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5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向导麻着胆子奔至寨墙下:“建州右卫,不遵王命,不念君恩,屡年犯边。当今皇帝震怒,已亲率大军二十万,不日便至此地。灭吐鲁番,斩达延汗,百战百胜的王二郎,这次也随皇帝亲征。寨中之人若想活命,就赶紧开城投降,否则大军一至,定叫古勒寨鸡犬不留!”
        寨子里的青壮,甚至周边村落的青壮,都被多勒召集起来打伏击去了。他现在能征召的部队规模,也就五千人左右,能凑足千余骑兵,已经算多勒善于经营了。
        寨中剩下的,全是老弱妇孺。面对光膀子的五百官兵,又听了那一番恐吓,此刻全都战战兢兢,握着各式武器(包括农具)勉强守住寨墙。
        袁达没有直接去攻寨,而是带兵奔向西边。
        五百没马没衣服的骑兵,举起火铳对准河中敌人,随缘进行着自由射击。
        这次轮到多勒被半渡而击,他得横渡另一条河回家,却被袁志抢先堵在河中。游到一半,多勒不敢再往前,只能带着残兵又游回对岸。
        战况非常诡异。
        五百渡河明军,难以攻下土寨。寨中老弱妇孺,也没能力杀出。西边二百女真残兵,一路狂奔累得要死,被堵在上夹河对岸过不来。
        崔贤的五百骑兵、一千辅兵,站在苏子河对岸看戏,同时负责防备身后山林中的敌人。
        山林里的女真人在干嘛?
        逃离战场时,大概有三百骑兵、三千多步兵。逃着逃着,女真步兵就只剩两千,失踪者全是附近村落的农民、猎人,他们在大败的情况之下,不愿再给威望并不高的多勒卖命。
        三百女真骑兵,首先赶回古勒寨对岸,眼睁睁看着袁达伐木渡河。因为崔贤的部队,始终在岸边不动,这些残余的女真骑兵也不敢动。
        当袁达渡河成功之后,两千女真步卒也赶来。
        六十多岁的卜哈,几乎是被亲随抬回来的。他气喘吁吁问道:“明军渡河了?”
        一个女真骑兵回答:“过去了几百人,他们攻不下寨子。”
        “多勒呢?”卜哈又问。
        无人应答。
        “那便是死了,谁让他冲最前面,”卜哈冷笑道,“多勒无子(王杲还没出生),酋长之位,理应由我来继承。谁人反对?”
        多勒的死忠分子顿时反驳:“虽然无子,却有兄弟,怎么也轮不到你!”
        卜哈突然抽刀:“他的兄弟若死完,自然轮到我继位。”
        “你想造反?”
        “我一直都想,多勒也明白,你今日才知道吗?”
        “叛徒!”
        “杀!”
        崔贤率军守在河边,一会儿看向对岸的袁达,一会儿又观察背后的山林。
        突然,林子里传来喊杀声,崔贤顿时吓了一跳,命令全军整顿队形,并拉开距离用作骑兵冲锋——这处河滩很宽敞,非常适合骑兵短距离冲锋。
        结果等了半天,林子里越来越热闹,却不见有女真人冲出来。
        崔贤冷笑:“哼,故弄玄虚,以为本将军会上当?全军听令,列阵以待,不得前往林中。”
        又等待片刻,兵力占优的卜哈,居然被多勒的死忠杀败。这老头子狼狈逃出山林,用女真话大喊:“不要杀我,我可献寨投降。追杀我的,是建州右卫都督多勒的亲信,快快帮我杀退他们!”
        向导立即翻译,崔贤一时间分不出真假。
        苦肉计?
        崔贤大喊:“不得冲击本阵,否则杀无赦!”
        向导连忙喊话,卜哈立即带着残兵往旁边绕去,而多勒的亲信已经从林中追杀出来。
        崔贤看到那真刀真枪的厮杀,哪还不知事情真假?顿时挥刀大喊:“杀!”
        骑兵冲阵而来,敌军瞬间崩溃。
        这可不是百年后的女真,首先装备很差,其次伙食很差,单兵素质明显弱于大明边军主力。再加上,伏击失败,老家被围,内讧火并,女真士气直线下降,骑兵还没冲到他们就溃了。
        跳反的卜哈带着残兵回来,跪地磕头说:“草民卜哈,拜见天朝大将,草民愿将这古勒寨献出!”
        崔贤乐得哈哈大笑:“很好,只要献城,我便饶你不死,朝廷也一定重重有赏。”
        女真便是这样,不但背叛大明,彼此之间也互相背叛。
        就拿努尔哈赤那一家子来说,可以如此概括:努尔哈赤的外公,几乎统一了西建州,被麾下部将出卖而死。努尔哈赤的舅舅,继位之后开始复仇,被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爸爸捅刀子。而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爸爸,本来是大明的卧底,却被辽东官兵给误杀。努尔哈赤因此怒了,回去就起兵造反。
        (今天只有一更。)

447【皇帝的郁闷】
        袁达果断分出二十人,应付上夹河对岸的多勒残兵。
        那些残兵虽有两百之数,但逃跑时游过苏子河,接着徒步赶路回师,刚刚又泅渡上夹河,游到一半还被赶回去。此时此刻,全都精疲力竭的趴在对岸,既不想打仗,也不想逃跑,只想痛痛快快的休息一阵。
        “起来,都起来!”多勒也很累,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嘶吼着动员士卒渡河战斗。
        多勒的兄弟坐在河边,喘气摇头:“阿哥,打不得了,我已经累得双腿发颤,哪还有力气游到河对面?”
        “没气力也要打,快起来!”多勒大喝。
        另一个亲信说:“就算能游过去,也被守在那里的官兵一刀砍了。”
        多勒指着更上游的方向:“那边的河面更窄,离寨子也远,我们跑过去再渡河。我们这里有两百人,官兵过河的也只几百人,跟寨子里应外合完全可以打胜仗!”
        连番催促鼓劲之下,这二百残兵休息一阵,终于跟着多勒前往上游。
        袁达分出的二十人,隔阂与多勒相望,也跟着前往上游地带。
        剩下的四百多士卒,在袁达的带领下,对古寨发起多次佯攻,不断寻找敌人的防御弱点。
        这破寨子的围墙很矮,还不到一丈高,主要用泥土垒成,只有个别地方使用石料。墙上全是老弱妇孺,武器大部分为农具,也有一些老人和少年在使用弓箭。
        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支骨箭,正中袁达的脸颊。不过威力已经很弱,扎在牙龈上没射进去,疼得袁达龇牙咧嘴。
        “轰!”
        一百条火枪齐射,一个女真老人从墙头栽下,其余全被吓得缩脖子躲避。
        突然,负责观察情况的士卒跑来:“将军,那边的土墙更矮,不过守在墙上的女真人更多。”
        “过去!”袁达当机立断。
        五百京营骑兵,此时已死伤八人,另有二十人被派去阻截对岸敌军。
        剩下四百七十二人,被袁达分为三个百人队,轮流对寨墙上的敌人进行齐射压制。袁达自领一百七十二人,抬着渡河时使用的原木,趁着火力压制间隙,将其磊放在土墙根上。
        此处土墙大概两米多高,二十多根原木一磊,几乎就可以顺势冲上去。
        在此期间,京营骑兵又阵亡两人,还有十多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箭伤。
        “轰!”
        “轰!”
        “轰!”
        连续三轮百人齐射,墙上守军根本不敢抬头,袁达带过河的火药也耗得差不多了。
        刚刚齐射完毕,袁达就挥刀冲锋:“杀!”
        也不搞啥火力压制了,袁达带着一百六十人冲锋在前。三个百人队也收起火枪,提刀跟着往前冲,此时苏子河对岸的女真人也开始内讧。
        袁达踩着呈阶梯状磊放的原木,已然冲到墙下,肩膀比墙头还高出几寸。
        锄头、扁担、棍棒。梭镖纷纷招呼过来,袁达脑袋一缩,顺手抓住一把锄头,将守城的一个女真老人拉下来。紧接着,袁达又起身一扫,将一个女真妇人的小腿砍折。
        这些女真还处于蛮夷时代,非但不会筑城,更不会守城,连火油、金汁都没准备……也可能是袁达出兵太快,快到女真人来不及搜集守城物什。
        但是,一个贵族模样的女真老者,突然喝令:“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