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4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韩端冷笑道:“李御史,请注意言辞,你怎么污人清白?”
        一番争执,李翰臣被三人轮番挤兑,气得直接拂袖而走。
        王纯担忧道:“这位李御史软硬不吃,不会出什么岔子吧?”
        温祥大笑:“我是司礼监的,你是大理寺的,韩指挥是锦衣卫的。我们三人众口一词,他一个巡按御史能翻起什么风浪?王少卿别忘了,朝中的告发者,乃王学士的同年兼同门,此事王学士肯定也站在我们一边。山东的告发者乃鲁王,他儿子多得很,少一个儿子算什么?他自己告发的儿子,肯定也不敢改口。如此,司礼监、锦衣卫、大理寺、王学士、鲁王,还有那位镇守太监,咱们全是自己人,可以把谋反案办成铁案!”
        这些坏家伙,不但收银子,还想办案立功!
        三人立即将倒霉的归善王软禁,具体如何处置,得朝廷那边仔细商议。
        巡按御史李翰臣,立即上疏弹劾。
        三人反手诬告李翰臣,说李翰臣收了归善王的贿赂,所以才为归善王脱罪。
        朝廷众臣信哪边?
        三人分别来自司礼监、大理寺和锦衣卫,全都是奉命查案的钦差。还有鲁王和镇守太监,也都站在他们那边,把巡按御史李翰臣搞得百口莫辩。
        御史李翰臣,居然因此下诏狱,被打得几欲死去!
        当王渊回到京城时,震惊得无以复加,以为自己听错了消息。
        同时,王渊还被同情李翰臣的言官,弹劾为此桩冤案的幕后主谋。说他收了马魁的银子,又遮掩师弟梁谷的诬告罪责,才颠倒黑白整出惊天冤案。
        都什么玩意儿?
        我刁你老母啊!

236【一言不合就抄家】
        王渊为何中途离开兖州?
        因为临清出乱子了!
        数千百姓云集工地,阻拦以工代赈的灾民挖掘水库。临清知州,以及临清河段的运军,害怕激起民变都不敢管——漕运参将梁玺,正在把济宁的运军调过来,明显是随时准备进行武力镇压。
        王渊火速赶回来,劈头盖脸大骂:“你这知州是干什么吃的?早就让你防备有人趁机闹事!”
        马纶叫苦道:“王学士,防备不了啊。这是有居心叵测之人,暗中造谣生事,说水库方圆上百里,今后都要用来泄洪。沿河两岸百姓,土地全部强征,举家皆打入运军籍。临清州辖地那么大,谣言又如此阴险,哪里防得住?”
        “那你查清了是谁在造谣生事吗?”王渊又问。
        马纶还是那副倒霉模样:“数千百姓聚在一起,在下不敢轻举妄动,害怕稍不注意就要激起民变。”
        “废物!”王渊很想一刀把这人砍了。
        太监李兴冷笑:“还能有谁?无非是路、柳、刑三家怂恿,他们被占的良田最多。”
        已经拜王渊为师的刑泰连忙辩解:“先生,绝不可能是我邢家!”
        沈复璁已经回济宁了,他作为济宁州判,不能长时间离开辖地,只是过来传递消息而已。
        王阳明也暂时没来,其父王华病重,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水库挖掘工程,王渊只能交给大弟子王文素督建,让临清州的官吏全力配合。
        很明显,王文素镇不住,那些官吏总是阳奉阴违。
        再加上王渊的工程预算做得详细,还每天让弟子查账,没给官吏剩下太多太污空间,导致这些家伙办事非常不积极。
        几千百姓聚集闹事,官吏居然看热闹,就连知州都指挥不动他们!
        王渊骑着快马赶到工地,发现数千百姓扶老携幼,居然在工地上搭窝棚住下。反正此时属于农闲时节,他们在家也没事儿干,就此赖在工地不走了。
        “先生,弟子有负重托!”王文素自责无比。
        王渊安抚道:“你也不容易,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整天在工地上吹冷风。以前没管过如此大的事情,而且手底下也没几个可以使唤的人。”
        工程分为好几个部分,挖水库的人最多,由弟子王文素负责。
        另外还有人挖河渠,用以连接水库与河道,由弟子宝朝珍负责。
        滚水坝的专业需求最高,由老太监李兴负责。
        知州马纶负责搞后勤,并且联络、安抚地方。
        此外,梁玺派了两百个运军过来,帮忙维持治安,剩下的运军都在负责从陆路转运粮食北上。
        王渊把两百运军全都召集起来,又对王文素说:“下令开工!”
        工人全是以工代赈的灾民,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给谁做事。但也仅此而已,面对暴民闹事,他们都选择远远躲起来。
        此刻王文素命令开工,灾民们刚拿起锄头扁担,数千闹事百姓就从窝棚里出来了。
        王渊单骑奔去,挡在数千百姓之前,喝问道:“领头的出来说话!”
        无人应答,只是默默组成人墙。
        王渊冷笑:“漕运参将梁玺,已经去济宁调集运军了。两日之内,官军赶至,可就要用刀子说话!”
        听闻此言,百姓组成的人墙一阵慌乱。
        王渊又说:“我叫王渊,江湖人称‘王二郎’,反贼呼我为‘杀坯状元’。去年,我带两百骑兵,就敢硬冲上万反贼,把他们杀得人头滚滚。你们这几千人,够我杀的吗?”
        人的名,树的影。
        这些百姓更加惊慌,已经有人打算逃跑了。
        王渊说道:“你们跑来闹事,无非是听信谣言,王主事(王文素)已经解释了无数遍,但你们都听不进去。我也不再解释了,且在此等待片刻。运军将士,随我去路家!”
        马纶忙问:“王学士带兵去路家做什么?”
        王渊笑道:“妖言惑众,当然是抄家!”
        马纶大惊:“不一定就是路家在造谣生事,也可能是别人。”
        王渊不屑道:“我管它那么多,难道还要慢慢抓人审讯?耽误一天工期,就得耗多少钱粮,若不在开春涨水之前完工,到时候就更麻烦了!”
        被占地的三大家族,柳家有一个参将,而且在本地卫所颇为势力。邢家有一个国子监生,还有个秀才拜入王渊门下。这两家都不好动手,那就直接拿路家开刀,谁让他们只知道种地、经商?
        而且,这三大家族,抄哪家都不冤枉。
        他们能够快速积累田产,主要是靠历年洪水,勾结官府侵占灾民土地,不知搞得多少百姓倾家荡产。
        眼见王渊直接带着二百运军,前往路家抄家,顿时有人大喊:“官府要杀人了,杀了路家就回来杀我们!”
        “呵呵。”
        王渊闻之冷笑,果然背后是路家在搞鬼。
        很有可能,三家都参与其中。不过嘛,王渊只需抄掉路家,就能把事情搞定。
        人群之中,还有不少在怂恿百姓闹事。
        王渊暂时也不走了,指挥上万民工包围这数千百姓,下令道:“都给老子把他们看好了,若有人敢暴力抗法,你们就拿着锄头扁担去镇压。杀完了我都可以负责,如若任由他们胡闹,你们以后的救济粮就没了,给我滚回老家吃土去!”
        王渊又问:“皂吏当中,可有路家之人?”
        王渊带来的人手不够,必然要借助地方吏员做事,水库这边的工地就有二十多个临清吏员。
        王文素早有登记造册,达到:“有三人姓路。”
        “抓出来!”王渊喝道。
        王文素立即带着运军去抓人,很快带到王渊面前。
        王渊问道:“你们都出身临西路氏?”
        一个吏员惊骇道:“王学士,我虽然姓路,但不是临西路氏子弟。”
        “那没你的事了,且退下。”王渊笑道。
        剩下两个路家人不明所以,跪在那里战战兢兢。
        王渊拔出宝剑,大声说道:“此乃皇帝御赐尚方宝剑,六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
        知州马纶无所谓,他是从五品。但跟来的同知和州判,却吓得脖子一缩,他们是可以被这把剑给当场砍死的。
        工期紧凑,必须赶在春雨普降之前竣工,王渊没那么多时间慢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