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能力高强的团队领导者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美国一家药品制造公司遇到了一个涉及很高成本的问题,该公司的一种新药需要进行鉴定,申请专利,进行检测和生产,总投资大约1亿美元,在美国食品和药物局批准该药物投放市场之前,这种药品已经申请专利13年了。由于新药基本化合物的专利保护期只有17年。所以在该药物成为非专利保护药之前,公司只有4年时间收回投资并盈利。

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团队提出了一项新方案:项目部主要研发具体药物,项目部直接由项目经理领导,而项目经理直接向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汇报沟通,而在这之前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要进行团队领导能力的培训。这样,相关团队的负责人不仅负责研发,而且负责调动大家工作的热情、干劲,鼓励大家团结合作,完成任务。

3年后,将这些项目小组与小组领导者没受过培训的项目小组相比,结果发现,前者不仅士气高昂,团队成员团结一致,而且开发产品的时间也缩短了30%,为公司药品投放市场赢得了双倍时间。

受任命的领导者有些像家里的家长。将负责人比作家长,因为他要让团队中每个人都承认自己处事公正,真正关心团队成员,保护大家在公司里的利益。比如,员工受到公司里流言蜚语的攻击、名誉受损时,优秀的管理者就会挺身而出,保护员工,甚至为他们提供经费、配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者在时间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

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能让每位成员都有集体使命感,让大家都接受团队的工作目标,并认同工作进度安排。一个团队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也许就是说服力,这样的领导者能把团队的发展前景和努力目标清晰阐述给大家,借此给团队的前进提供推力。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在团队遭受挫折时,能让大家振作精神。

团队领导者除了影响团队的主要气氛之外,还起到协调的作用,协调大家合作,达成共识。假如大家聚集起来时没有人带头,却要一起解决棘手的难题,就需要有人主动站出来协调大家的工作,把大家变成一个团队,这样才能共同完成工作,取得成效。如果团队中群龙无首,彼此间交流杂乱无章,工作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

能力强的团队领导者不一定就扮演团队中“智囊”或最终决策者的角色,他主要负责的是推动大家达成共识。如果,在讨论中领导者过早下结论,大家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说出来,可能做出的最终决策不是最佳的。如果领导者虚心,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反而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直到讨论结束时才谈谈自己的意见,那么最终决策会好得多。

在这个意义上,团队领导者干预越少,领导效果越好。有些团队的领导者不常在团队当中,在这样的团队中大家反而取得不错的结果,团队可以自行运作顺畅。

有人曾对美国一家大型电话公司自我管理的客户服务团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领导者对员工指示过度频繁,即使是提出鼓励性的建议,也会让团队成员工作时感到畏首畏尾。团队成员似乎对上级所谓的建议有两种感受:一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上级领导者才来提出帮助,结果大家士气受到影响;二是认为自己干得很好,领导者来插手随意指挥。

然而,如果一个团队进行自我管理却在团队内有直接的负责人,情况又另当别论。这种情况更为传统,团队内负责人所给的信息反馈对工作起着积极作用。这与团队外别的领导者的插手所产生的结果不同。如果团队内自我管理,那么上级领导者插手,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会影响这个团队的运作。因此,对于完全自我管理的团队,团队外的上级领导者不插手为妙。



团队和组织策略


一位咨询顾问曾受聘于一家美国大型食品公司,他告诉我:“公司里,各部门的人都有自己的权限,能积极发挥创造力。但是,谁也不敢干涉其他部门权限内的事情。生产这种品牌的人不愿与生产那种品牌的人合作,更不用提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是共同开辟新市场了。要想提高公司竞争力,就必须打破各部门界限分明的小圈子才行。”

如今,各行各业的公司逐步意识到,要想组织取得成功就要打破传统的部门限制,并且让各部门学会协调部门间的合作关系。项目小组、计划小组、工程改进组、产品开发组以及纠纷解决组等专门小组也学会合作。各个小组团队都是围绕某个人物组建起来的,其中成员来自公司的不同部门。

上面谈到的临时团队是一种特殊现象,这些团队具有多重功能,其中成员一方面属于这个新团队,同时也属于自己原本所在的部门。因为这些团队的成员本身代表原本所属部门。那么,在临时组建的团队中,他们的影响和协调能力比纯粹单一的团队更强。这些临时团队的成员为组织更高利益而共同工作,而各成员也对原属部门负责。

不过,如果这些跨部门团队的成员过分偏袒原属部门,就会给团队的合作带来灾难性影响。比如,美国一家汽车生产商就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专门开发一种新车型。为了解决汽车系统的电力需求,委员会特别开了一次会。汽车的电力要满足20个不同的子系统需求,包括立体音响装置、仪表板和发动机等。这些子系统分别由各个独立的小组研制开发。管理委员会成员发现各子系统设计的总电力消耗超过每辆车可供电力的25%。但是,由于在会议召开前,许多部门的老板已经指示管理委员会中自己部门的代表,绝不能在设计方面做任何让步,结果会议不欢而散。

这类团队怎样才能有效运作呢?对一家跨国汽车制造公司的43个该类团队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建议,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的解决:首先,组织应该给这个临时团队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让该团队有实权,并且把该团队成员的报酬与小组的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

其次,提高团队的集体情商。这包括授权某人做临时领导者。这位临时领导者可以跟踪检验,看看小组成员是否在工作中合作、互相尊重,能否公开表达不同意见,能否倾听他人,能否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也会看看团队是否体现出高素质团队应有的其他特质。如果团队运作正常,每位成员工作中都会充满干劲。在运行不畅的跨部门小组工作的一个成员说,如果团队缺乏情感能力,那么就难以运作,结果彻底失败了。



英雄团队


1997年有好几周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索杰纳火星探测器的火星漫步。这位勇敢的“太空旅行者”在到处都是岩石的火星上漫步,仿佛表演一般。

电视画面清晰播放着索杰纳小心翼翼地在火星凹凸不平的表面上试探着前行,场景极富戏剧性。在索杰纳火星漫游的背后,那个功不可没的合作团队才是真正的奇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初设想的项目是对火星进行全面的探索。1992年,这个项目受到重大打击,差一点儿彻底失败。那年,美国国会冻结了研究经费,余下的钱只够勉强研制一个小比例的飞船模型,可是在原计划中,这个小模型只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结果,项目组成员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小模型改造成一个完全自动的小型探测器。

项目名称叫作“探路者”,而索杰纳正是由探路者登陆器发射出去的。项目负责人安东尼·斯皮尔(Anthony  Spear)让项目经理唐娜·雪莉(Donna  Shirley)参照“特别行动组”组建了一个项目组。“特别行动组”是洛克希德公司一个著名的研发小组,该小组不与公司任何部门产生任何关联,它最先研制出一系列的航空器,包括美国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隐形轰炸机等。

雪莉组建了一个精明能干的研究小组,小组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这项任务。在美国航空航天局过去的项目中,总是会受到当权者的干扰,而斯皮尔则尽己所能地让这个小组免受一切负面的外界干扰,进而提高项目组的工作成效。在“探路者”项目中,项目组成员从设计到制作都未依靠团队外的任何援助。

这个项目团队负责该项目的全部工作,要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常常工作到深夜,项目团队讨论时畅所欲言,不管职务高低,都平等参与讨论,认真倾听。

尽管任务艰巨,但是大家精神抖擞。负责数据系统的管理者阿尔·萨克斯(Al  Sacks)回忆说,还记得有个组内同事一再提出要申请更多经费,于是他就开了个玩笑,从桌下掏出一把发射橡皮子弹的手枪,朝那个同事打了一枪。阿尔说:“我们共同面对艰难任务,却能从中找到乐趣。”

项目小组的成员必须机智灵活,因为不断出现新的挑战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工作人员把索杰纳探测器安装到探路者上时。工程师突然从电视新闻发布会的画面上注意到,保护这个探测器的庞大金属折叠片没有完全关闭,顿时吓坏了。

新闻发布会后,研究人员赶紧全都行动起来,拼命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他们之前没有把索杰纳组装在一起,所以没考虑到在各部分重量的压力下,关闭金属片的锁栓向下弯曲了。

所以团队成员从模型上把各部分拆下来,参照原型改制成更轻便的部件。然后,他们亲自把这些部件从加州的研究基地运送到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换下原来的部件。最终一举成功。

在发射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工作了6个月,尽管他们要赶时间,疲于奔命,还是努力工作,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呢?他们受到什么推动力的影响呢?就是他们具有远大的目标。负责上行系统的代理工程师布里奇特·兰德里(Bridget  Landry)说:“一想到我们制作、测试的东西能用在登陆火星的探测器上,就激动不已。我们在最后一个小时要进行第四次修改,那时虽然累,可是我想到了成功的激动时刻,就充满力量。”她继续说,“我们的工作免不了吃苦,也没有其他工作那样的光环。我们辛劳苦干这么久,能看到那激动人心的辉煌的成功就心满意足了。”

枯燥的工作创造出了大奇迹。这个安装着六个轮子的探测器由计算机控制,而控制计算机又极其简单,出人意料。最好的奔腾电脑当时有500万个晶体管,而漫游者用了不到7  000个。

索杰纳发射后,这个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也节省出了7  000美元的预算,项目团队至少发明了25个新装置,而且用了平时1/4的研发时间就研制出了这个航天器。1991年发射的火星探测者花费了10亿美元,而且,在未到达火星就失败了。而索杰纳却成功了,所耗经费仅为前者的1/4。

这个团队一个成员说:“我们全心投入,热情好似烈火在燃烧,什么也无法阻止我们。”索杰纳项目团队的成员就是在这种神驰状态下忘我工作的。



集体精神的神驰状态


我曾向阅历丰富的主管和管理者请教,问他们所属或管理的团队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热情高涨、超水平发挥、进入神驰状态,他们多次提到以下的这些特征。


•一个看起来让人望而生畏的挑战也可能是一项具有崇高价值的使命。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空间发射系统的一位副总裁告诉我:“团队目标经常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功利化。我追求的项目都不同寻常,要实现目标,就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这样的工作有重大的意义和推动力。努力完成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这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乐意全力以赴。

已故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回忆,从事曼哈顿计划的研究人员在获知真相前后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最初,保密措施很严格,所以进行整个计划的研究人员都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结果,工作进展缓慢,总是令人不满意。

于是,费曼说服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告诉技术人员这个项目的目的和其他真相,使他们了解到自己正研制的东西是能够阻止轴心国敌人推进的武器。那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时期,轴心国占了上风。费曼回忆说,自从告诉团队成员研发目的之后,“情况完全改变了。技术人员开始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不分昼夜地工作”。费曼估计,在技术人员知道工作目标之后,工作进度比过去快了10倍。

•强烈的团队忠诚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丹尼尔·金(Daniel  Kim)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认知学习中心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在帕格索斯传播机构工作。他说:“那些业绩优秀的团队成员谈到自己取得成功的原因时,都强调对自己所在团队的真诚热爱和关心。如果人们公正地评价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优秀团队,他们都会承认,部分原因就在于成员间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联系使团队成员能坦诚相待、互相关心。”

•团队成员特长需要多样化,  一个团队越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种不同的能力优势,就越能灵活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任务要求。团队成员能力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在员工的技术能力,如今也要求员工具有情感能力,包括凝聚力。

•相互信任、无私合作是另一个成功的秘诀。  在成功的团队里,各成员都觉得彼此可以互相依靠。鲍勃·泰勒(Bob  Taylor)曾在施乐公司组织过一个团队,该团队后来成功研制了使用方便的计算机样机。这台样机实际上为第一台苹果机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施乐公司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泰勒组建团队时就注意挑选那些擅长与他人合作的人,并鼓励大家互相帮助。艾伦·凯(Alan  Kay)是当时第一批被邀请加入研发团队的科学家之一,凯回忆说:“工作中有40%的时间,你可能是在协助其他团队成员。”

•全力以赴、满腔热情——要实现一个宏伟的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  对于团队中专注工作的人来说,生活的其他方面与任务相比就是平常的小事,为目标奋斗期间,他们会暂时把这些小事搁置一边,全力以赴地工作。这样整个团队好像是单独划分出来的一块专有工作空间,大家不受外界干扰,都认真工作。曼哈顿计划就是在一个高度保密的地点开展工作的,只有从事该计划的研究人员才能进入。洛克希德公司的“特别行动组”项目也是在一幢无窗户、无标志的建筑里进行的,公司其他人员、不相关的人都严禁入内。

•工作本身具有趣味性和丰富的回报。  这种需要人全力以赴、高度投入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吸引团队成员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追名逐利,而是任务自身让人感到满足。无论这种工作激情是来自成就驱动力,还是想扩大自身的影响,都有一种强烈的情感驱动自己。这种情感让我们作为团队的一员想比组织内其他员工做得更好。通用数据公司软件小组的一名成员说:“我工作时有一种莫名的亢奋,我也说不清楚,就是想成功。”



团队犹如学习实验室——成功团队五大秘诀


1995年5月,我给《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引起了伯特·斯维尔塞(Burt  Swersey)的注意,由此引发了他的灵感。那篇文章是关于贝尔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文章提到了该实验室某个工程部的优秀员工把其成功更多地归因于情商而非技术。结果,这激发了斯维尔塞与他的学生一起在伦斯勒理工学院进行某些新的尝试。

在给他的学生上课时,斯维尔塞讲述了有关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他归纳了“成功的五个简单秘诀”,即建立友好关系、同理心、说服、寻求合作、赢得舆论支持。在上课第一天,他不是复习工程学的基础知识,而是宣布他们将尝试学习成功的五个秘诀。

斯维尔塞问学生们:“你们一般怎样与陌生人建立友好关系?”

起初,学生们颇为困惑,迟疑不决。随后,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方法。斯维尔塞把这些方法都写到黑板上,他们的方法是:“主动自我介绍,谈话时与对方有目光接触,询问对方的个人信息,与对方握手,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对方,认真倾听对方讲话……”

斯维尔塞告诉学生们:“这些建议听起来都不错。现在,找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用3分钟时间和他熟悉一下。”

学生们一下子热情高涨,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斯维尔塞费了好大劲才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大家把注意力放在第二个秘诀上,即怎样运用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他一边问学生同理心是什么意思,一边把“关心他人、倾听对方意见、支持鼓励他人……”写在黑板上。一个头戴棒球帽,帽檐朝后,脚翘在课桌上的小伙子嘟囔道:“你要举个例子才好啊……”

斯维尔塞说:“这可说到点子上了。现在,我要你们想想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觉得需要得到他人支持的情况,并把它告诉你的同伴。作为同伴,任务就是运用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教室里再次热闹起来,这项学习进展顺利。

斯维尔塞进一步说:“如果谈论的某件事会直接对同伴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同伴,无论这件事有多么难以接受,都不能与对方发生矛盾冲突,而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替他想想。”角色扮演开始了,学生们想方设法地编造出一些令人反感、难以接受的事情,例如“我把你的车涂得一塌糊涂”、“我弄死了你的金鱼”、“我与你的女朋友上床”。

对进行同理心训练的学生,斯维尔塞不仅坚持要他们“忍气吞声”,还要求他们将自己换到对方的处境来考虑,说出像“我真为你的事感到难过,你一定很难受”之类的话。接着,全班学生再讨论更现实的问题:项目团队某个成员未能如期完成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团队里其他人应采取什么态度。通过讨论,学生们逐渐懂得给予支持、鼓励比愤怒更重要。

学生们继续练习怎样进行说服和赢得舆论支持的方法,练习用3分钟时间做出小组决定,指出哪种冰激凌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并说出理由。(有一个小组意见统一,结论是三色冰激凌最美味,因为它具有三种美味冰激凌的味道。)

这个小型社交能力练习试验结果如何?

斯维尔塞说:“后来我发现,我讲授的工程设计入门课程中,学得最好的班就是训练过社交能力的这个班。他们不仅比我所教过的其他学生学得更好,而且做出了好几个不错的创意设计。我认为,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练习过那五个诀窍。”

斯维尔塞的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却反映了组织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些公司员工主要是技术人员,在这样的公司中人们常常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丹尼尔·金对我说:“在有些公司,怎样管理好技术人员的问题是难以回避的。我在这些公司工作时,发现团队建设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家都是同事,可是技术人员竟然认为别人的技术与自己的毫不相关。现在,这些公司正在醒悟、逐渐认识到情感能力缺乏的代价。”

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专业学院已注意到这种情况。金补充说:“现在,更多的课程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这是根据很多公司的意见反馈做出的调整。因为公司常抱怨,学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硕士,个个都出类拔萃,但他们需要学会怎样在团队中好好工作。”

许多热心倡导团队合作的人都看出,每个团队本身很可能就是学习某些能力的实验室,作为团队成员,人们要想有优异的表现,就必须具备这些情感能力。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项目主管凯茜·卡拉姆说:“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具有独特的专长或技能,能为团队做出相应贡献。有些专长是技术性的,有些专长则是情感能力或是社交能力。如果在团队中大家有意互相学习,或者让互相学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这就是大家互相学习的绝好机会了。”

凯茜接着说,人们常常错失良机。“因为很多时候,人们以为留意处理好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就会分心,会分散完成团队任务的精力,所以很多人不认为这是推动大家工作进步的好方法。其实,把团队作为学习团队合作技能的场所,这一点意义深远,以团队为基本工作单位的公司更应该重视团队中的相互学习。”

下面我们会谈谈其他问题——如果我们知道该从哪里努力,那么我们每个人无论通过团队还是依靠个人,都可以强化并开发所需的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