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8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鞑靼蒙古右翼诸部,屡次犯边,侵我国土,掠我子民,戮我百姓今礼部尚书王渊,代天子兴师北伐收复河套、集宁故地,生擒蒙古副汗,覆灭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蒙古三万户。焚蒙古八白室,获成吉思汗遗物此功威震天下,慑服草原南北。蒙古大汗投降图册,拜大明天子为父,大明与蒙古国,永世结为父子之国”
        雪,越下越大。
        王宪的声音并不洪亮,却仿佛传遍每个角落,午门上空飘荡着赫赫武功。
        留志淑再喊:“献俘!”
        礼乐大作,腾骧四卫的将校,带着俘虏入场就位。
        刑部尚书颜颐寿出列,快步来到午门前,跪地奏报:“具兵部尚书王宪言:礼部尚书王渊以右翼蒙古所献俘虏,敌酋孛儿只斤格根俺答汗等,请付有司!”
        朱厚照说:“准。”
        乐声再起,包括俺答汗在内,十多个蒙古首领被拖下去砍头。
        留志淑喊道:“鞠躬!拜!”
        武百官,随之四拜。
        留志淑又喊:“平身,搢笏,舞蹈!”
        武百官将笏板插在腰间,伴随音乐开始跳舞。便是杨廷和,都在毛纪、蒋冕的搀扶下,笑容满面的伸着胳膊腿儿。
        留志淑喊道:“跪!山呼万岁!”
        “万岁!”
        “再山呼!”
        “万岁!”
        “山呼万万岁!”
        “万万岁!”
        朱厚照猛地从御座站起,北风吹得玉旒摇摆晃荡,雪花不停落在冕服之上。他听着山呼万岁之声,看着行四拜大礼的武众臣,脸上不禁浮现出洋洋自得的微笑。
        太子朱载堻,此刻站在天子御座旁,被城楼下的恢宏气势所感染,这少年不禁浑身热血上涌。
        朱载堻下意识看向父亲,本想说几句赞美之言。却见父亲浑身微微发抖,脸颊浮出不正常的潮红之色,喉咙翻滚似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
        “父皇!”朱载堻连忙搀扶。
        皇贵妃和朱璇祯也立即上前,合力扶着朱厚照重新坐下。
        良久,朱厚照一口气喘过来,终于能说话了,猛然大呼:“好,众卿平身!”
        这喊声非常响亮,城下百官都能听见,齐刷刷抬头看向皇帝。
        朱厚照再次站起,趴在女墙之上,朝下面的王渊喊:“可愿为朕舞刀乎?”
        王渊呼喊回应:“请陛下稍待!”
        俘虏就斩于午门之外不远,王渊从刽子手那里,要来一把带血的大刀。
        武百官纷纷退于两侧,王渊持刀朝朱厚照抱拳拱手,一刀劈散身前风雪,快若电光的在那舞动起来。
        广个告,  \\app  \\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朱厚照哈哈大笑:“取朕火铳来,朕要为二郎助兴!”
        侍卫捧来一把火铳,撕开纸壳弹药,填装完毕再躬身递给皇帝。
        朱厚照看着城下挥刀的王渊,又看看昏黄的风雪天,举起火铳朝天扣动扳机。
        “砰!”
        群臣一惊,不再看王渊舞刀,而是抬头望向皇帝。
        “咳咳咳哈哈哈哈咳咳”
        火药激发出的烟雾,刺激得朱厚照一阵咳嗽。他边咳边笑,自己填装弹药,对着天空又是一枪,随即大喊:“奏乐,奏乐!”
        协律郎立即举起麾节,指挥军乐队开始演奏。
        “砰砰砰!”
        “咳咳咳咳!”
        “哈哈哈哈!”
        朱厚照已经咳出鲜血,衮服胸襟撒着点点血迹。他如果不乱来,或许还能多活几天,可他似乎就是想死在这午门城楼之上。
        枪声不停,王渊舞刀不止。
        “噗!”
        足足发射十二枪,朱厚照猛地一大口鲜血喷出,整个人借着火枪后挫力,猛然朝着后方倒下。
        “陛下!”
        “父皇!”
        午门城楼上下,顿时乱作一团,王渊依旧在舞动大刀。

573【明武帝】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六科给事中,都察院与五寺、六军、宗人府主官,全部被皇贵妃招来汇聚一堂。
        皇贵妃戴着面纱,拿出一份诏书:“此为陛下遗诏。”
        皇权交接,有两份件最重要,一为皇帝遗诏,二为新皇即位诏。
        明代皇帝的遗诏字数不多,大概在200到600字左右,但却字字精炼、不得含糊。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回忆政绩,检讨缺失,宣告将死,认定嗣君,嘱托嗣君,叮咛大臣,规定丧葬,抚定地方。
        遗诏首先请内阁、司礼监、制敕房、礼部和三司验证,须确认其真伪,再给大臣们宣读。
        众臣听完,神色各异。
        朱厚照回忆政绩的时候,把自己的治武功都海吹一遍。同时又承认错误,说他不该重新宦官佞臣,致仕天下沸腾、叛乱四起。告诫太子要吸取教训,叮嘱大臣悉心辅佐新君,特别指出王渊是托孤重臣之一。
        还说自己的葬礼,不必搞得太隆重。但陪葬品当中,必须有成吉思汗的遗物,必须陪葬一门火炮、一支火铳、一副千里镜,还得是最新式的产品,不要拿老式玩意儿糊弄。另外,将来皇贵妃去世了,可以送进帝陵与他合葬。
        遗诏宣读完毕,朱载堻被请来,众臣行礼叩拜嗣君。
        杨廷和主写即位诏书,这玩意儿得尽快公布,昭告天下新君已经即位,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先皇的葬礼,也要以嗣君的名义安排。
        第二天,朱厚照的遗诏,朱载堻的即位诏,同时发往全国各地。
        但新君不能立即登基,要把先皇的葬礼处理完毕。就算是葬礼结束,还得臣子劝进,三劝三辞,以彰显孝道和仁厚,估计得拖到明年春天。
        在登基之前,朱载堻只能算嗣君。
        两道诏书发出去后,嗣君诏书立即发到王家。拜王渊为渊阁大学士,预机务,王渊终于入阁为辅臣。宋灵儿、黄峨的诰命也获提升,而且升得不能再升,直接是正一品夫人。夏婵、香香、绮云三位妾室,全部封为五品宜人。
        同时,这次大捷立功的将士,也以嗣君的名义进行封赏。
        就拿立下头功的袁达来说,升龙虎将军,拜上护军,封定北候。
        王渊入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先皇葬礼。
        按照先皇遗诏,葬礼不要太隆重,交给礼部照章办理便是,但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却得认真讨论。
        蒋冕说道:“先皇庙号可为武。”
        王琼立即反驳:“不妥!”
        皇帝一死,内阁就开始争起来。
        王琼属于帝党出身,怎么能容许朱厚照的庙号为“武”?
        谥号为“”、“武”很牛逼,比如汉帝、汉武帝。
        但庙号为“”、“武”,是非常恶心人的。“宗”暗指弱无能,至于“武宗”嘛,只能说明这个皇帝,生前比较喜欢打仗。而喜欢打仗,往往意味着穷兵黩武,多少都含有讥讽之意,明褒暗贬的程度仅次于“神宗”。
        很多官,就是这样看待朱厚照的,在他们心目中,朱厚照确实穷兵黩武。
        但为了完美谢幕,杨廷和不想横生枝节,看向王渊说:“若虚有何意见?”
        “中。”王渊吐出一个字。
        杨廷和、毛纪、蒋冕,尽皆愕然,这评价也太高了。
        中宗,中兴之主!
        其实,以朱厚照的各种事迹,庙号“宣宗”、“宪宗”最合适。有功有过,但功不可没,可这两个庙号都已经有了,宪宗还是朱厚照的爷爷。
        仁宗、圣宗、孝宗、睿宗,这四个庙号都是明君,朱厚照又明显不配认领。
        毛纪皱眉道:“先皇若为中宗,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蒋冕附和道:“于礼不合。”
        既然是中兴之主,那么朱厚照接手的,必然是个烂摊子,前任也应该是个昏君。可朱厚照的老爹,庙号又是“孝宗”,属于最高级别的贤明之君。如此岂非前后矛盾?
        毛纪弱弱来一句:“真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