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第十二章 如何打造高情商团队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国际商务会议。会中,主持人问:“你们的组织有目标吗?”有2/3的人举手表示有。

主持人又问:“组织内每日活动是否与这一目标一致呢?”绝大多数人把手放下了。

组织目标与现实情况有太大落差时,难免会出现各样负面情绪,比如本位主义  [6]  、猜忌、愤怒,甚至绝望。一家公司即使获利良多,但是如果违背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在情绪方面就要付出昂贵代价,比如员工会充满罪恶感,感觉自己获利不当等。

高情商组织在树立的目标和组织实际运作方面要缩小误差。组织要有明确的价值观、文化、目标,才能发展果断自信的决策风格。

组织目标情感上的功能,是让员工知道大家都在为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努力。组织如果能提出有意义的衡量成功的标准(而不是只用利润衡量一切),对提高员工的士气大有帮助。

要想了解组织内共同的价值观,组织本身就要有自我意识。组织与个人一样,在情感能力方面也有优缺点,也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定认识。在组织内各阶层,组织情感能力的优缺点通过各级员工表现出来。

可是,很少有组织对自己情感能力进行认真评估。比如,组织是否知道愚蠢的管理者有时让员工敢怒不敢言,或者是否知道销售人员把公司的钱中饱私囊?许多组织也许认为自己正通过工作满意度、观察员工是否尽责等内部标准来考评。可实际上,这些常规指标无法衡量组织情感能力。

目前组织内广泛采用的评估标准起源是这样的:在玛丽莲·高英(Marilyn  Gowing)的指导下,美国人事管理局人力资源与发展中心制定了这套标准。问题在于,依据这套标准进行的调查评估真的能够反映这个组织的情商吗?

高英指出:“事实与想象有巨大的落差。”我们因此丧失了许多提升组织效率的方法。高英指出了以下落差较大的地方:


•自我意识  :解读公司情绪气氛怎样影响业绩。

•成就取向  :在大环境中为组织搜寻关键信息和机会。

•适应能力  :面对挑战或阻碍时的弹性。

•自制力  :在压力下不会恐慌、愤怒、惊慌失措而影响工作效果。

•诚信  :展现值得信赖的特质。

•乐观  :不畏挫折,继续前进。

•同理心  :面对客户或员工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对多元化态度合理  :把多元化差异看作机会。

•政治敏感度  :掌握经济、政治和社会趋势。

•影响力  :具有说服力,讲求说服策略。

•建立人际关系  :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部门间的关系。


上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我写到这点的时候,微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就感叹他们缺乏政治敏感度,所以才遭到美国司法部指控该公司垄断,结果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官司中。

不过,这些情感能力对组织绩效有多大影响,尚待观察。问题是:似乎也没人在意。

试想象,具备上述情感能力的组织优势为何,缺乏这些能力的公司又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会谈谈这个内容,也会谈到以下三种能力: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和成就驱动力。



盲点


这是一个炎热的8月天,海边来了一家四口人,拿着毛巾、玩具、游泳圈走在热得发烫的沙滩上。5岁的小女儿边走边喃喃地说:“我渴了……我想喝水!”父亲听得直恼火,向孩子母亲抱怨:“她从哪学来的这种腔调?”

接着,父亲转头对小女儿说:“你这样说话没有人会听的。”然后转身不再理会,继续往前走。

每个人都通过无数次类似的谈话,从家庭交往中学会了注意力和情绪的一套原则。


规则一:我们注意到某件事。

规则二:我们给这件事命名。

规则三:某些事我们未曾注意到。

规则四:有些事既然没注意到,我们就不给予任何命名。


上述原则也适用于组织。组织内部有一些集体经验(大家共同的感觉和经验)并未明说,好像潜规则,或只能在私底下说,而这就会成为组织的盲点。

这种盲点实际上隐藏着巨大危机。比如说,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一位交易员违规操作,一手遮天,无人监管,结果造成公司上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最终导致公司破产。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是农业界的巨头,该公司高管串通一气,联合起来限价。事情败露后,好几位公司高管遭到起诉。



组织如同家庭


职场上总有些可以讲或是不可讲的事,就像组织订下的隐形契约一般,身为组织成员就必须遵守这套隐形契约。比如说,你的管理者因为爱喝酒,几年前被降级,从此与晋升无缘。你只得和其他人一样,很自然地凡事都去找实际负责的副经理。

人们往往出于担心和恐惧才会缄口不言。想想看,组织内那些坦白指出问题所在的英雄们下场如何。研究人员曾针对这些组织内的英雄们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指出问题所在不是出于报复或是私心,而是出于崇高动机:恪守职业道德,忠于组织的大目标。可是这些人常常最终得不到雇主的感激。

通常这些人反而会沦为牺牲者,不是被“炒鱿鱼”,就是被迫害或遭到控告。因为他们触犯了公司不可言传的禁忌,其悲惨结果仿佛在告诉他人:要么同流合污,苟活下去;要么仗义执言,然后被赶走。可是,有时候连公司内部都对组织问题缄口不言,那么组织的存亡就受到威胁了。

这种组织盲点会产生许多令人沮丧的沟通障碍,一项研究观察到高层决策会议中的怪现象:下属们一致同意,为了取悦老板而聆听冗长的报告,太浪费时间。老板也觉得这些枯燥的报告没什么意思,而且有些事已经看过了。但是为了表示对问题的重视,又不得不装着感兴趣,结果大家都闷闷不乐。



坦诚建言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组织顾问卡尔·弗洛斯特(Carl  Frost)应邀到瑞典,与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一些生产小组讨论当年度的超长假期。弗洛斯特留意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延长假期是因为公司销量下降。该公司库存很多,市场需求不畅,导致生产线闲置。

弗洛斯特发现,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管理者对假期延长一事丝毫不以为然,甚至有点高兴。他认为还是应该提醒他们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沃尔沃汽车公司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正在逐渐退步:生产成本超过其他大厂家,每制造一部车的时间是日本厂家的两倍,海外销售业绩近年来更是萎缩减半。

公司面临严重危机,员工也前景堪忧,可是大家似乎看不出假期延长与公司未来有什么关系。

弗洛斯特认为,这种漠然的态度显示内部沟通不良,所以大家忽视了自身面对的情形与公司命运有什么紧密联系,他们也忽视了每个人对提升公司竞争力都负有一分责任。

要想避免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塑造坦诚沟通的环境,营造一种追求真相、愿意倾听各方声音的氛围。当然,要想达到坦诚建言的效果,首先要让员工消除担心受罚、被报复或被嘲笑的恐惧感。

根据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富》500强公司的调查,只有11%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坦率直言的员工会有危险”。中层主管中有1/3认为坦率直言很可能带来危险,基层员工则有半数以上认为有危险。

主管和员工之间存在如此巨大差异,这说明,上层决策者误以为自己掌握所有信息,而实际上,掌握了这些信息的人不敢冒险指出问题所在(尤其是掌握了不利信息的人更不敢指出)。主持上述调查的威廉·詹宁斯(William  Jennings)说:“员工往往认为内部管理措施有碍生产经营,所以不得不错误地‘编造一些数字’出来应付。”

据说百事公司前总裁韦恩·卡洛韦(Wayne  Calloway)面试新人时都会告诉他们:“在百事公司有两个原因(导致你)可能被开除:一是没什么业绩,二是说谎。但是最容易被开除的原因是为了业绩而说谎。”

卡洛韦以前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他绝不原谅下属隐瞒消息不上报,尤其是生意上的坏消息。如果有人及时通报消息,他会很感激那个人。因此,百事公司的员工都很坦白真诚。”

当然不是每家公司都如此,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主管告诉我:“在这里,说真话无异于自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