那又如何来变呢?”康熙兴趣盎然地问。

            “如果能分一部分权力给百姓,君民共同监督,官吏们就无法瞒天过海了。”十四阿哥说。

            “对,”贾五插话说,“应该施行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康熙挠挠头,“好像听哪个传教士提起过,你说来听听。”

            “就是老百姓选举议会,议会制定宪法,选举内阁,由内阁来管理国家。”贾五说。

            “那皇帝做什么呢?”康熙问。

            “皇帝监督内阁的运作,但是无权直接干涉国政。”贾五说。

            “大胆!”康熙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眼睛里透出威严的光芒,“莫非你要我把大清的江山拱手相让不成!”

            贾妃吓得急忙跪了下来,连说:“皇上,皇上,他是个小孩子,您别跟他生气。”

            贾五毫不退缩地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历史上多少朝代,哪个不是盛了又衰。就拿明朝来说,到了末代皇帝,老百姓血流成河,朱家子孙也被杀得几乎绝了种。天道变易不常,您就真以为爱新觉罗家能江山永固不成?”

            “唉,”康熙惨然一笑,“日中则仄,月满则缺,我也知道这个道理。那天我看了一本推背图,里面说: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也说的是大清不会长久。老四说要禁那本书,我说算了吧,禁书也禁不了老百姓的嘴。变法削去皇帝的一些权力,换来子孙长久,人民安乐,也未尝不是个办法。只是怕在黄泉下列祖列宗骂我不孝。”

            “皇上,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贾五满怀希望地说,“您变法成功了,就是给全中国的老百姓定下了万世基业,保证了爱新觉罗的子孙繁衍不绝,中国也会由此强大起来。”

            “嗯,我再想想,”康熙说,“老十四,你看呢?”

            “事到如今,贪官污吏横行天下,法是非变不可,”十四阿哥信心十足地说,“我跟汤若望、南怀仁他们几个外国教士谈过好多次,他们讲那个英吉利,本来是个小小的岛国,在君主立宪以后,几十年时间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中国自古以来,变法的都没有好下场,你不怕吗?”康熙问。

            “大丈夫宁叫名在身不在,能有利于天下,虽死犹荣!”十四阿哥昂着头说。贾妃爱慕地看着他。

            “好吧,你把变法的细节也写个折子上来。”康熙说道。

        第十二章  雍王府的阴谋      

            一夜的雷雨之后,空气格外清新。草叶绿得闪光,天空蓝得发紫。贾五的心情好极了,从来没有见过北京会有这么蓝的天。他走到小溪旁的大柳树下,大观园里的小溪是从后海引来的活水,潺潺地流着,充满了活力。他蹲了下来,把头浸入水中,凉凉的溪水使得他打了个冷战,一条金红色的鲤鱼擦着他的鼻子游了过去。带着黑色条纹的青蛙跳上滚着水珠的荷叶,气鼓鼓地看着他。

            贾五竭力使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昨天康熙走后,他和十四阿哥讨论了一个晚上,制定出了变法改革的初步方针。他原来一直讨厌政治,觉得搞政治的人都只不过是”厚黑学”而已,也就是脸皮厚,心黑。他最喜欢的一个笑话就是爱因斯坦去参加一个聚会,跟大家聊天:

            你的智商有200么,好,我们来谈谈相对论;你的智商有150么,好,我们来谈谈宇宙大爆炸;你的智商有100么,好,我们来谈谈股票;你的智商只有50么,那我们就聊聊政治吧。

            可是没想到自己一旦卷进了政治,也上起瘾来了,一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的全是变法的事儿。可是自己毕竟和他们不一样,变法可以使中国免去150年的苦难,虽然讨厌政治,但总是爱国的么。变法改革成功了,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会被改写。但是,历史真的可能被改写吗?

            小溪上游传来一阵甜甜的歌声:“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是林妹妹的声音。贾五绕过假山,透过竹林望过去,黛玉穿着一身白衣,手提一个红漆小木桶,刚给茉莉花浇完水。黛玉拔去头上的碧玉簪子,长发像乌云一样洒落下来。她跪在小溪边,把头发浸在水里,轻轻揉搓着,用软绵绵的苏州话唱道:“杏花岭上杏花香,种下梧桐引凤凰,一杯美酒十年酿,阿妹梳头为哪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