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花间一壶酒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花间一壶酒

第6章

书籍名:《花间一壶酒》    作者:李零


                                    

            一位日本教授说,政客、财阀与和尚(日本的和尚很有钱)是日本最体面的三种人,也是他心中最憎恨的三种人。

            中国老百姓最恨贪官和奸商。憎官之贪,恶商之鄙。更何况,贪官搭台,奸商唱戏,坏到一起。和尚、道士和神父,反而恨不起来(地位不如欧美、日本之高故也)。

            历史上用拳头、刀剑和枪炮说话的人,上有军阀,下有黑帮,他们的苦头,大家也没少吃,现在亚、非、拉美还很多。他们是政客的前身或变种,可以归入政客类。

            几千年了,干大事,人类离不开这三种人。

            十四、受苦人

            农民常把受苦当美德,因为生活太苦,只有能受的人能活下来。他们夸年轻人,常见的赞美是,这后生,跌苦,实受。

            “文革”往事。

            公社书记进村,下车伊始每事问。

            路边蹲个老农,草帽遮脸,头也不抬。

            喂,你是做甚的?书记劈头问。

            我吗,受苦人,老农率尔对。

            书记勃然大怒,解放20多年,农民翻了身,你咋还是受苦人?

            老农曰,天下九等人,坐牢是最下一等,劳改犯还吃供应,我们算qiu什么人,仍然头也不抬。

            十五、机器人

            捷克总统访日,小泉送个机器人。英语管这玩意儿叫robot(电影《机器战警》,就叫robot  cops),词源是捷克语,显然是投其所好。那话的原义是“麻烦事”,引申开来,则专指像人一样,可以说话,可以行走,但没有感情,专门替人干各种脏活累活的机器,包括扫雷排炸弹,直译是“受苦人”。日本特别会做这种人,当然还有机器狗和机器猫。我有个朋友上日本,特意买条这种狗,像古董一样供在玻璃柜里。

            历代统治者的苦恼,是“你要马儿跑,不能不吃草。你要人出力,不能没头脑”(参看鲁迅《春末闲谈》讲“细腰蜂的毒针”)。他们理想的百姓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大雅·皇矣》)。机器人的发明解决了历代统治术的难题,它有两大优点,一是“虽有头脑,绝不反抗”;二是“不吃不喝,顺帝之则”,比任何机器来得灵巧,比任何宠物更加听话。

            我们的商标,也隐然包含这类理想,比如取名“小护士”的化妆品,或号称“小奴隶”的按摩器。

            同甘共苦,是流氓都有的理想。然而,同甘太难,共苦不易。抢完东西分赃,难;轮谁冲锋陷阵打头阵,也难。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李逵不会搁宋江前头。

            人类文明一直需要受苦人,牛马、奴隶和机器人,它们都是“受苦人”。很多大慈大悲的思想家,圣西门、欧文、傅立叶,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讨论,有个难题躲不过,脏活累活谁来干。“驯服工具”论,就是有鉴于此。过去,有个好主意,就是大伙一块干或轮流干,比如共产主义星期六,就是个象征性的活动。列宁同志说,这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

            做值日,大扫除,打苍蝇,灭蚊子,逮麻雀、抓老鼠,拾马粪,捡废品,还有插秧割麦修水渠,我们那阵儿,年年都有这一课。现在听不到了。

            牛马太笨,

            奴隶不人道,

            还是机器好。

            机器人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十六、独自抠门

            列宁同志说,将来的世界,黄金是多余,不妨用来盖厕所。

            中文的奢侈,究其本义,意思是多余。西语的奢侈(luxury)也差不多,意思是帮你开心更开心,舒服更舒服,但并不一定非常需要的东西(something  adding  to  pleasure  or  comfort  but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俗话说,有钱难买乐意。

            乐意最便宜,也最奢侈。

            食所以果腹,衣所以蔽体,就是女人,也是为了生养,这是很多受苦人理解的需要——生存的基本需要。没有饭吃,“不饥丸”当然是理想之物。美食或其他,在他们看来,全是奢侈。

            老革命特别节约,他们受过苦。马桶,要攒够了再冲,节水。天黑不开灯,节电。肛门只有一厘米,买来的草纸,一定要剪成小块。剩下的饭菜,闲置的物品,绝不能扔掉,对他们来说,这是暴殄天物。

            予生也晚,理解有点不同。商店里的印泥,便宜的走油,污染画面,不能买;买,一定要色泽鲜亮不走油,多一点钱,值当。至于更高级的印泥,掺进珍珠玛瑙,这宝那宝,价钱无底洞,拉倒。因为就算好一点,可有可无。电视新闻讲,美国推出豪华冰激凌,1000美元一客。这样的冰激凌,我肯定不买。我想,我吃的是冰激凌,又不是水晶杯子,包金裹银塞点鱼子酱,纯属多余。5美元的冰激凌吃200次,岂不更好!

            硬道理和软道理(6)

            这都是落伍思想,和老人相比,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知足长乐的“乐”是比着穷人来。现在谁都知道,奢侈是拉动消费(和浪费分不清)的重要杠杆,富人的“乐”才是引领时尚,乐就乐在不知足。现在,市面上有本时髦书,专讲富人这个物种是怎么进化来的,他们吃喝玩乐是如何排场。作者说,富人心理的生物学基础是“性炫耀”——看谁“本钱”更大(Richard  Connif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Rich,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02,  有中译本:《大狗》,王小飞、李娜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穷人没钱,却有的是羡慕,“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新论·祛蔽》)。想得发疯,乃诈作富贵体,非贵不买,哭着闹着,要当冤大头。于是有一掷千金买时尚的各种大道理。现在假冒伪劣横行,有“便宜没好货”的共识作帮衬,正是商机所在。小孩最爱名牌,商人也知道从娃娃抓起,送礼要送脑白痴,童叟皆欺。

            人要摆脱这种虚荣,难。

            有人说,你丫葛朗台,你丫老西儿,他越说,我还越不豪放,反而请人刻个闲章,曰“上党老西”(我是山西人)。

            山西人抠门,所以出晋商。美国人打电话,都是三言两语,有钱人更是如此,时间比金钱宝贵。中国人,美国新移民或留学生,饭馆刷盘子,穷,但打起电话来,十几个小时的话痨都有。

            富人有富人的抠门,穷人有穷人的豪放。

            我不是富人,没法跟穷人摆阔。跟富人豪放,更是门儿也没有。

            十七、渔夫太太

            从前,我们都学俄语,听俄国音乐,看俄国绘画,读俄国文学。我很喜欢普希金的一首童话诗,叫《渔夫和金鱼》。当时有动画片,非常好看。故事讲的是,从前,有片蔚蓝色的大海,海边住着个可怜的渔夫。渔夫有个木屋,屋里有个老太婆,老太婆守着个破木盆。他们过着穷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永远就是这样了。有一天,渔夫出海打鱼,捞上一网是泥沙,捞上一网是泥沙,运气不好……他长吁短叹很失望,没想到,最后捞上一条小鱼,不是一般的鱼,而是一条金鱼(现在我有点纳闷,它总不是中国那种养在鱼缸里的金鱼吧?原文是什么,没有查)。金鱼是海神的女儿,求他放生,答应满足他的所有愿望。

            渔夫心肠好,放掉了金鱼。他受苦受惯了,别无所求。但渔夫的太太不一样,她是河东狮子大开口,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自从听说这件事,哪肯轻易放过。她总是辱骂这没用的老头,逼他向金鱼要这要那。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金鱼一次次满足了她的愿望,看在人家渔夫的面上……直到她要当海上霸王,命令金鱼伺候她(格林兄弟的童话也有类似故事,“金鱼”作“比目鱼”,最后的愿望是当上帝)

            最后,金鱼不再出现,千呼万唤,再也不出来。

            她收回了她的一切承诺。渔夫还是渔夫,渔夫太太还是守着她的破木盆。

            在童话中,我们都喜欢渔夫先生,讨厌渔夫太太。但在生活中,我敢肯定,更多的人是喜欢渔夫太太。因为她是个急于脱贫致富一往无前也一往无后的人,不像老头认命,一辈子受穷没出息。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除非回到破木盆。

            十八、分别圈养

            老乡说,马见马亲,人见人咬,真是至理名言。社会学家说,凡有人群,就有矛盾,两人就有一掐。知识分子心明眼亮,比其他分子更不宽容。他们扎堆,你踢我咬,简直不如牲口圈。我和外国学者打交道,他们明枪,我们暗箭,大同小异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社会契约论》),这种人我没见过。惟一例外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玉皇大帝请他上天,官封弼马温,掌管御马监,他嫌官小,不干;再拜齐天大圣,起盖府第,设安静司,宁神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无事难免生非,只好压在五行山下。道教不灵用佛教,当了和尚,才收其放心。如来佛教唐僧的办法很好,擒妖打鬼,让他有个撒野出气的地方,不听话了,马上念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