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避免重蹈覆辙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培养新技能不会一蹴而就,倒要循序渐进。有时一个人可能进步缓慢,甚至不时重蹈覆辙。在刚开始培养新技能时尤其是这样,新习惯我们不容易熟悉,旧习惯却总是不断重现。

有时候,一个人在面对严峻的考验时,所受的训练也许会失灵,至少可能是暂时性的失灵。一时的不成功是意料中的事,意识到这点才能避免故态复萌。

偶尔失误也许是有益的,关键是要明白,暂时倒退不等于全盘皆输。因此,一开始就要提醒受训者,故态复萌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只要能从失败中获得教训,就能对将来的失误起到免疫作用。缺乏心理准备的人可能一时难以接受故态复萌的打击,甚至因此一蹶不振。预防受训者退步的方法就是提前给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使他们遇到挫折时也能积极进取,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缺点。

比如,有一个主管在压力变大时,逐渐回到以往独裁者一般的管理方式。所以,他应该事先就得到提醒:如果压力很大时,很可能由于焦虑又回到旧习惯。一旦他认识到自己即将发作时有什么征兆,就更容易事先留意先兆,防患于未然。假如他寻求别人帮助,让别人在他脾气发作时提醒他,就能渐渐学会在压力下调整脾气,进而有更恰当的表现。

当然,要想在内心设置这样一套预警系统,就需要强大的自我意识,也需要解读事件的能力(或者至少能做到事后检讨)。最好是能具体知道导致退步的具体事件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面对类似情况时就能提高警觉。

仔细想想每次失误带来的损失,比如错失一笔生意,破坏与同事或客户的关系,这样就有更强的动机想要改变自己。



成果反馈


有一位高尔夫球手脾气很暴躁,因此几乎毁了自己的婚姻和事业。于是他决定参加情感能力课程,教师请他记下发脾气的次数和程度,并对每次发怒程度进行评级。

可是参加这个课程几个月后,他仍然无法自制。他很灰心沮丧,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可是,他仔细检查记录后发现,自己发怒的次数确实减少了很多,过去一周数次发怒,现在两个月仅发怒一次。

信息反馈是改进的关键。知道自己做得怎样,我们才能继续朝目标努力。基本来说,信息反馈能让当事人了解自己新学习的能力运用得如何,以及运用效果如何。

我们做得好,就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努力继续使用正在学习的情感能力,而这种增强的自信心反过来能激励我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如果信息反馈的内容显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做得匆忙或片面,就可能削弱我们的信心和斗志(参看第八章)。如果提供信息反馈的人知道怎样让反馈内容更具鼓励作用,并且对方也喜欢他们给予反馈,那么就能提高反馈的质量,也能促进受训者的提高。

在美国运通公司财务顾问分公司,在工作中给予情感能力相关的信息反馈是很常见的。卡农说:“我们不仅留意员工工作完成得怎样,也留意他们怎样工作。如果一个员工定期和领导见面沟通,这很好。工作中人际关系很重要,不仅是和客户,也要和同事或公司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与上司的沟通中也可以及时得到对自己能力的信息反馈,也许这就是团队合作或团队沟通吧。”



鼓励实践


有一家跨国连锁酒店总是得到顾客的差评,说服务质量不好。于是酒店给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员工进行培训,想提高他们的情商。培训内容包括更好地察觉自己的情绪,怎样运用洞察力,察觉情绪问题并避免情绪失控。培训还教员工怎样对顾客进行察言观色,了解并改善顾客的情绪。

可是培训发展部门的主管抱怨说,培训根本没效果,甚至情况更糟糕。

这个培训项目进行了多久呢?

只有一天。

问题就在这里。情感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因为情感大脑改变反应习惯需要数周、数月的时间,仅有几小时或几天根本不够。传统观点认为培训后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为只要把员工送去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班,他们就会大有长进,这种误解导致员工参加培训时间短、没有成效。此外,人们发觉,员工培训后若没有满足领导预期,领导就可能责怪员工缺乏意志力和决心。一次短期培训仅是一个开始,并不足够。

人们在较长时间内反复练习新学会的技能,要比集中在某次短期强化培训班中花同样时间练习的效果好得多。可是,很少有人重视这个道理。

培训中另一个常见错误是花大量时间空谈理论。在一项研究管理者和销售人员的项目中,小莱尔·斯宾塞和查理·马龙一起分析了在培训中怎样分配学习能力、知识讲解和实践练习的时间。在培训中,实践部分比口头讲解的实用价值高出7倍(根据成本与收益回报分析得出)。

斯宾塞指出:“如果你采用模拟演练的方式讲解怎样进行信息反馈,比空谈信息反馈的五大要领等理论知识而不实践的效果好得多。”

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才能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一家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说:“送去培训的人,培训后马上回来工作,根本没机会实践所学的技能。结果,在工作中他们还是老样子。没有把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工作当中。”如果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某些技能,并且工作时仍继续练习这些技能,在工作中遇到压力时就不那么容易又回到老样子。医学研究显示,改变旧习惯、培养新习惯所花费的时间越长,新习惯持续的时间就越久。几周时间比几天好,几个月比几周好。比如说,一个人想要培养与情感能力相关的习惯,要想取得最佳效果,也许至少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相关经验表明:进一步增强正在进步中的能力(比如,学习倾听他人意见等)所需的时间比刚刚开始改变某个习惯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爱发脾气、求全责备等坏习惯可能在脑中已深深扎根,这时,我们不仅需要改掉这些老毛病,更需要以新习惯来取而代之。

培养新的情感能力需要多久呢?这取决于不同因素。所学的能力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只需要具备几种技能就够了,自我控制和成就驱动力是其中最基本的两种:要想抵制诱惑,不浪费时间,我们必须有自控力;成就驱动力越大,一个人越愿意增强自身能力。因此,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比培养高级领导能力更快,因为领导能力建立在七八种其他能力的基础之上。

一个有效的培训课程会鼓励人们在私人时间里也实践所学内容。虽然培训内容主要与工作场所的需求相关,但是大多数能力也与人们的个人生活有关。下面这组数据虽有争议,但是不妨参考一下:一般而言,读工商管理硕士的两年全日制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和做作业的时间为2  500个小时,假定他们每天平均睡眠7小时,那么,两年中,他们的非睡眠时间为10  500小时。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在这剩余的8  000小时里,他们在学什么呢?”

上述问题是魏德海管理学院的博亚特兹和其他课程设计者提出的。有鉴于此,有人建议,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学生就可以进行自我定向学习。当然,我们不必在所有不睡觉的时候都工作。情感能力的培养方式很特别,整个人生就是改变自己的大舞台,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

有一种现象称为“扩散效应”,即人们为工作而学习的技能也能扩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一位主管学会更好地聆听员工意见,回到家中与子女交谈时,他也能留意倾听他们的话。在某些公司中,扩散效应效果明显。比如,在3M公司,有一个培训项目的培训重点是降低对身体健康的损耗,这项培训能培养员工在工作场所和家中更快地恢复精力。



彼此帮助,共同提高


美国某一大型食品公司的副总裁是工程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智商高达125。公司总裁有意提拔他。可是,这位副总裁的弱点是暴躁易怒。如果他不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就不可能获得晋升。

这位副总裁不善社交,性格内向,喜欢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给下属下达指示,却不喜欢和同事面对面沟通。一到开会的时候,他极具攻击性,常与人争论,专横傲慢。于是公司请了一位咨询顾问帮助这位副总裁。这位顾问回忆道:“如果他不改掉自己的恶习,就不可能晋升。”

顾问为这位副总裁提供一对一针对性的帮助。他说:“我要帮助他意识到自己哪些时候容易发怒,这样他才知道怎样避免情绪失控。我教他像教练训练运动员一样,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也预先对可能发脾气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提醒自己:‘我不能再发火了。’当他火气上升时,我就给他示范控制怒火的技巧:我请他先绷紧全身肌肉,随后放松肌肉。这种方法叫作‘快速肌肉松弛法’。”

这一课程持续了几个月。最后,那位副总裁学会了控制脾气。这种一对一形式的情感能力培养课程在美国企业界日益普及,对才华横溢的员工,企业更愿意培训他们。公司有多种方法对员工持续性地提供培训支持,一对一帮助就是其中一种。培训期间,咨询顾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一对一的指导有助于受训者改进,不过,有人督导的讨论也是开发情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项目主管凯茜·卡拉姆在研究中发现,有顾问指导的导师制培训有两大益处:一是促进事业发展,二是提供辅导和咨询。

很多学习出自职场中的自然互动。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朱迪丝·约旦(Judith  Jordan)指出,任何人际互动都是练习情感能力以及促进彼此共同成长的机会。

尤其同事之间可以彼此互助,共同提高。同事们的优缺点可以互补,可以相互促进,帮助彼此改进。凯茜·卡拉姆说:“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安排同事间互相进行指导。例如,在贝尔大西洋公司,中层女性主管分成若干组,每组配一名高级主管,然后一起讨论工作中常遇到的难题。她们互相交流体会,讨论怎样解决问题。结果很好,她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可以更好地解决,更好的结果是她们最终培养了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导师或顾问的指导,不妨找个临时顾问,即找到一个有一技之长又愿意花时间帮助自己的人。这种临时安排与正式的指导不同,但优点是可以针对当前任务所需得到合适的指导。卡拉姆发现,与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一起工作,或是与能力各异的同事建立互助关系,最终自己能力也会大幅增强。

美国运通公司财务顾问分公司的情感能力培训,要求学员选择一起学习的伙伴。这个伙伴在学员回到原部门工作后,还会继续与他一起工作几个月,提供鼓励。卡农说:“大家都同意这种互相支持的安排。比如,在午餐时交流一番,或是定期电话交流。大家可以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也会讨论如果有些人忧心忡忡,过于武断,该怎么办等。通过这些安排,大家互相提供最新信息,提出建议和鼓励。”

上述的互助系统有助于学员把已掌握的情感能力运用到工作当中。现场指导是很有帮助的方法。卡农说:“假如你的搭档知道某个人惹你生气了,在你情绪失控之前,他会及时提醒你,让你做好心理准备,也会帮助你。如果像美国运通公司那样,让整个工作小组一起进行培训,大家回到工作场合时彼此互助就容易多了。”

在魏德海管理学院里,每10~12名学生分为一组,每组指配一名指导员和一名作为顾问的公司主管。此外,每个学生还配有一名辅导员。该辅导员是中层管理人员或高级专员。魏德海管理学院采取这种学生、顾问、辅导员三者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后备支持。



角色楷模


学习一种新的能力时,如果有一个榜样可供效法是最理想的。观察学习是基本的途径,如果有人充分表现出某种能力,那么他就是我们的活榜样。

因此,培训情感能力的教师本身就要具备很强的情感能力。身教胜于言传。有些教师说一套做一套,教导效果就不理想,反倒成了反面教材。如果教师是教电脑课的,这样没问题,可是如果培训师教授的课程是对人体贴、表现热忱,或是在办公室里控制脾气,那么,教师本身的修养就十分重要了。

卡普兰说,在JOBS项目中,“很明显我们需要具备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培训师。这是我们选培训师的基本条件,他们要先培训好自己。此外,为了保持培训师的能力,我们经常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评估并反馈意见。我们希望在整个训练团队中推行这种文化。”

通常我们倾向于仿效组织里地位较高的人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仿效他们的优点时,也不知不觉受到他们缺点的影响。如果员工总是与一个武断专横、动辄就训斥下属、骄傲蛮横的上司打交道,那么,员工也可能变得不容异己、刻薄粗暴。

在伊士曼柯达公司,一位管理者说:“以往在罗切斯特,大家住得很近。每天你会看到某些人,知道他们的作风,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或者受到他们好榜样的影响。这些好榜样知道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善于倾听,能赢得信任,受人尊敬。如今,大家分散住在各地,把自己孤立在小单元里,再也没有了看榜样学习技能的机会了。”

那位管理者接着说,由于缺少情感能力方面的好榜样,人们就要更留意观察公司部门内的员工,看看彼此可以怎样促进情感能力的学习。“我们已经制订了一个发展计划,来确保员工的技能可以得到发展,帮助员工成功。这些技能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能力或单纯的分析能力,也包括自我意识、影响力、赢得信任等领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