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驯服过度兴奋的杏仁核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卡根的发现最鼓舞人心的一点在于,不是所有胆怯的婴儿长大后都会畏畏缩缩——气质不是命中注定的。过于兴奋的杏仁核可以通过恰当的经验加以控制。儿童在成长期间获得的情绪经验和反应是产生差异的关键。对于胆小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对待他们,他们由此学会处理自己天生的胆怯。父母逐渐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壮胆的经验,这种对恐惧的矫正作用可能会长达一生。

杏仁核天生兴奋过度的婴儿,有大约1/3在上幼儿园之前摆脱了胆怯。研究者对这些曾经胆小的孩子在家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决定着天生胆小的孩子长大后是变得大胆,还是继续回避新奇事物、对挑战感到不安。卡根的研究团队发现,有些母亲认为必须保护胆小的孩子,避免他们遇到困扰的事情;而有些母亲则认为更重要的是帮助胆小的孩子学习处理困扰情绪,适应生活中的挑战。前一种出于保护的想法往往剥夺了孩子学习克服恐惧的机会,反而助长了恐惧;而后一种“学习适应”的教育观点则可以帮助胆小的孩子变得更勇敢。

专家导读

气质不是命中注定的,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把孩子的气质导向积极的方向。

研究者对6个月的婴儿在家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习惯保护的母亲为了舒缓婴儿的情绪会在婴儿烦躁或哭泣时把他们抱起来,这类母亲这样做的时间多于努力帮助婴儿学会控制不安的母亲。婴儿在安静和不安时被抱起来的次数显示,习惯保护的母亲在婴儿不安时抱婴儿的时间要比婴儿安静时抱婴儿的时间长得多。

婴儿一岁的时候还出现了另一种差异。在婴儿可能做有害的事情时,比如允许婴儿含着他们有可能吞下去的东西,习惯保护的母亲在限制婴儿行为方面显得更宽容、间接。另一种母亲与之相反,她们语气强硬,对婴儿进行严格的限制,发出直接命令,阻止他们的行为,要求他们服从。

为什么严格会减少孩子的恐惧呢?卡根认为,婴儿受到吸引逐渐靠近某个物体时(妈妈认为危险的东西),如果被妈妈“不许碰!”的警告阻拦,婴儿就会由此学到经验。婴儿突然被迫面对轻微不确定的情况。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如果类似的挑战重复出现成百上千次,婴儿就会持续获得练习的机会,一点一滴地学会应付人生中不确定的东西。对于胆小的孩子,他们需要掌握的正是应对不确定,这种经验也适合一点一滴的学习。尽管父母很疼爱婴儿,但假如在婴儿稍微出现不安时,父母并不急于抱起婴儿,缓解婴儿的情绪,那么婴儿就会逐渐学会自我调节。到了两岁的时候,从前胆小的幼儿被父母带回卡根的实验室,他们在看到陌生人皱眉头,或被实验人员用血压环套住手臂时,不再那么容易被吓哭了。

卡根由此得出结论:“母亲出于善意,保护过度反应的婴儿免受挫折和焦虑,反而加深了婴儿的不确定感,起到了反作用。”也就是说,由于保护策略剥夺了胆小婴儿面对不熟悉情景时学习保持镇定、对恐惧情绪加以控制的机会,结果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从神经病学的角度来说,这就相当于孩子的前额神经回路失去了学习对反射性恐惧作出不同反应的机会,他们的恐惧倾向反而通过重复得到了加强。

卡根告诉我,与之相反的是,“在上幼儿园之前变得不再那么胆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施加了轻微的压力,迫使他们变得更加外向。尽管由于生理基础的原因,改变这种气质特征的难度比改变其他特质的难度稍大,但人类没有哪一种特质是无法改变的”。

在童年期,如果关键的神经回路持续得到经验的塑造,有些胆小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大胆。胆小孩子克服天生抑制倾向的信号之一是拥有较高水平的社交竞争力:善于合作、善于与其他孩子相处、富有同理心、愿意付出和分享、体贴周到、有能力发展亲密的友情。有一群孩子在4岁时被认为属于胆怯气质,但他们到10岁时摆脱了胆怯,体现出社交竞争力的特质。

与之相反,在4岁时被认为胆小,而且后来6年中气质基本没有改变的孩子,他们的情绪能力相对较弱:遇到压力时容易哭泣和崩溃;情绪失调;感到害怕、生气或暴躁;遇到轻微挫折时过于愤怒;做不到延迟满足;对批评过于敏感,不信任别人。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意味着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如果他们能克服最初的胆怯,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就会有利于解决问题。

情绪能力较强的孩子,即使属于害羞的气质类型,也能够自发地克服自己的胆怯,这很容易理解。他们在社交方面更熟练,因此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更有可能不断获得积极的经验。尽管他们在和新朋友交谈时有点犹豫,但一旦坚冰被打破,他们就会散发出社交魅力。如果社交成功的经验多年来反复出现,这些胆小的孩子自然就会对自己更有自信。

专家导读

基因本身不会决定行为。我们的环境、经验和知识塑造了我们的气质倾向。情绪智力不是天生的,通过正确的学习可以得到改善。童年是情绪教育的关键时机。

从胆怯转变为大胆有着非凡的意义,说明内在的情绪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天生容易害怕的孩子遇到不熟悉的情况时,可以学会保持冷静,甚至变得更加外向。恐惧或其他气质是我们情绪生活生物基础的一部分,但我们特定的情绪表现并不一定要受到遗传特质的局限。在基因限制的范围内仍然存在很多可能性。正如行为基因学家指出的那样,基因本身不会决定行为;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塑造了我们在今后人生中的气质倾向。我们的情绪能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正确的学习得到改善,原因就在于人脑的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