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第三部分 培养良好的社交商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第十章

基因≠命运


把一个4个月左右的婴儿放在婴儿椅上,给他看一件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玩具。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每隔20秒就给他看一件新的玩具。

有些孩子喜欢这种新鲜的刺激,有些却非常讨厌,他们号啕大哭,浑身发抖,以此来表示抗议。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在经过近30年对儿童的密切观察后发现,那些不喜欢新鲜刺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孩子在小时候对陌生人或者陌生的地方都非常警觉,用卡根的话说就是“内向”。进入学校后,他们的内向就表现为害羞。卡根推测,这些孩子的害羞是由于他们继承了父母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得他们的杏仁核异常活跃,因此对于新鲜事物非常敏感。

自让·皮亚杰敏锐地注意到自己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创立发展心理学以来,卡根就是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他无愧于一流方法论学家和思想家的称号,而且还是位天才作家。从他的著作,比如《嘎伦的预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卡根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颇有造诣。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卡根首次断定害羞之类的气质特征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而且可能和遗传有关,许多父母都为此松了一口气。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于父母培养方式不当引起的。比如孩子之所以害羞是因为父母的专横;孩子之所以欺凌弱小的孩子而没有羞愧之心是因为父母举止粗鲁,意志软弱;甚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分裂也是由于无法获得父母的欢心而引起的。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卡根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卡根提出气质是由生理而不是心理因素塑造的,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所在地威廉·詹姆斯大楼内的人们议论纷纷,我甚至在电梯中听到有人议论说卡根已经倒向生物学家一边,因为当时生物学家正在向精神治疗师所主导的抑郁等病症的治疗领域渗透,这些生物学家竟然提出这些疾病的发生也可能有生理原因。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这种争论在今天看来是十分无知而且可笑的。基因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揭示了控制某种气质和行为习惯的特定DNA类型。同样,神经科学的新发现也在不断揭示各种精神疾病是由哪些神经系统的紊乱引起的,拥有极端气质的孩子,从单纯过度敏感的孩子到潜在的精神疾病患者,他们体内哪种神经递质失去了效用等。

但是同时卡根也经常提醒大家,这些疾病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



贪杯老鼠的案例


约翰·克拉布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最好的朋友,他高高瘦瘦,戴一副哈利·波特式的眼镜。我经常骑车去他家,两个人开心地玩大富翁游戏。但是第二年夏天他们家就搬走了,我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见到他了。

这么多年之后,当我再次看到他的名字并且回想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俄勒冈州健康科学大学波特兰退伍军人管理局医学中心的行为遗传学家了。他成绩斐然,最著名的就是对贪杯老鼠的研究。几年来他一直研究编号为“C57BL/6J”的老鼠种类,它们的独特之处就是贪杯好酒。对它们的研究可能会对人类酗酒的原因有所启示,而且科学家们也希望能够借此找到治疗人类酗酒的良方。

大约有100多种老鼠可以用于医学研究,这种贪杯的老鼠就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些种类的老鼠易患糖尿病或者心脏病等。事实上,某一个特定种类的所有老鼠都可以被看做其他同类老鼠的克隆,因为它们的基因完全一致。这些可用于科学研究的老鼠种类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它们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某个特定种类的老鼠在任何一个实验中的反应都会和其他同类老鼠一致。但是克拉布在一个简单的实验中对这种稳定性假设提出了质疑,这个实验现在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克拉布在电话里跟我说:“我们想知道什么样的稳定才算是‘稳定’。我们在三个不同的实验室里重复了同一个实验,并且尽量使老鼠饲料、老鼠年龄以及它们的旅行时间等外部条件完全一致。而且我们是在同一天的同一个时间用同样的仪器对它们进行检测的。”

在实验室的当地时间1998年4月20日上午8点30分到9点,克拉布的几个研究小组同时对包括C57BL/6J在内的8个老鼠种群进行了测试。其中的一个测试是让它们在一杯水和一杯酒之间作出选择。那些贪杯的C57BL/6J老鼠选择酒的次数果然要高于其他种类的老鼠。

第二项测试是关于老鼠压力的标准测试。把一只老鼠放在两条离地0.9米的跑道的交叉路口,其中一条跑道两边有围栏,另外一条跑道没有。焦虑的老鼠会选择有围栏的跑道,而富有冒险精神的老鼠则会探索那条开放式跑道。

但是,令那些认为行为完全由基因决定的人大吃一惊的是,不同实验室的同类老鼠的行为出现了显著差异。它们对于酒精的态度基本一致,但是在焦虑测试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比如,编号为BALB/cByJ的老鼠在波特兰的实验室中表现得非常焦虑,而在另一个实验室中却勇于探险。

就像克拉布所说的那样:“如果基因可以决定一切,那么它们的行为应该没有任何差别。”那么这些差异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在几个实验室中,有几个因素是无法控制的,比如空气湿度和老鼠的饮用水,而最重要的一项可能就是实验人员。比如,其中有一个助理实验员对老鼠过敏,在实验中只好戴上呼吸器。

“有些实验人员在和老鼠打交道时从容熟练,而另外一些可能会紧张或者粗暴,”克拉布告诉我,“我猜测老鼠可以‘读懂’实验人员的情绪状态,而且他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老鼠的行为。”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后引起了神经学界的激烈辩论。神经学家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结论:实验室中的细微差异,比如实验人员与老鼠打交道的方式等都会引起老鼠行为的差异,这就表明即使某个种群的基因完全相同,他们的行为仍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克拉布的实验结果和其他科学家的类似发现都表明,基因并非大多数人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认为的那样,它要比人们想象中更富动态性。我们的基因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基因的表达才是最关键的。

要理解基因的活动,我们必须首先区分某个特定基因和它的表达。基因表达意味着DNA合成RNA,然后再合成可以影响我们生理状态的蛋白质。在人体的大约3万条基因中,有一些只在胚胎时期存在,然后就永远消失了;有些时有时无;还有些只存在于肝脏或者大脑中。

克拉布的发现是表观遗传学上的里程碑,该学科主要研究我们的经历在不改变DNA顺序的情况下如何影响基因活动。只有当某个特定基因引起了RNA的合成,它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表观遗传学就是研究我们周围环境在转化为对特定细胞的化学刺激后,是如何影响基因活性的。

这一观点终于为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关于天性和后天培养之争,即我们的性格和行为究竟是由基因决定还是由后天经历决定,画上了一个句号。这种争论现在已经毫无意义了,因为它的前提是基因和环境是完全独立的。争论这个问题就像争论到底长方形的长与宽哪个更重要一样,而事实上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基因决定论”(现在仍然在一些教科书中存在)认为我们要么具备某种特定基因,要么没有,这决定了我们的性格,比如是否会害羞等。但事实上,基因自身并不能完全决定其生物学效价。比如,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几百种可以调节基因的物质,可以像开关圣诞树上的彩灯一样开启或者关闭基因。如果我们长时间饮食不当,就有可能开启可以引起动脉硬化或者心脏病的基因组合。而另一方面,花椰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可以促使色氨酸羟化酶基因产生氨基酸L–色氨酸,从而合成多巴胺,一种可以稳定情绪的神经递质。

从生理学上讲,基因是不可能独立于周围环境的,因为基因的结构决定了它们会受到周围环境信号的调节。这些信号包括内分泌系统的荷尔蒙和大脑的神经递质等,而这些信号中的一部分还会受到我们社交活动的影响。因此,不仅我们的饮食可以调节某些基因,社交经历也有类似作用。

仅仅基因本身并不能确保最佳神经系统的生成。因此,要培养一个具备同理心能力的孩子不仅需要必需的基因,还要有正确的培养方式和其他有益的社交经历。我们发现,只有基因和培养的结合才能确保基因发挥最佳潜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培养称为“社会表观遗传学”。

克拉布曾经说过:“社会表观遗传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将会成为基因学的下一个前沿研究领域。该领域在技术上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不仅涉及我们与生俱来的基因,还有环境对基因表达的重要影响。它的出现再次挑战了单纯的基因决定论——基因决定一切,生活经历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