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领导的扩散效应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领导者的情绪会一级一级向下扩散。有人对组织员工的情绪状态进行过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领导者情绪的影响作用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最终领导者情绪影响到所有员工的情绪。

上述情况在等级森严的军队中更为常见。有研究发现,在军队里,最优秀的军官一般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表达情感、作风民主,能够赢得大家的信任。虽然他们的影响范围不像高级军官那么大,但是也会产生一层层扩散的影响力。相反,领导力很差的军官一般待人粗暴冷漠、喜欢训斥人、易怒、做事刻板,很难合作共事。上行下效,领导怎样,下级也受到影响变得怎样。

一般的领导者喜欢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任何人,优秀领导者则经常到处走走看看,和下属聊聊天,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也让大家留意到,领导者也需要掌握情况,他不是无所不知的,借此营造畅所欲言的开放氛围。这种双向交流渠道鼓励各级人员不断与上级保持沟通,并汇报情况。

在业绩差的领导者所领导的团队中,下级不愿意向上级汇报,如果是坏消息就更不愿汇报了,因为最高领导知道坏消息后往往进行“遥控指挥”,而不是代表领导层深入基层,给予具体指导。

当然,优秀领导者也很重视具体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果下属没有按规定完成任务,他们会直接提出意见。但是,如果下属做得不妥之处仅是些无关紧要的方面,他们就会灵活处理。可是能力平平的领导者则不分轻重,一律按规定办事,僵硬死板,结果影响团队士气,损害了任务的完成。

优秀领导者知道仅是与某些个体保持良好关系还不够,团队的团结和凝聚力也很重要。因此,在休息时,他们常常组织体育比赛或是开晚会,自己也会亲自参加。通过这种大家都能参与的休闲活动,参与者可以开开玩笑,活跃气氛,增强彼此的认同感,这样反而能促进本职工作的完成。相反,业绩差的领导者只关心设备运行或是工作成果如何,他们不关心与下属的关系怎样。



何时需要强势


强势领导有时非常有必要,这是毫无疑问的。真正掌握领导艺术的人知道何时需要果断行事。例如,下属出现工作失误,就应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是同级别的同事有工作失误,则要委婉,采用暗示启发或引导的方式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失误。

领导者要敢于做出强硬的决定。比如,有时他们必须告诉员工工作任务是什么,要求员工尽忠职守。说服、制造舆论、运用其他手段施加影响等方法不总是奏效。有时,让员工行动起来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运用职权。

主管或者高层管理者最常见的失误就是举棋不定、犹犹豫豫。不坚决果断就容易造成工作被动消极的局面。如果领导者只关注结果,而不是关心努力工作的过程,那么工作起来就可能被动消极,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容易放纵,不敢提出批评意见。还有些领导者觉得与人发生冲突或生气,自己很难受,所以在需要态度坚决时,常常不愿意做出果断决策。

一个人如果领导力不足,那么在开会时就会控制不住局面,把握不好讨论主题和方向。领导力不足还有另一个表现,就是头脑不清醒、态度不明确,结果员工不知道该怎样执行。

管理者如果办事有魄力,就会在表达否定意见时态度坚决,说一不二。另外,这样的管理者对完成任务或工作质量的要求较高。必要时,他们也会进行公开监督或是进行工作检查。

如果员工做得不好,管理者的职责是提出改进意见,给予对方反馈,而非放任不管。假如某个员工没做好工作,管理者会指出问题所在,并适当提供帮助。但是,如果这个员工做得仍然不尽如人意,那么也许有些管理者会毫不留情地坦率公开提出警告。

有位管理者说:“我的前任开会时没有立规矩。我们第一次开会时,就有人迟到,而且什么也没准备就来开会。这种情况发生第三次时,我站了起来,说:‘各位,我无法忍受这种散漫的态度和行为。今天的会议推迟到两天后再开,请大家务必准时,提前做好准备,否则后果自负。’”

不过,这不是说,做管理者就得专横一点儿,以权压人。这是一种策略,并不一定一开始就这么做,而是在其他方法不起作用时才不得已而为之。假如某位管理者平时就一贯强硬,那说明他与员工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很差,反倒丧失威信。换句话说,一贯强硬是一种虚弱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一个人领导能力强。

假如一个管理者做事愚蠢、目中无人、待人粗野无礼,却受到支持和赞赏,那么这个管理者所在的组织一定会蒙受损失。诚然,做出艰难决定时必须有一定魄力,但是如果执行决定时还专横霸道、冷酷无情,即使最终决定获得了彻底执行,员工对这样的管理者肯定怨声载道。这样的管理者是失败的。

在艰难时期,管理者一定需要依靠在组织内建立的人际关系。此时,奴隶主一般的管理者就束手无策了。萨福拉公司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食品生产商。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穆罕默德·阿明·卡沙格利(Muhammad-Amin  Kashgari)对我说:“在我们公司里,有一位管理者粗暴专制,下属都恨他。不过,他的工作任务总能完成。可是,情况不断改变。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要加倍努力工作,才能保持我们占据的市场份额。最终,那位管理者的蛮横作风让他尝到了苦头。”在他们公司有另一个优秀管理者崭露头角,因为员工都喜欢他,他能鼓励每个员工努力工作。卡沙格利说:“由于那位专制管理者仍然不肯改变,一意孤行,结果,下属们离他而去。”

管理者能表现自制、不滥用权力,这说明他是个成熟的领导者。有研究针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在大型组织中,有些管理者能够在表现自制的同时也能表现较强感染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更容易获得晋升,而有些人感染力虽强却缺乏自制力,这样的管理人员会遭到淘汰。优秀的管理者和行政人员能够表现强大的自控力,把主要目标放在实现组织整体的目标之上,而非只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



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在旧金山机场曾经发生了一件事,那天雾气蒙蒙,航班接连取消,航空公司的服务台前人山人海。一个小时过去了,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乘客开始咒骂航空公司的代表,大家彼此之间也开始争吵。这时,凯斯西储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想改变这种局面,至少他想改变一下自己周围人的情绪。于是,他大声说:“喝点儿咖啡怎么样?还有谁想去喝咖啡?”

许多乘客正感到无聊,纷纷响应,他记下大家的名字,写了一张饮料清单。随后,买回一大堆饮料。这足以缓解大家的心情了。

库伯当时无形中成为这群乘客的领头人,他的随机应变诠释了领导艺术。

一个人在组织中有正式的头衔或职位标明他是领导,可是真正起领导作用的人也许不是他。发生特殊情况时,某些人会临时起到领导的作用,事后回到自己原来岗位上。有时这些特殊情况并不是大事,比如,批评供货商工作不认真。有魄力、自信、坚持己见也可以是下级向上级表现出来的特质。有时,事件牵涉整个公司的利益时,下级员工要有魄力和自信才敢于向上级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例如,美国一家石油公司打算在南美某城市设立办事处。公司的领导看好了一栋新建的摩天大楼,想在楼里租办公室做办事处。这栋楼的房价是全城最高的。后来,该办事处的管理者与当地一位牧师聊天,牧师挖苦他们说:“那种办公室就是像你们那样的公司才会租。”

管理者一听,颇为不解。多方调查后,才知道如果把办事处设在那个位置,给人的印象是公司只是打招牌,而非踏踏实实做生意。知道这一事实以后,那位管理者便自作决定,放弃原计划,另在一处繁华的商业地段租办公室设立办事处,借此表示本公司要在这里好好干一番业绩。然后,他打电话给在美国的老板,告诉他们办事处的选址变动及原因。

采取这类行动的确需要自信心和主动精神,这两种情感能力对领导者来讲都极为重要。这个人在实际工作中担当的角色是名副其实的领导人角色,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更容易崭露头角,在高科技领域情况更是如此。有时,下级员工在碰到专业领域问题时可能发挥了专家级或是管理级别的人才有的作用。

在芬兰的诺基亚公司,大约70%的雇员是工程师,平均年龄32岁。在这些工程师里,有一大批人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比40岁左右的老板更熟悉新技术。该公司人事管理与招聘部的负责人维利–佩卡·尼塔莫(Veli-Pekka  Niitamo)说:“我们对领导才能如今有了新的定义。每个人都有领导才能,年轻的工程师同样可以担当领导职责。我们在公司内部采取的模式是做你自己的老板。管理者与下属那种固定不变的结构已经过时了。”

的确是这样,今天的商业大环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所有旧的组织模式和结构都过时了。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下一种能力:引领变革。

引领变革的能力

引发并控制变革。

人们一旦拥有这种能力,就可以:

•意识到变革的需要,并为变革扫清障碍。

•敢于挑战现状,承认存在变革的需求。

•引领变革,赢得他人支持。

•变革时考虑众人期望。



1993年,约翰·派屈克(John  Patrick)才领悟到怎样针对公司进行变革。这一过程让他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

他所在的公司就是IBM。1993年,郭士纳入主IBM,公司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发展形势良好。但是公司的变革不只是自上而下的,在派屈克的事例中,变革就是从下而上的。

一切变革都始于英特尔芯片。1993年,派屈克时任IBM战略发展高级研究员。有一天,他随意浏览网页,突然发现了一个叫“金色地鼠”(Gopher)的项目,内容是有关国际互联网软件处理器的。能坐在家里与别人的计算机连接互动,这个创意让他着迷。在IBM,远程连接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无论用什么型号的计算机,都能与别人的电脑实现远程连接,却是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当时IBM主要生产计算机硬件,新兴的国际互联网还没引起IBM的注意。公司实际上没有生产任何与互联网有关的产品,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计划。郭士纳正在想办法改变现状,而像派屈克这样能实现该想法的人却分散在公司的各个部门。

派屈克首先提倡“把计算机联网”,并指出将来互联网必定会给组织以及公司相关的一切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他提出若干建议进一步推动变革:他给公司每个员工开设了一个电子邮箱;在公司内部鼓励以小组形式工作,以便建立互助团队;他也建立了IBM的网站。

虽然上述做法在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可是当时IBM内部都认为这种想法太不可思议了。不过,也有很多支持这种变革的员工,他们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派屈克发出消息后立刻接到从各个部门发来的传真、电子邮件和电话,他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派屈克建立了一个通讯录,实际上,公司内部因此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合作团队。

这个新团队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没有正式职务,没有领导的职位,也没有给他们的预算。尽管他们在公司内部还没引起广泛注意,但是已经在悄然行动。1994年5月,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开始运作。这个项目包括建立IBM的网站。IBM是最早建立官网的大公司之一。

同月,派屈克在没得到公司批准的情况下,提前公布IBM将参加下一届国际互联网论坛。这种情况下,冒险是需要勇气和眼光的,也许还需要执着的信念。

他的信念并非徒劳。派屈克到公司各个部门寻求资助,在这里找到5  000美元的赞助,又到那里找了5  000美元的赞助。就这样,来自公司12个不同部门的54人代表IBM参加了这个论坛,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们的活动也还未被公司正式承认,根本没有公司的拨款支持。

可是,这时,IBM制订了一个正式发展国际互联网的战略计划,组建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成立了国际互联网研发部。1995年1月,该开发部正式运作,负责人正是副总裁兼技术总监派屈克,这个项目主要是确定并开发IBM参与国际化互联网的初步方案。就这样,一个曾经非正式的团队如今变成了正规部门,共有600位员工。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网站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网站就是该部门开发的一个项目,每天访问次数高达1  100万。IBM的这个部门也运用开发出来的软件处理交通问题,这个项目的开发自然也创造新的研发机会,后来IBM推出了商业软件。以上仅是诸多例子中的少数,这都是派屈克最初灵感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