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3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当然,王正聪也不算傻子,就是记忆力比较差,而且反应也有些迟钝。
        中午一起吃饭,下午王阳明把王渊单独叫去书房。
        “二郎受封天竺王了?”王阳明问道。
        王渊说道:“为了皇帝安心,为了变法延续,学生必须远走海外。”
        王阳明一声叹息:“唉,为难你了。”
        王渊笑道:“天竺之地,虽然邦国林立,但只要统一,比大明两京十五省还大呢。”
        什么叫天竺之地?
        就是天竺王打下来的领地!
        别说什么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就连阿富汗都在莫卧儿帝国统治之下,王渊将来干翻莫卧儿的时候,自然要把阿富汗也顺势拿下,国土直接跟波斯帝国接壤。
        王阳明说道:“语言文字不通,恐怕难以治理。”
        王渊说道:“总要让那里的人说汉话、写汉字的,无非流点血而已。”
        王阳明说:“此非王道。”
        王渊笑道:“武王伐纣,也是流过血的,纣王可不会听从教化。”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王阳明道:“当王道、霸道兼为之。”
        “弟子明白。”王渊说道。
        王阳明突然咳嗽两声,随即失笑:“是我多话了。你宰执大明二十载,自然懂得治理国家,我跟你说这些纯属班门弄斧。”
        王渊笑着说:“恩师的训诫,终归是没有错的。”
        “哈哈哈哈,你呀,还是那般滑头……咳咳咳!”王阳明开心大笑,继而连声咳嗽,又是一口带着血丝的浓痰吐出来。
        王渊扶着王阳明,手抚其背帮他顺气:“先生莫要激动。”
        王阳明清了清嗓子:“老毛病了,不碍事的。这些年改革变法,你做得很好。便是我来做首辅,也肯定比不上你。或者说,自商鞅之后,历朝变法者皆不及你。”
        “先生谬赞了。”王渊说道。
        王阳明又说:“你丁忧期间的两部书稿,我已经拜读过一部分。内容虽包罗万象,却直指天下之根本,比我那套心学道理要强得多。”
        王渊笑道:“不敢跟先生相比。”
        王阳明摆手:“心学有大弊端,非大毅力、大智慧者,根本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心学不泛滥尚可,如今已泛滥开来,滥竽充数者众矣。其中有多少假道学,其中又有多少禅宗辈,简直难以计数。这几年,吾欲统合两程朱陆等先贤之学,却发现路子已经走偏了。孔孟之道的真义,就在孔孟之道本身,后人不过是六经注我而已。”
        “六经注我又有何错?”王渊问道。
        王阳明说:“程子是‘我’,朱子是‘我’,陆子是‘我’,我还是‘我’。但我之‘我’,非彼之‘我’。心学可以用在我身上,却无法适用于天下读书人。就像程朱之‘我’,如今已经不堪沿用,只能在国朝之初奏效而已。大明越是兴盛,心学就越是危险,恐会变成负手谈玄的假学问。你的物理学、经济学就不一样,皆为实学,可普适于天下万民。你在书中,似乎还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大道理。你的‘道’在哪里?”
        王渊笑着起身,借用王阳明的书桌研墨。
        随即,挥笔写下两个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
        “你这书法,还是没有长进啊,”王阳明吐槽一句,问道,“细细说来。”
        王渊说道:“所谓‘世界观’,便是人们对宇宙、天下、国家、社会、万事万物的理解和看法。国人的世界观,无论儒家道家,皆源自于《周易》。期间又添加进去佛教和历代异族,如今更是知道大地为一球体。道生阴阳,气化万物,这便是国人最基本的世界观。”
        王阳明瞬间明白:“你的物理学,便是要改变世人的世界观?”
        “然也,”王渊接着解释,“方法论,就是人如何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方法和理念。心学的世界观,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学的方法论,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问道:“你的呢?”
        王渊再次提笔写下两个关键词:唯物,辩证。

719【娃娃亲】
        “哈哈哈哈……”
        院子里传来爽朗笑声,沈复璁一手捋胡子,一手执酒杯,鄙视王阳明说:“老王啊,这些年,我肯定比你更快活。你在贵州病成那样,都还偶尔喝酒,如今为了活命却滴酒不沾。多少年没碰酒了?快二三十年了吧?若换成我,宁愿多喝一年,少活他十年又何妨!”
        王阳明无奈苦笑:“算我怕死。”
        沈复璁举杯对着王渊:“来,渊哥儿,再碰一杯!”
        王渊举杯说:“慢慢来,别喝醉了。”
        王阳明微笑不语,坐在那里默然剥瓜子。瓜子是他亲手种植的向日葵所出,他自己也没剩几颗牙了,剥来堆在那里让孙子孙女们吃。
        王阳明的孙辈,沈复璁的孙辈,王渊的小儿女,一共七个人正在院子里玩耍。
        沈复璁叫来自己的小孙子,指着王渊说:“乖孙,这是爷爷的学生。在大明做首辅,去了海外也能做国王,那是何等的威风?知道为何能这般威风吗?全凭勤学苦读!你莫要学你的叔伯父们,也莫要学你的堂兄们,只能学你的大哥那样努力读书。知道吗?”
        “知道了。”小孙子乖巧点头,眼睛却盯着石桌上的瓜子儿。
        王阳明却在观察孩子们玩游戏,只见一个带着异族特征的孩子,正在指挥着其他小孩子排兵布阵。王阳明问道:“那个孩童叫什么?”
        王渊说道:“王甫,妾室孔芙所生,今年七岁。”
        “此子聪明过人,”王阳明指着一个小女孩,“那是我的孙女王慧,亦乖巧伶俐,今年五岁。”
        小女孩王慧,属于“承”字辈,但女子一般不按字辈取名。
        王渊听明白那意思,只说:“同姓按礼不婚配。”
        王阳明笑道:“出了五服,便是虚礼。”
        王渊也不好拒绝,便说道:“弟子今晚便写一份婚约。”
        沈复璁有些眼热,但又不想孙女嫁去海外,举杯笑道:“恭喜恭喜,我若能再活十年,肯定去天竺喝这两个小辈的喜酒。”
        王渊应下婚约之后才说:“先生,你别看这小子指挥若定,其实都是跟兄长们学的,可并非什么天纵之才。”
        “哈哈哈哈,”王阳明大笑,“那便是家学渊源,我那孙女也不亏。”
        当晚,两家结下婚约。等十年之后,王慧十五岁了,王渊就派人过来接新娘子完婚。
        这个春节,王渊是在王阳明家里度过的,也偶尔跑去沈复璁家里串门儿。
        期间,王阳明的兄弟们,什么王守义、王守信之类的,也纷纷从余姚过来拜会。还有王阳明的诸多弟子,也在春节期间来看望,顺便接受王太师的教诲。
        元宵过后,王渊辞别,带着妻儿家小前往杭州,再坐船南下前往吕宋。
        至于欧洲那些留学生,一直留在杭州耍乐,没有跟来绍兴这边,也在杭州跟王渊一起上船。
        王阳明的身体愈发虚弱,抱病写了一封信给学生钱德洪。信中阐述了一番王渊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法,让这个晚年收的得意弟子好生研究,结果导致钱德洪从心学转向物理,并带偏了一大票心学弟子。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钱德洪拜师之时,可是自带七十四个门生的,他自己的弟子就遍布余姚。
        至于沈复璁,依旧过得十分潇洒,张口就是弟子王渊,闭口就是孙子沈毅,其余儿孙皆为混账东西。由于害怕儿孙不遵遗嘱,他提前给贴身丫鬟选好人家,只等自己死后就嫁过去。
        小皇帝那边,已经提出作战打算。
        结果让朱载堻很失望,王渊留下的改革派核心官员,居然没人反对攻打松辽盆地。因为他的攻击目标,王党早就在谋划了,只是一直没遇到好时候,大家都在等博迪汗病死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