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青少年的抑郁过程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一项研究表明,儿童即使发生轻度抑郁,也会为将来更严重的抑郁埋下隐患。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儿童抑郁不仅要进行治疗,还要进行预防。该项研究挑战了原有的假定,即随着儿童的成长,童年期抑郁不会产生长期影响。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时不时感到伤心,童年期、青春期与成年期一样,总是会遇到偶尔的失望、或大或小的损失,因此会感到悲伤。这些时候我们不需要预防,只有在孩子的悲伤情绪陷入恶性循环,变得绝望、易怒和退缩,即严重忧郁的时候,我们才需要介入。

根据匹兹堡西方精神病研究所和临床诊所的心理学家玛丽亚·科瓦克斯(Maria  Kovacs)收集的数据,在抑郁症严重到需要接受治疗的儿童当中,有3/4后来再次复发重度抑郁。科瓦克斯对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当时这些儿童只有8岁,其后每隔数年进行重新评估,直到他们24岁。

患有重度抑郁的儿童,其症状持续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1个月,不过有1/6的儿童持续时间达18个月之久。一些儿童发生轻度抑郁的年龄可早至5岁,虽然情况不是很严重,但持续的时间很长——平均大约为4年。科瓦克斯还发现,轻度抑郁的儿童更容易发展成重度抑郁,即所谓的双重抑郁。随着时间的推移,患有双重抑郁的人非常容易复发。曾经有过抑郁的儿童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初期之后,平均每三年就会发作一次抑郁症或躁郁障碍。

儿童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抑郁症本身的痛苦。科瓦克斯告诉我:“孩子通过与同龄人相处学会社交技能。比如,如果你想得到某样东西却无法得到,你应该怎么办。通过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处理这种情景,然后自己尝试。但是抑郁儿童在学校里往往是被忽视的人群,其他孩子很少和他们玩儿。”

这些孩子因为忧郁或悲伤而不愿意主动进行社会交往,或者在别的孩子接近他们的时候把目光移开——这是一个断然拒绝的社交信号,结果是抑郁孩子最后在游戏场被大家排挤或忽视。他们人际交往的经验一片空白,无法从自由玩耍中获得经验,导致他们的社交和情绪技能发展缓慢,他们在抑郁症消除之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弥补。在抑郁儿童和非抑郁儿童之间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社交能力较差,朋友较少,作为玩伴不受欢迎,而且和其他孩子之间存在较多的人际关系问题。

抑郁儿童付出的代价还包括学习成绩差,抑郁症损害了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他们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记住老师教的东西。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孩子,很难专心致志掌握难度很大的功课,更别提体验学习的“涌流”状态了。因此,在科瓦克斯的研究中,抑郁持续时间越长的孩子,他们的分数下降得越严重,成就测验成绩越差,所以他们更有可能在学校畏缩不前。实际上,儿童抑郁的时间与平均学分绩点有着直接联系,抑郁症发作时间越长,成绩下降就越严重。当然,孩子们在学习上苦苦挣扎,还会使抑郁症雪上加霜。用科瓦克斯的话来说:“假如你已经抑郁,你的学习成绩日渐下滑,最后你会选择独自待在家里,不和其他孩子玩耍。”



思想的抑郁基因


和成年人一样,悲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是抑郁儿童无助感和绝望感的来源。对于抑郁者的思维方式,我们早已有所了解。不过直到最近我们才知道,有忧郁倾向的儿童在出现抑郁之前就有了悲观的念头。这一发现表明,我们要抓住最佳时机,在儿童抑郁之前就提前为他们打预防抑郁的“疫苗”。

在儿童对于他们控制自身生活能力——比如改善生活的能力——的看法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儿童给自己打分,比如“在家里遇到问题,我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大多数孩子要强”,“我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等。认为这些正面描述没有一条适用于自己的儿童往往觉得自己对改变局面无能为力,这种无助感在最抑郁的儿童当中表现得最强烈。

专家导读

悲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感到无助或绝望,是抑郁症的来源。

一项很有说服力的研究考察了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接到成绩单后几天之内的情况。众所周知,成绩单是我们童年期兴高采烈或者绝望失意的一个主导因素。研究人员对成绩比预期差的学生如何自我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把低分看做个人无能(“我很笨”)的学生,较之用可变因素解释低分(“如果我再努力一些,我的成绩会更好”)的学生,前者的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研究人员在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当中把那些受到同学排挤的学生挑选出来,追踪观察他们在新学年加入新班级后是否继续受到排挤。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如何解释他们受到排挤的原因,似乎是他们是否变得抑郁的关键。认为自己受到排挤是由于个人原因的学生,抑郁程度会更加严重。而认为自己可以作出积极改变的乐观者,即使继续受到排挤也不会感到特别抑郁。众所周知,升入七年级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转折时期,一项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学校激烈的竞争和家庭出现意外的压力之下,心态悲观的学生很容易陷入抑郁。

一项对三年级学生为期5年的跟踪研究,为悲观心态容易导致儿童患上抑郁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对于更小的孩子,他们是否会抑郁最强烈的预测信号是悲观的心态及重大打击的双重影响,比如父母离婚,或者家庭成员去世,孩子感到难过不安,而且父母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照料和安慰。在读小学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好事或坏事,孩子在想法上出现了重大转变,越来越倾向于将其归结于自身特质,比如“我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聪明”,“我没有朋友是因为我很没意思”。这种想法的转变发生在三年级到五年级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心态悲观的学生习惯把生活中的挫折归咎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开始陷入抑郁。更糟糕的是,抑郁体验本身很可能会强化他们的悲观想法,因此即使在抑郁消失之后,孩子也会留下情绪伤疤,抑郁导致的悲观想法挥之不去:比如学习成绩差,不受欢迎,而且无法逃避消沉的情绪。这些想法如果固定下来,将来很容易导致孩子抑郁症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