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乐读窝 > 传记回忆 >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第80页

书籍名:《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    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商学博士”称号,获此称号的还有联储主席鲍·沃克和花旗银行第一执行主    
席沃尔特·克里斯顿。)    
          有位客人在星期天下午拜访B夫人时发现她正在工作。她穿着毛衣和细    
纹衣服,篮子里放着块地毯样品。她有极好的幽默感和记忆力,绘声绘声地    
讲起那天她在莫斯科看见沙皇的两个女儿的情景,不久她们就被杀了。    
          当看见一个少妇正对某块地毯指指点点时,她马上像电动老鼠一样地跑    
了过去。脸上带着警惕、近乎怀疑的表情。    
            “39块钱。很漂亮。”    
            “我已有蓝色和粉红的了。”少妇迟疑地说。    
            “这块与什么颜色都相配。”    
          B夫人开着小车去柜台,那儿的女售货员正在给一位买了地毯还没付帐    
的人打电话。    
            “挂了,”  B夫人说,“让他见鬼去,让他自个害臊去。”    
          那个售货员还想试试。    
            “挂了!跟他讲什么劲儿!”    
          电话那边正在抱怨颜色不好,售货员不得不听。    
            “我一生诚实。跟她说‘再见’,然后挂了。这小子这么滑头,会得癌    
症的。”    
          要不是她脸上凸起的血管,她一点也不像90多岁的模样。她的菜谱是水    
果和蔬菜,每天5点钟起床,也不锻炼,双腿还能走路,她完全健康。也许    
这是巴菲特最羡慕的一点。    
          他一想到生病  (或死亡)会迫使他放弃工作就受不了,他还经常开玩笑    
说将来要显灵来管理公司。  (他总是幽默地表达自己最担心的事。)人们知    
道他总有一天会死的,B夫人这种情况多少是个安慰。在给股东们写报告时,    
他把B夫人的年岁与自己的联系起来。        
          我想,她的日子不多了,最多还有5至10年的时间。因此,我说服董事会制定了100    
            岁强制退休的政策。(时间会证明:每过一年,我会觉得这个政策愚蠢。)        
          B夫人的脾气越来越粗鲁,这是她的缺点。她与两个孙子们关系很糟,    
他们将来理所当然会是商场的经理。其中一个罗纳德·布朗金受够了祖母的    
责骂,他们都不说话了。布朗金家这些事对巴菲特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家具        
-----------------------  Page  165-----------------------      
世界还在赚大钱。    
          巴菲特对布朗金一家如此满意,结果伯克希尔又买下一个家庭商店:奥    
马哈的波珊珠宝店。波珊的情况真是闪一次电打两声雷。48年前B夫人的姐    
姐和姐夫丽贝卡和路易·弗里蒂南买下了这家小店,他们是往西冒险逃出俄    
国到了拉脱维亚。现在波珊已成为全美销售量第二的珠宝店,紧随纽约的蒂    
法尼之后。与家具世界一样,它的宗旨也是薄利多销,当然珠宝的利润会比    
地毯高得多。    
          巴菲特认为,这两家商店有着相似的活力,它们都有让竞争者走投无路    
的护城河。(巴菲特对竞争的厌恶可以从《布法罗新闻》报事件上看出,这    
是他的特点。)不论谁要同家具世界较劲都得有足够的投资并打一场持久战    
——这条齐脖深的护城河使别人想都不敢想与它竞争的事。    
          巴菲特站在家具世界的柜台旁,看着他们打个电话生意就成交了,心里    
十分兴奋。他常带着外地的客人来参观B夫人的商场,甚至为伯克希尔的年    
度会议提供客车,好让股东们来看看这家商场。一定程度上,家具世界已代    
替红砖建造的新贝德福德纺织厂,成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象征。实际情况也是    
如此,玛特15个月内为巴菲特赚的钱就相当于纺织厂19年赚的钱。    
          这种比较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哈撒韦是个集团而家具世界是个实体。人    
们分不清集团与集团的区别,最终消费者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巴菲特苦    
笑地开玩笑说,从未有人去服装店买一套“哈撒韦”生产的条纹西服。    
          B夫人巨大的营业额使她很少把钱投在存货上,而纺织厂要花钱。每当    
有工厂提高规格时,伯克希尔和其他什么集团也都得跟着提高。因此,没有    
人能得益,没有护城河,各个企业都得花同样多的钱。    
          尽管巴菲特很清楚这一点,有时他还忍不住想,再投入点资金,情况可    
能就改观了。70年代中期,他又买下一家纺织厂,在汉普郡的曼彻斯特。账    
面上看,这次收购便宜到掠夺的地步,而事实证明这是个灾难。回首往事,    
巴菲特认识到纺织业其实是个陷阱。        
            单个看,每个公司的资本投资决策都是有成本效益的、明智的;可总的来看,这些效益    
            相互抵消掉了,是不明智的  (就像观看游行时,人人都踮起脚尖以为能多看到点什么一    
            样。)        
          越来越多的股东问他为什么还办纺织厂。巴菲特解释说,本集团是当地    
的一个大雇主,工会也很合作,至少他还能得到点利润。他认为肯·察思也    
很忠实,一开始就是他在经营。他提醒股东说,是察思努力经营纺织厂,为    
伯克希尔的发展提供了燃料。可私下里他警告察思说:“看起来工厂开始要    
赔钱了,我可不想这样子。”    
          察思继续辛勤工作——几乎像B夫人一样。他换了生产线和纺织纤维,    
提高了机器的规格,与工会领导的关系也改善了。  (他们知道奥马哈的老板    
是个吝啬鬼。)可他不能在竞争中跑得更远,竞争所需的投入好像是无止境    
的。巴菲特从中得出了真理:好经理在坏行业中也无能为力。关于困境中的    
行业也有个老生常谈,叫“变化的情况很少再变回来……”    
          1980年巴菲特暂停了曼彻斯特的生产并把织机数量减少了1/3。可1981    
年纺织厂还是损失了270万美元,成了西伯格·斯坦顿的最坏时期。巴菲特    
对察思说:“如果你不减少开支,我就让你停工。”可是察思竟在困境中成        
-----------------------  Page  166-----------------------      
功了。真让巴菲特又吃惊又后悔。    
          1983年买了家具市场后,巴菲特的集团松了一口气。他最后拐弯抹角地    
公开承认由于他崇拜本·格雷厄姆,使他长期依赖于有厂房的行业,如纺织;    
而忽视了像B夫人从事的这种事业。        
            我退出太迟了,部分原因是我受老师的影响太深,他的理论一直显得很有价值。        
          现在他的观点有了巨大转变。第二年,察思退休了,接替他的是莫里森    
一个有纺织学文凭的M.B.A球员。他申请新的资金,巴菲特拒绝了。没有钱    
工厂肯定要受损失。到1985年,巴菲特就把它关了。    
          400名员工,多数是技术熟练的葡萄牙人,获得了几个月的预先通知和    
新技能培训,有许多人去干工资少点的工作。他们要求比合同规定更高的解    
雇费并给一个月左右的期限,“对于将失业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其实没什么    
用。”大卫·利马,新贝德福德美国纺织工人工会的财务秘书,回忆说:        
            工会还要求与巴菲特单独会面。他冷冷地回答说,他想会面毫无意义。加利·莫里森认    
            为:“沃伦要公平。”他的确公平,可是不慷慨。        
          巴菲特对这些议论很敏感。在后来对这事件的记录中他写道,在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