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组织内的“婚姻”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阿尔是城里一家大型医疗中心的副院长,刚上任不久,他就主持了一次会议,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看出,这场会议简直就是阿尔的灾难。大家都知道这次会议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阿尔要给一个濒临失败的社区项目献计献策,而他任职也是为了这一目的。可是阿尔把会议开砸了,自己也威信扫地。他事后也承认:“我真是自讨苦吃。”

阿尔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给其他人准备的时间。高层管理者已经负担很重,他却急忙临时召开会议。他明知道负责护理的副院长那天通常不在医院,却偏要把会议安排在这一天,而那个副院长又是关键人物。此外,管理团队的顾问也无法出席会议。阿尔的第二个错误是没有提前讲明会议要讨论的内容或让与会者提前准备。尽管这次会议是他当副院长后第一次公开露面,但他并没认真准备,在会上发言时只是临场发挥。他的第三个错误也许是最严重的一个错误,就是他拒绝了顶头上司莎拉的帮助,莎拉是该中心的院长。她主动提出愿意帮忙安排会议,这样会议效果可能更好。

会议一开始,大家就清楚看出阿尔没做任何准备、手忙脚乱,与会者都觉得这次开会简直是浪费时间。莎拉感觉阿尔做得一塌糊涂,后悔自己用人不当,错误地委任阿尔为副院长。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耶鲁大学组织管理学院的教授詹姆斯·克兰茨(James  Krantz)了解到上述情况后说,那次会议开得很糟,说明阿尔和莎拉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都有问题。他们很快就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莎拉认为阿尔表现极差,阿尔认为莎拉在压制他,对他吹毛求疵,无论他做什么,她都不满意。莎拉则说,阿尔似乎很消极,能力不足,总和她赌气,对着干。在感情方面,他们的关系好像是陷于痛苦婚姻的夫妇一样,只不过他们的结合是工作关系中的结合,而不是一起生活。

克兰茨说,这种情况在哪都可能发生,而且也很容易出现。任何一个上级和下级都可能陷入这种破坏性的情感沼泽当中,因为双方想成功就必须彼此依赖。上级指望下级把工作干好,这样才显得上级管理有方;同样,下级也可能让老板看来可怜兮兮的,派头上俨然就是老板的老板。当然,下级需要上级提拔加薪,也需要上级帮助才能保住饭碗,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因此,也更容易在感情上伤害对方。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联系紧密,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双方要相互负责、相互依存,结果上下级之间好像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果上下级之间感情很好,或者说彼此信任,态度友好,理解对方,相互鼓励,那么他们的工作会干得很出色。如果在感情方面出现矛盾,那么上下级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克星,两人的工作中都会出现各样的错误。



上下级犹如夫妻


管理者总会觉得下级的表现与自己的声誉密切相关。对莎拉而言,阿尔成了她业绩提升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她把阿尔提拔上来管理那个项目,阿尔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她自己也很尴尬。她认为,这件事让人以为自己做院长的能力不够,声誉受到影响。于是,她开始怀疑阿尔是否有能力挽救那个部门。所以,最终她对阿尔的工作表现很不满。

在阿尔看来,他在以往的工作中能完全胜任工作,但是被提拔后却信心不足。他总担心管理层中其他人会认为自己不称职,有时,他甚至感觉自己是个冒牌副院长。更糟的是,阿尔觉得莎拉对自己没信心。结果,他更觉得自己不称职,也更忧虑。

从个人角度出发,双方都认为是对方造成了自己的难题。阿尔认为莎拉过分压制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打击他的自信心;莎拉却从一开始就觉得阿尔自己信心不足,又缺乏能力。于是,她认为自己应该多付一点儿责任,甚至想多做点儿事。可是,这正是阿尔担心的。结果,情况越变越糟糕。阿尔更加消极,更没自信,更不称职;莎拉则大事小情一概过问,更看不惯阿尔的工作,处处插手,最后,干脆把阿尔的工作抢过来干。

克兰茨造了一个新词组,叫作“投射性认同”,用这个词组形容莎拉与阿尔的关系。他们各自担心对方会做出自己最担心的事,结果越是担心就越可能实际发生。这种情感的破坏作用最常发生在上下级关系中,但是在任何密切的工作关系中都可能暗藏着这种现象。

这种不经意的心理现象具有破坏性,导致当事人不能面对困难,不能听到坏消息,甚至意识不到某些难题的发生。如果老板把自己的过错以及组织问题都怪罪下属,那么他们不可能看到问题的症结和根源:罪魁祸首是他自己。这种“他有问题,我没错”的心理常出现,后果明显。比如,一个人当老板后,甚至直到退休时,要是仍有这种心理,就很难甚至永远无法找到接班人。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



媚上欺下


下级讨好上级,上级趾高气扬,这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下级把上级看作无所不能的人,上级则全盘接受下级投其所好的恭维,头脑发热,把基本的工作准则抛在脑后。

上述现象在某些文化中很普遍。行政教育学专家迪帕克·塞西(Deepak  Sethi)告诉我,在他的原籍印度,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是“媚上欺下”,在大多数传统的印度公司中,上级从不为下级着想。你可以经常看到,上级对下级大发雷霆,没有人指责上级的这种行为。在印度,训斥下级,责骂下级完全被大众接受。

塞西说,下级能够忍气吞声的主要理由是,许多印度公司都是由势力庞大的家族掌控。此外,人才过剩,职位却稀缺得可怜。所以,即使你是职业经理人,你的命运也完全控制在企业所有者手中。

我们可以理解,这种不健康的上下级关系会形成负面结果,就是下级对上级充满怨恨,“员工不敢向上级表现出这些怨恨,所以就干脆冲自己的下级发火”。结果就是,下级工作时怠慢,状态不佳,不能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老板又因此继续训斥下级。

上述恶性循环正是莎拉与阿尔之间出现的现象。莎拉认为,自己无法相信阿尔的工作能力,于是她不断督促,给阿尔施压以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她又担心阿尔会把事情搞砸,所以对他指手画脚。反过来说,阿尔感觉受到了羞辱,影响了他能力的发挥。

幸运的是,莎拉与阿尔之间的恶性循环终于有了终止的契机。莎拉敏锐觉察到她与阿尔之间的工作关系不那么融洽,这不仅影响到了她与阿尔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整个管理团队的合作。既然已经知道问题症结所在,莎拉就尽量不再事无巨细、全处理,她也让阿尔放心,说自己对他的能力有信心。她明确了阿尔的工作职责范围,放权让他去做。由于阿尔不再担心被认为不称职,于是他开始积极主动工作,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能。

上面谈到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实际上,只要存在上下级关系,你就可能是这种关系中的某一方。每个老板与下级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关系。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人是公司的一个基本单位。如果说组织是一张关系网,不同人之间的感情互动就构成了这张网上的一个小格子。上下级之间虽然可能感情不错,但是仍然离不开权力和服从。上下级之间存在着各种情感的综合,同事之间也是。毕竟,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着欢乐、嫉妒或是竞争等复杂多样的情感因素。

假如想在组织内培养人际关系,最好从基层员工入手。因此,要想建立彼此合作、卓有成效的互助关系,就应该从培养良好的搭档关系入手,将情感融入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让公司里的同事与自己一起表现创造力,一起参与到工作当中,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如果不能把适当情感融入工作当中,就容易导致工作关系僵化,公司内分裂的风险也增加。

团队合作能力

创造团队合作效应,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人们一旦拥有这种能力,就可以:

•表现尊重、互助与合作等团队特性。

•把团队成员团结起来,积极热情共同参与工作。

•建立团队认同感、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心。

•保护团队及其声誉,共享荣誉。



美国欧文斯·科宁是一家生产建筑材料的公司,该公司特别注重团队合作。公司发现自己使用的软件系统大约有200种,可是互不兼容,每种软件只适用于某些专项工作,比如记录吊顶相关统计和绝缘材料托运情况。要想让销售人员销售出公司的所有产品,而不只销售绝缘材料或吊顶这两种产品,该公司就需要一个统一兼容的软件系统。

于是,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迈克尔·拉德克利夫(Michael  Radcliff)向德国的工业应用软件公司SAP公司求助。SAP公司为他们设计了一整套软件系统。如果销售人员在系统中录入一份订单,系统就会自动把原材料分配给相关生产部门,并安排生产和发货、处理结算账务等,所有工作只需要输入数据就能完成。

不过也存在风险,因为SAP公司的系统极复杂,所以如果中间使用环节出现了一点儿小失误,也会把整个公司数据弄乱。因此,欧文斯·科宁公司和SAP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用户只好依赖SAP公司的援助,相信SAP公司能帮助他们学会怎样使用这套软件。

但是,SAP公司的员工告诉我:“有时,我很难找到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帮我一把,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出一套统一的方案,共同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公司的软件出现问题,人们总不能把我们的产品扔掉不用。所以,我们应该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可靠性。”由于SAP公司团队构成的特殊性,导致人手短缺现象时常出现,所以很难做到客户随叫随到。

今天,类似于SAP公司那种工作小组的团队到处可见,比如管理团队、任务团队、质量控制团队、学习型团队、自我管理工作团队。此外,还有专门的现场工作组,在会议进行期间特别需要他们的配合。开会时,可以把他们叫来,或是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某项工程的进展。虽然在日常工作中,人们一般总是进行互助,一起协调合作。可是,在大型组织中,这种进一步的团队合作可以强化组织内团队的能力。

美国总审计署进行过一项调查,《财富》1  000强中大约50%的公司都采用自我管理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并且希望以后进一步推广这种工作方式。主要理由是员工感受到了该工作方式的优越性。员工认为,自我管理项目组更强调合作,也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工作起来更愉快,效率更高。工作小组运行良好,大大提高生产率,员工流动和旷工的频率降低了。

也许,对于企业来说,这类小组最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它有巨大的产生经济价值的潜力,正如优秀的员工能给组织增加利润。同样,工作小组的良好运作也能给组织创造大量的利润。在一家涤纶生产厂,人们将表现最佳的工作小组与做同样工作却表现一般的工作小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差别很大。基本上,表现最佳的10个工作小组中,每组的年产量都比一般小组高30%,这10个小组一年就多生产了约700万磅涤纶。如果按当时每磅1.40美元的市场价计算,他们一年就多创造了980万美元的经济价值!

分析家小莱尔·斯宾塞博士对我说:“运转良好的项目小组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只要看看他们多创造出了多少经济价值,就知道给他们的工资与他们创造的经济价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个不争的事实是有力的证据,因为有些人不承认团队的力量,也认为团队小组是一种浪费,可是,团队合作实现的效益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

斯宾塞继续说,如果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团结一心、运行良好,就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因为他们在组织的高层,影响面很广,他们也要预测今后5年甚至10年的公司发展。所以,对公司而言,优秀的管理团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当公司处于动荡不安局势,强有力的团队就更为重要。199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将公司分为三家独立的公司,并且裁员4万人。此后不久,我去拜访该公司,有一位主管接待了我,当时他所在的部门就是现在朗讯科技公司的一个部门。他告诉我:“并不是全公司都很痛苦。在许多高科技部门,员工们仍然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公司动荡局势的影响。”

这位管理人员还说:“无论在什么形势之下,公司的团队只要稳固,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产品保持严格标准,明白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足够了。在稳固的工作小组中,你看不到惊恐不安或是人心惶惶的样子。优秀团队的成员不仅信任公司或公司领导,也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