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团队成就驱动力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我有位朋友在硅谷负责管理一个软件工程师团队,他曾对我说:“我们团队里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人打电话聘请他,都能找到一份比现在年薪多20万美元的工作,但是他们没有选择离开另谋高就。”

为什么呢?

在这里,人们工作得很愉快。

管理者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组建和领导团队的艺术都很关键。有人曾针对那些业绩最好的团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团队中大部分核心成员都愿意在这个群体里工作。他们有一种团队成就感,大家共同进取,有稳固的亲密关系,也对彼此能力给予充分信任,所以才会有这种团队成就感。斯宾塞把具有上述特征的团队描述为“迅速、集中、友善、自信、充满乐趣的团队”。

在这类团队中工作的人往往有相同的动机。他们有很多相似处,比如,他们都很喜欢挑战,努力进行公平竞争,办事客观,尽量在团队里人尽其才。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有良好的合作,他们很喜欢与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工作。尽管他们喜欢合作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不管怎样,结果是大家和睦共处,更容易处理团队内的不和谐因素,大家彼此提供援助。他们不会为私利而争权,相反,他们为整个团队的最高利益而努力奋斗。

斯宾塞指出,这种类型的团队在高科技公司更常见,显现迅猛增长的趋势。在高科技公司里,竞争十分激烈,一条生产线的周期是以周、月等单位计算的,因此急需开发出新产品。

20年前,团队合作技能不过是一种普通能力而已,当时,想成为优秀领导者并不一定需要团队合作能力。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优秀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在IBM,高层管理者会根据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进行预测,分析他能否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还是只能做一名普通员工,预测的准确率高达80%。合益–麦克伯公司的玛丽·方丹女士对我说:“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创意,能以激动人心的方式勾勒组织发展的设想,也能简明扼要而又重点突出地介绍自己对组织的设想,鼓励大家满腔热情共同完成工作。”

创造性领导中心对欧美高级管理人才进行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中的高级管理人员职业道路受挫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不能建立一个高效团队并领导团队高效运作。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进行过类似研究,当时,团队工作相关技能还不太重要,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可是10年后,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是领导才能的主要标志。有人曾针对世界各地企业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最受重视的管理能力。

有一家美国公司是《财富》500强公司,公司的一位主管告诉我:“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其实,公司内各层员工、各个部门的人都觉得团队能力不容易培养。我们常常与同事为某个共同目标在一起工作,无论是三个人临时组成的小团队,还是在公司某一部门工作,团队合作能力都会影响工作结果。今后,团队合作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因为将来的工作中将更需要以专门工作小组形式出现的团队。有很多团队是非正式的,有很多团队的存在是临时的,满足某时特定需要后就会解散。此外,工作越来越复杂,任何人单枪匹马都无法完成。



优秀团队的价值


对每个人而言,情商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关键。对于一个团队和群体而言,也是如此。当然,智商和技术专长也十分重要,可是要想打造一个优秀团队,团队成员的情商就至关重要。研究人员曾对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雅培公司、德国的赫斯特–塞拉尼斯公司进行调查,想弄清到底优秀团队与业绩平平的一般团队有什么区别。

为了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凯斯西储大学魏德海管理学院的教授瓦妮莎·德鲁卡(Vanessa  Drukat)针对美国一家大型涤纶厂的150个工作团队进行分析。该厂是赫斯特–塞拉尼斯公司的下属工厂。德鲁卡以客观的工作业绩数据为基础,并将10个业绩最优秀的工作团队与做同样工作却表现一般的工作团队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优秀团队情感能力非常强,具体的情感能力如下:


•有同理心,彼此互相理解。

•齐心协力,团结合一。

•沟通顺畅,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要求,敢于向表现欠佳的团队成员提出纠正意见。

•有努力改进的动力,团队内部注重给出对工作业绩的信息反馈,努力学习,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自知之明,了解整个团队的优势和劣势。

•主动积极,难题发生前就察觉到并消除隐患。

•团队自信心。

•以弹性化的方式完成团队的工作任务。

•具有组织观念,考虑到公司其他主要部门的需要,也善于利用公司提供的支持。

•与其他团队建立联系。


有人曾针对遍及全美国的各食品加工企业的共48个一流团队的战略决策进行研究,借此可以看出上述情感能力怎样促进团队有更优秀的工作表现。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细节,研究人员请这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谈谈公司最近的决策情况。然后,再找参与决策的团队成员了解情况。

这些团队做出决策时表现出一种相对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在理智方面,人们认为争论越自由越激烈,最终决策越好;另一方面,激烈讨论中大家针锋相对却削弱了团队共同工作的能力。

对管理层决策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也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和技术专长,那么最终决策的质量更高。可是,仅靠智力和技术专长还不够,大家措辞严厉,公开辩论,甚至可能有时对别人的观点公然提出异议,这时就需要团队成员彼此有恰当良好的互动反应。

要想把团队内的讨论变得平衡,很不容易。如果大家轻易达成一致,可能决策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大家的争论过于激烈,就会影响团队的团结,反倒很难解决问题。到底怎样才能让管理层既能深入讨论问题,又能取得一致意见呢?这就需要高情商发挥作用。

到底大家讨论时为什么会情绪失控,以致平常的讨论变成了一场口水仗?假如讨论问题过程中发表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时带有人身攻击,或利用讨论的机会玩弄权术,或是在争论中说尖酸刻薄的话伤害他人,那么讨论最终就变成了一场战争。

这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如果讨论问题时人们变得情绪化,就会影响最终决策的效果。一位咨询专家告诉我:“在团队开会时,如果大脑杏仁核失控,那么冲突和其他难以解决的情感纠葛就会在讨论中出现,甚至影响团队一起制订计划、决策和认知能力。这时,希望团队能同心协力工作,绝对是痴心妄想。”反之,如果大家开会讨论时心平气和,以积极态度探讨问题;不带偏见,开诚布公,都把注意力放在公司利益上,而不是狭隘地只考虑个人或小圈子利益,那么就能做出很好的决策。

总而言之,平衡合理的办法就是团队讨论时避免情绪化,大家都理智进行讨论,提高决策质量。如果大家讨论时带着情绪,团队中部分成员就会觉得受排斥,参与决策的责任心也会受到打击。在这期间,自我意识、同理心和社交能力等情感能力发挥重大作用。换句话说,团队内怎样进行会议讨论是关键。



有凝聚力的人


能让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工作,这本身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了。在每个运作良好的团队当中,至少有一位成员具备这种能力。团队进行的工作越复杂,团队成员的作用就越大。这一点在科研方面体现得更突出,因为在科研领域中,人们的工作就是开发创新。哲罗姆·英格尔博士(Dr.  Jerome  Engel)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障碍研究中心主管、神经物理学家兼神经学教授。他说:“现在生物医学研究已经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高技术学科,没有哪个人能通晓一切。要想做研究就要依靠项目团队。一个人如果能激发大家努力的精神,能协调工作,善于推动医学项目运作,那么他就能在项目团队中发挥凝聚力。而研究课题的前景如何,也要看研究小组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可是很遗憾,这种能力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至少在学术界,人们不重视这种团结力量。英格尔说:“现实情况是,人们讨论团队成员资历时完全不考虑他们对整个团队的贡献。能很好配合他人工作的人发表成果时,往往署名是其他人,通常是他们上级的名字。结果,资格评审委员会就误以为有学术成果的是他们的上级,而实情并非如此。这样危害极大。我认为应该努力让资格评审委员会认识到能配合他人工作也是一种技能,对于生物医学研究来说,这种技能特别重要。有这种能力的人应该把他们留在团队里,数学、历史等学科的学者看来并不理解这点,他们做研究时总是各自为政。”

英格尔博士也说,导致的结果是年轻的研究人员常常在与人合作时抱有担心、疑虑的态度,以为进行这种合作就必须做一些琐碎或者无关紧要的研究工作,所以产生抵触心理。这种心理最终会导致偏执情绪,不愿共享信息数据,也不愿一起工作,进而削弱了合作科研该发挥的力量。

虽然学术界迟迟没意识到合作配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商界却很快意识到了这点。理查德·普赖斯(Richard  Price)是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心理学家,他把这些善于组织和协调、进行团队合作的人称为“健康传播者”(HEP)。他们是团队中的关键角色,普赖斯认为:“这些人十分重要。这不是说团队里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交际和情感方面的领导者,但是团队里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10倍。”

美国通用数据公司的工程组就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团队。畅销书《新机器的灵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对该团队进行过相关描述,结果该团队享誉全国。该工程组有两位“健康传播者”,卡尔·阿尔辛(Carl  Alsing)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团队中的二把手,大家都信任他,他也是大家的情感支柱。在学习电子工程专业之前,他曾想做个心理学家。现在,他是团队里的咨询师,大家也乐意和他谈心。

团队中另一位“健康传播者”是秘书露丝玛丽·瑟尔(Rosemarie  Seale),她的角色有点儿像房东大妈。她知道每个人需要怎样的照料,她帮大家解决诸如丢了工资支票等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也负责帮助新来的团队成员熟悉环境。虽然这类琐碎工作看来不起眼,却十分重要,团队成员因此感到有人爱护、支持和关心。所以,尽管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本来不需要秘书了,却仍有人认为秘书不可或缺,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