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0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挺棘手的事情,在朱厚照眼里却很简单,解决思路一个上午就搞定了。
        明朝皇帝一日两餐,没有中午饭可吃,只能靠点心填报肚子。
        就在正德喝中午茶的时候,钱宁过来禀报:“皇爷,人已经带来了。”
        朱厚照说:“让他过来。”
        不多时,那天跟在王渊屁股后面,一路捡漏割首级的锦衣卫小旗,便出现在正德皇帝面前。
        朱厚照说:“都坐下吃东西。”
        钱宁抱拳致谢,非常随意地坐下,拿起糕点就吃。
        那小旗却拘谨得很,谢恩之后,半个屁股虚坐在板凳上。
        朱厚照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旗蹭的站起来:“卑职……呃,小人名叫……”
        “坐下说话。”朱厚照道。
        那小旗只能坐下:“小人名叫伍连德。”
        朱厚照笑问:“你杀了十多个贼寇?”
        正德皇帝说话时一脸笑意,伍连德却吓得跪到地上,磕头道:“小人谎报军功,罪该万死!”
        没办法,良乡知县的奏疏送到京城了,详细纪录了那天王渊单骑追敌的情形。随奏疏一起进京的,还有十二个乱军俘虏,把整个过程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王渊的事迹已然在京城传开,众人皆识贵州王二郎,连带着他那几首诗词也再度风靡。
        “说说吧。”朱厚照笑道。
        伍连德立即老实交代,把他如何获令出城,又如何见到王渊,以及一路的所见所闻全讲出来。
        朱厚照似乎忘了二百里之外就有反贼,也似乎忘了那触目惊心的贪赃枉法案例,此刻只对武勇少年感兴趣。他再度确认道:“真是单骑追杀三百多贼寇,纵马数十里所向披靡?”
        “回陛下,确实如此。”伍连德说。
        朱厚照兴奋莫名,起身走来走去,复又扼腕叹息:“可惜啊,可惜,如此英雄豪杰,居然是个读书人!他怎就不是个世袭武官呢?”
        钱宁拍马屁道:“恭喜皇爷,贺喜皇爷,只有圣明天子临朝,才会出现这等文武全才!”
        这个马屁没拍到位,朱厚照突然对身边的太监说:“今天都二十三了,也该阅卷结束了吧?你去礼部贡院问问,这个王渊究竟有没有中式。没中式的话,让他来锦衣卫算了,我直接给他一个千户!”
        太监为难道:“皇爷,二十五日之前,贡院都是锁着的。钥匙在御史手里,怕是……怕是皇爷亲临也进不去。”
        “唉!”
        朱厚照一声叹息,摇头说:“算了吧,再等两日。”
        两日之后,乱军攻打保定府城不利,竟直接挥兵奔着京城而来,转眼已到涿州城下,距离京师只有一百多里。
        马中锡被紧急提拔为右都御史,提督军务;惠安伯张伟担任总兵官。
        有马中锡统军,区区贼寇,翻不起浪花。
        事实也是如此,马中锡根本没选择防守,而是直接带着剩余的京营,主动前去攻打贼寇。
        听到是马中锡统军,刘六刘七打都不打,吓得直接选择撤退,转而南下杀向河间府。
        京城之危,便这样迎刃而解。
        刘六刘七打仗真不咋地,就是马多跑得快而已,那些被他们裹挟的青壮也是说扔就扔。
        叛军既退,朱厚照又潇洒起来,派太监到贡院去打探消息。
        二十五日便阅卷结束,但还有很多后续工作,直至二十七日才填榜。
        这时,官府会派人驰马报喜,前往新科举人的老家送去喜讯,顺便再索要一些喜钱。往往有恶少无赖,中途殴伤报喜官差,抢了喜报自己冒充,跑几个省只为得到那些喜钱。
        士子们看到榜单,已经是二十八日早晨了。
        “可中了?”朱厚照提前差人去问的。
        太监回答:“中了。礼经魁,第三名。”
        朱厚照郁闷道:“他凭什么啊?武艺练得那么好,怎会还有时间读书?定然是作弊!”
        太监张张嘴,不知该如何接话。
        钱宁笑了笑,出馊主意道:“皇爷,既然此人能考会试第三名,何不等殿试点他为状元?大头巾们也没二话可说。点了状元,就能做翰林院修撰,过几个月再升他做侍讲。届时,就可把此人招来陪皇爷读史了。”
        “对呀,此计堪称绝妙,你真乃吾之子房也!”朱厚照顿时拍手赞叹。

103【白衣飞将王二郎】(为盟主“丁博约”加更)
        二月二十七日,二更天,即晚九点三十六分之后。
        邹木突然拍门咋呼道:“若虚,伯器,快出门看榜了!”
        王渊打开房门,非常无语:“明天早上才放榜,你想去贡院外面站一夜?”
        “此刻怕是已经出榜了!”邹木激动道。
        金罍突然从隔壁房出来,对邹木说:“走吧。”
        “伯器兄,你一向都沉稳潇洒,怎也要去贡院外边等一夜?”王渊有些惊讶。
        金罍表情尴尬道:“会试不同于乡试,总应该重视一些。”
        王渊好笑道:“你们两个去吧,我明天早上再看榜。”
        金罍与邹木也不勉强,结伴前往贡院。
        由于京畿之地出现反贼的原因,连续好几天都禁止出入,就怕乱军混进城里放火造谣。
        但今天是个例外,不仅城门大开,而且城内的宵禁都取消了。
        无数寓居城南的士子,纷纷从崇门涌入,来到贡院门口扎堆等待。
        突然,贡院大门打开。
        几个官差捧着喜报出门,他们即将前往礼部衙门,分配各自报喜的地区和人数。云贵两省加起来,去一个官差弛报即可;而江西这种科举大省,必须同时有三四个官差报喜。
        士子们将报喜官差团团围住,即便知道官差不会透露信息,但也忍不住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会元是谁啊,五经魁是哪几位啊,自己省份的进士有多少啊,诸如此类。
        官差护住怀中喜报,艰难地朝街上挤。
        一个带头的官差笑道:“诸位相公,今年进士有三百五十人,我只能说这么多了。烦请让路,让一下,让一下!”
        众士子开始欢呼,因为中试几率提高了。
        上一届应考士子三千八百多,今年的应考人数三千五百多,但进士名额相同,岂非值得庆贺之事?
        官差离开之后,贡院大门再次紧闭。
        又等片刻,一些士子心焦难耐,开始拍打贡院大门,甚至有朝院内扔石头的,只为催促礼部快点张榜。
        催你妹啊,还得等好几个钟头呢。
        但年年如此,总有许多士子着急,最后一夜都不能等了。
        用严嵩的章来举例,他担任同考官那年:“二十七日夜二鼓,伺于门者久不胜忿,掷瓦石入。比出,问者哗噪拥试官马,途塞不得行。刘舜臣给事中被拥逼堕马深堑中。”
        瞧瞧,会试同考官从贡院出来,居然被考生连人带马挤得掉沟里。
        “出来啦,考官出来啦!”
        随着贡院大门再次打开,众士子纷纷大喊。
        吏部尚书刘忠、吏部右侍郎靳贵,二人走在最前方。翰林院侍讲吴一鹏、翰林院修撰伦叙、缉勋司员外郎王綖等十七人,依次跟在后边出门,其中就包括礼经房的王阳明与温仁和。
        一般而言,这些官员平时会坐轿子,但贡院不容于闲杂人等进入,所以此刻都是骑马出来。
        出门就被堵住,谁都别想走。
        比较靠前的士子还很矜持,怕给考官们留下不良印象。但架不住后面的士子推搡,一个推一个,层层往前挤,考官们的马儿都被推得后退。
        费了好半天功夫,十九位考官终于获得解脱,一个个骑马跑得不见踪影。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曾担任京官二十六年,王家以前是在京城有宅子的。但王华被刘瑾扔去南京当吏部尚书之后,王家的京城宅院也就此卖掉,导致王阳明这次回京还得寄住在长辈家里。
        这个长辈叫李东阳,正是如今的大明首辅。
        “伯安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