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第7章

书籍名:《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作者:


                                    这里的"宏毅"也是从不做看客,坚持到底的作为中表现出来的.

            龙梦荪在《曾文正公孛案》中认为,曾国藩品德、事业,学问上的成就,所以光辉千古,在于他品性的强毅和谦谨.他说:

        "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品德修养和事业学问都取得巨大成就,可以称得上光耀宇宙,即使是妇人小孩也钦佩他.他是如何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呢?我曾读过他遗留下的集子,反复研读,才找到他的成功所在,全都是从他品性的强毅、谦谨而来.正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所以才不断勉励自己去追赶前人的脚步;独来独往,自成一套,以免庸俗.即使碰到人世间比较艰苦的境地,也丝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即使遇到千难百折,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坚贞的人怀有必胜的信念,因此不为外界的疑惑而迷惘;虚妄的人必然不自信,这一点古人确实说得不错.正是因为他谦虚谨慎,所以总认为事情没有止尽,因此不敢恃才自傲.待人接物,小心翼翼,决不敢有所怠慢.处理公务,事业,惟恐有所疏忽.因为事情变化莫测,推断有可能出现失误,所以经常思考并且广泛地征求他人意见;又因为国家公务千头万绪,怕自己的才能和力量难以胜任,所以举荐贤能共同图议;他的学问之所以突飞猛进,道德情操之所以高尚,功绩文章之所以光耀寰宇,确实是因为日就月将,有本有源的结果."

            龙梦荪所举的强毅谦虚,薛福成所说的宏毅,虽然二者措词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致的,相差不多.只

        不过薛福成是单就事业功绩来说的,龙梦荪兼谈了曾国藩的道德学问,功业文章,二者在意趣方面又有不同.曾国藩之所以强毅谦谨,自然是因为禀性倔强,不愿自甘于颓废消沉.

            曾国藩在家书这样说过:人当自强.但是否如沅弟(曾国荃)所说自强者总能胜人一筹,我大不以为然.至于说到一个人的强大,在我看来,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况.曾子的"自反而缩",也就是孟子将仁义和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这种强大与孔子告知弟子仲由的强大,大概可以久长.另一种强大是斗智斗力,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有因逞强而大兴的,也有因逞能而大败的,如古代的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这些人的智力可以说都是横绝一世的,但是他们的失败祸害也非同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等人都是我们所知道的自封的英雄,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得以保其终身的.所以,我们在自我修养上求强是可以的,但在逞能斗狠上

        求强就不行了.由此看来,那些喜欢布施于人的人,就像那些喜欢逞强斗能的人一样,他到底强大还是不强大都是一件尚未可知的事情.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不屑一顾的方式.

            曾国藩认为逞强斗狠,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然而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在某一时间,某一场合或某一范围内你确实征服了他人,但在另一时间,另一场合或另一范围内你又征服不了他人,那么你所激起的反抗也就越广大.最后你就把自己陷入一个孤立的境地,结果你发现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所以逞强斗狠终归会失败.

        第14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3)

            然而如果一个人在自修处求强呢?此时你追求的不再是对他人的优越,而是自我超越,当然也就不会形成对他人的威胁或者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你所要征服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在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所有的反抗来自于你的内部,是旧我对新我的反抗:这一反抗有时会刺激你更坚决更强烈地征服自我,由此,恶行得以消除,善举得以光大,你就在这征服与反抗中不断前行.到一定时候你就因为自修而完善和强大,这种强大就是曾子、孟子和孔子告知仲由的强大.是君子所要尽力珍惜、保持和追求的.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一个人的成功,在某种意义就是他战胜自己的过程,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没有这种自强的精神,人就有可能受到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己的方向,就有可能经不住严峻的考验而丢掉自己的前途,现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时刻坚持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我!

            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语录: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韧撑得住,可做出非常事业。

            译文: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在碰到艰险的时候,每次都能能够忍受艰难,坚决挺住,这样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

            梁启超说:"凡古能成大事者,其自制力、忍耐力必强。"曾国藩能够战胜失败,走向成功,就在于"打脱牙和血吞","一味忍耐,徐求自强"。他甚至把幕僚所写奏折上的"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这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

            咸丰四年四月初二凌晨,曾国藩指挥湘军水陆,沿湘江北上,浩浩荡荡向靖港进发。顺流疾进,刚至中午,湘军水师和陆师都到了靖港镇外。

            陆师过了浮桥,曾国藩即下了进攻的命令。然而,一进靖港镇,只听一声炮响,埋伏在港外的太平军一齐杀出。湘军初战受挫,这次又遭遇伏兵,一下子乱了阵脚,纷纷后退。李续宾、王鑫等人想督军迎战,但部下谁也不听指挥。一片喊杀声震山荡水,"活捉曾国藩"的吼声更让中计的曾国藩心惊胆颤。然而,他心知不能一败再败,必须誓死抵抗。面对溃逃如潮的湘军,他怒火中烧,令护卫把将军旗插在江边,自己执剑立于旗下,高声断喝:"过旗者斩!"

            溃兵涌来,曾国藩大吼一声,挥剑砍翻一个,余者呆立瞬刻,绕过军旗,继续狂奔。后面的败军如撑山倒海,曾国藩一把长剑再也不知刺向何人了!

            这时,太平军大队冲入湘军队伍中,一片砍杀之声,湘军完全失败了。卫兵一把拉过曾国藩,护入座船,仓惶向长沙败逃。

            曾国藩呆坐舱内,五内俱焚。衡州出师后,与太平军交锋,两仗两败,落了个狼奔豕突的结局,自己惨淡经营,苦练了将近一年的湘军,竟是如此无用。他想如此下去,原先的豪言壮语将全部落空。再回长沙;官绅们的冷眼将不堪人目。何况,这次是否能逃回长沙,也很难说。耳畔,响起一片败兵的嚎叫,一片"活捉曾妖头"的怒叫!他左思右想,决定不如趁早一死,免得自讨其辱。这时,幕僚陈士杰、李元度看到曾国藩神情有异,命令章寿鳞驾一舢板,随护座船左右。

            岂料座船随员稍未注意,曾国藩猛然起身,推开舱门,  纵身跃入江心。"曾大人跳水了!"章寿麟一面大叫,一面由

        舢板跳入江中,很快救出曾国藩,扶进船舱中。大家七手八脚为他换衣、推腹,好在他并未呛水,尚无大碍。大家一路劝解,狼狈逃回长沙。

            曾国藩大败之后,再埋头募兵练兵,原来的老湘军只剩了4000人,他陆续增至水陆两师2万多人,修造舟船,配备炮械。咸丰4年6月中旬,曾国藩再次指挥水陆二师北上,发动湘军的第二次攻势。

            7月1日,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克复岳州,太平军骁将曾天养反攻,大败。6月14日再反攻,又败。曾国藩沾沾自喜,得意洋洋,7月15日,他又亲自出阵,串李孟群、陈辉龙两支粤桂水师,自长抄到达岳州,次日在南风大作中出队攻打白螺矶。

        第15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4)

            曾天养带几艘小船来诱敌,陈辉龙拼命地往前迫,大船搁浅,动弹不得,于是陷入包围,曾天养埋伏的战船齐出,陈辉龙阵亡,水师"总统"褚汝航,同知夏銮,千总何若澧急驶救援,结果这三员大将全部受伤落水而死,陈辉龙全营覆没,褚汝航等也损失了20多条战船,官兵阵亡好几百"人。--人家打得好好的,曾国藩一上来便损兵折将,而且空前惨重,他使褚汝航送了命,把他攻克岳州,三次大挫曾天养的汗马功劳一笔勾销。

            先声夺人的石达开从容部署,他用罗大纲守梅花州,林启荣守九江城,自己极为巧妙地以东岸县城为大营,督促水陆两师严密布防湖口内,扎了大小木牌各一座,东岸筑土城,西岸筑木城,营外广布木柱、竹签,厚达十余丈,然后再沿城掘壕数重,埋设地雷,上用巨木纵横为架,却是遍设铁蒺藜,所有防务工事,太平军倾城而出,一日之内便告完成。第二天曾国藩又坐官船前来窥探,直惊得他目瞪口呆,石达开似有神助,他竟能在一天之内将这座陷于重围的九江城,变成了铜墙铁壁一般!

            12日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李孟群合兵一处,并力猛攻梅花洲,曾国藩心生一计,命水师精兵2万余人,尽除都阳湖口障碍,冲入湖内。翼王见状哈哈大笑,因为湖口障碍如此容易清除,正是他的诱兵妙策,当时只听一阵锣响,湖口两侧太平军工兵齐出,飞速设卡筑垒,断了这大队水师的归路,使实力雄厚、所向披靡的湘军水师,在湖里湖外,被斩为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