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后记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企业就像一个有机体,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死亡等不同阶段。公司也有自己的寿命。回顾以往可知未来,我们能够推测如今《财富》500强的公司40年后有2/3会消亡。

企业存亡体现优胜劣汰法则。我们看出,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具备高等的情感能力。

造成企业衰亡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场巨变,公司短视、急功近利,企业互相吞并,竞争对手推出新技术等。情感能力过低会威胁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缺乏情感能力,就好比人的免疫系统出毛病一样。

情感能力是维持企业健康和促进成长的营养激素。企业如果能培养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能力、成就驱动力、同理心、领导力、坦诚沟通等能力,那么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都会比别人更具竞争力。

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传统的生意方式已经不起作用了,高度竞争的经济局势时刻考验着每个人的应变能力。在以往的经济体制下,员工往往与管理阶层对立,而且单纯以技术赚取薪水。现在企业内的规则正在快速改写。以往的上下级关系逐渐演变成了复杂的网络关系,员工与管理阶层的关系由对立转化为合作,单一的薪资制度被复杂的奖金、分红、股份拥有权等综合制度取代。人们仅凭一技之长不足以维持金饭碗,如今的工作需要我们终生学习。

经济环境改变,企业要生存所需的能力也发生改变,想超越同行更不容易。情感能力如今越来越具价值。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员工必须积极进取,有首创精神,具有超越自我的动力,有越挫越勇的乐观态度。新的经济环境下,人们需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要与更丰富多样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同理心显得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上下级关系已经演变成了环环相扣的网络,团队合作更加受到重视,这时,传统人际技巧——建立人际关系、发挥影响力、互助合作等再度受到重视。

领导者本质的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趋势。下一世纪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现今领导者的能力必定存在巨大差异。推动改变、适应能力、善用多元化资源、团队合作等能力在10年前还不受重视,如今却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一代与未来职场


我们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准备好适应未来的职场呢?对我们下一代进行教育时,情感能力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孩子已经工作,那么就需要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了。当然,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重新审视何谓教育的基本内容了。情商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所以这与学校规定学习的文化知识是同等重要的。

世界各地的父母意识到,除了学校讲授的传统知识之外,还要更好地装备孩子。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社会与情感学习合作项目(Collaborative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在报告中写道,如今美国上千所学校共有150多种不同的情感能力课程。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类似的情感课程层出不穷。

也许最具远见的做法是,提倡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合作,提高整个社区的整体情商。举个例子,在罗德岛,人们主动将情感能力教育种子撒遍各地,包括学校、监狱、医院、精神疾病康复中心以及再就业培训项目等。

有远见的企业深知学校教育的素质影响未来企业员工的素质。可以说,公司鼓励员工接受情感能力教育课程,既是信誉的展示,也是一项务实的投资。如果学生在校时没有学好做人的基本技能,等他们成为企业员工时,公司就要为他们提供补救式的教育。我们很高兴看到企业与学校合作,促进情感能力教育,因为这对社区的社会生活以及全社会的经济繁荣有积极作用。



未来公司:临时团队


企业必须做到用人唯才,尊重员工的自主性,才能提高整个公司的情商。现在美国有77%的知识型员工说他们拥有工作时的自主权,而不必事事听命于上级。

这种趋势因电子通信的普及而日益流行。然而,具有自主性并非为所欲为,员工也必须表现出自制、信任感、自觉性等特质。由于人们如今大多主要考虑自己,很少为公司考虑,所以员工需要与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行,这就需要员工具备高情商。

拥有自主权的员工是未来职场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作用有些像免疫系统,好比四处移动的细胞,一旦得知发生紧急状况,就立刻集结成紧密的团队前去救援,任务完成后立刻解散。同样,企业内部也会因任务需求,将相关人才组成团队,在任务完成后团队成员就会各自回到原部门。事实上,娱乐业目前已经在运用此模式运作。可以预想,未来其他行业也会如此。

这种任务团队的领导者通常由具备特定才能的人担任,而非因循传统的管理层级,所以这类小组特别灵活多变。这种类型的临时编组在企业内部越来越常见。有些公司平时员工一起聊天,共同交流信息,彼此联系紧密,这正是为临时组建团队创建基础。

值得我们忧虑的是,未来的职场是否会越来越严酷,是否会压力越来越大,让员工产生不安全感,甚至丧失生活中的乐趣。不知在未来的现实世界中,我们能否找到令人兴奋、充实又能丰富生活的工作方式。



无论怎样


令人欣慰的是,情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就个人而言,在工作不稳定的现代社会里,提高情商可以增强个人的生存能力。

在各行各业,人们发现情感能力是可以评估和提高的,这说明增强情感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员工可以调整个人情感以满足公司的需求。

从个人角度来说,情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被定义、评估和提高。从群体角度来说,企业注重人际互动的调整,借此提高团队的情感能力。从企业角度来说,公司会把情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要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具体来说,企业会在招聘、培训员工,对员工业绩评估、晋升、加薪时会优先考虑情商。

当然,情商不是万能药,无法保证企业市场占有率或盈利的增加。企业本身就是高度复杂的,不可能用单一处方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不过,一切终究要回归到人身上,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他问题免谈。在未来,员工能紧密合作的公司将更具有竞争力,因此,情商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在目前企业内要体现情商外,在各种工作场合,或是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商都是我们必备的素质。这样,我们就能保存人性美好的一面和健全的思想,不至于走极端。不论职场如何多变,培养高情商不仅能让你更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你能充分享受工作与生活的乐趣。



附录一

情商


情商指的是我们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激励我们进步,并且进行情绪控制、左右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与学术能力和以智商为衡量标准的认知能力不同,却可以弥补学术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缺陷。很多人在校读书时成绩优异,但是缺乏情商,结果只好为那些比他们智商低、情商高的老板打工。

智商和情商可说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一个属于智力层面,一个属于情感层面,这两种能力发挥作用时涉及大脑不同部分的运作。智力活动与大脑顶部的新皮层密切相关,而情感中枢则位于大脑较深层的部位,在更深的下皮层。情商与情感中枢活动密切相关,并且与智力活动彼此协调。

霍华德·加德纳是智力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指出了智力与情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别。霍华德·加德纳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1983年,他提出了“多种智力”模式(multiple  intelligence),引起广泛关注。他列举出了7种智力类型,当中不仅包括为人熟知的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也包括两种个人能力: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1990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和现工作于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尔(John  Mayer)对情商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另一位情商研究的先驱者是以色列心理学家鲁文·巴昂(Reuven  Bar-On),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另一种情商模式。近些年,其他心理学家纷纷针对情商提出了不同理论。

沙洛维和梅尔这样定义情商:能监测并调整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善用情感能力引导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他们至今仍在不断完善情商理论,不过我对这套理论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容易理解、更实用。人们看过我改动后的理论模型,就能更清楚明白情感能力如何在工作场合发挥作用。我改写后的情商理论模型包含以下5种基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自我意识  :了解自己当前的感受,根据当前感受做出恰当选择;对自我能力有客观的评价,抱有根基牢固的自信心。

•自我调节能力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情绪不至干扰手头工作,反而能促进工作的完成;有责任感,为实现目标可以把个人愿望搁置一旁;能够从低落情绪中振作起来。

•成就驱动力  :善于运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倾向或愿望推动并引导自我实现目标,采取主动,努力进步。强烈的成就驱动力也有助于我们面对挫折仍锲而不舍。

•同理心  :能察觉他人感受,能够从他人角度看问题,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共处。

•社交能力  :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中涉及的情感问题,能准确认清社交时的形势和人际网络关系;与人打交道时左右逢源;为公司和团队运用自己社交技能开展说服、领导、谈判、处理纠纷等事务。



附录二

评估优秀员工的能力


工作能力有两种,因此显示工作能力的模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基本能力,就是人们完成工作时所需的那种能力,在特定工作岗位完成相应工作时就需要某些特定能力。我所见过的大多数组织在衡量能力时都着眼于这种能力。

另一种工作能力模式体现的是决定表现优秀与否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优秀员工所特有的,让他们从平庸的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这种类型的能力是工作中人们想表现卓越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比如说,在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人需要很强的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属于完成工作时所需的基本能力。可是要想在这个领域出类拔萃,还需要具备另外两种能力,就是进取心以及说服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情感能力。

尽管能力列表本身是很好的衡量指标,但从能力列表本身我们无法看出个人的良好表现所需的两种能力各占多少比重。其中可靠的数据莫过于有些人曾做过的研究,这些研究具体分析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每一种能力所占的比重。决定一个人优异表现时,如果按照重要性的比例来衡量,某一种认知能力可能是某一种情感能力的三倍,但某一种情感能力也可能是某一种认知能力的三倍。

为了更确切了解情感能力在优异业绩中所起的作用,我向波士顿的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的露丝·雅各布斯(Ruth  Jacobs)和韦辰(Wei  Chen)这两位研究人员请教。他们对来自40家公司的有关能力研究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借此评估什么能力把优秀员工与一般工作者区别开来。

结果显示,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优秀员工比一般员工的纯认知能力多运用了27%,情感能力却多运用了53%。换句话说,优秀员工在工作中多体现的情感能力是纯认知能力的两倍多。

这一结论与我的研究结果吻合(参看本书第二章),对于上述数据我感到很满意,这足以证明情商对于优秀业绩所起的作用。

以上关于情感能力重要性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关于工作中优秀表现的实证研究所揭示的一般模式不谋而合。相关研究的数据来自多种渠道。所有研究结果都表明,总体来说,要想有优秀的工作表现,情感能力比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所起的作用大得多。

例如,凯斯西储大学魏德海管理学院的博亚特兹曾针对12个不同企业内2  000多名管理人员、中层经理和主管进行了一次典型的研究。他列举出16种能力,这些能力使优秀员工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在这16种能力当中,除了两种能力,其他能力都是情感能力。

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全球研究与技术部负责人小莱尔·斯宾塞曾对优秀员工进行过一次更大规模的研究,所得结论与以上结论相同。斯宾塞针对286家企业、组织的员工能力进行研究。这286家企业、组织有2/3在美国,1/3在另20个国家。他分析的对象包括出类拔萃的主管或首席执行官等管理人员。研究对象的工作领域涉及市场营销、科学技术、医疗保健、政府、教育组织,甚至宗教组织。

斯宾塞在研究中锁定了21项关键能力,除了3项,其他能力都与情商密切相关。这三项能力是纯认知能力,其中有两项与智力有关,包括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三项能力是专业技能。换句话说,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关键能力中有超过80%的能力和情商密切相关,纯认知能力所起作用只占少部分。

美国人事管理局人力资源与发展中心主任玛丽莲·高英主持了一次研究,彻底分析哪些能力决定了联邦政府中优秀工作者与一般工作者之间的差别。在我的请求下,史密斯学院劳工经济学家罗伯特·巴切尔也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具体分析了在各阶层工作的人当中,优秀员工所运用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各起到多大作用。

研究发现,对于采购员和秘书助理等处于较低职位的人来说,专业技能比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可是,对于专业人才或管理人才等处于较高职位的人,人际交往能力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更能决定谁是优秀员工。在较高职位工作的人,职位升得越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就越大;人际交往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有出色表现。

在我的请求之下,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的小莱尔·斯宾塞和韦辰又进行了一项针对领导者情感能力的研究。他们针对15家跨国公司的300多名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的区别主要在于6种能力,分别是感召力、团队领导力、组织意识、自信心、成就驱动力和领导艺术。

戴维·麦克利兰也对高层管理者中表现优异的人进行过研究(本书第三章有所论述),结论相同。这些能力说明了情商的重要性,证明了从自我意识和成就驱动力再到社会洞察力和社交能力等众多情感能力的价值。在他们的研究结果中,只有自我调节能力没有提及。但是有57%的优秀员工都具有与自我调节相关的能力(在其他研究中,自我调节能力也被视为杰出人士必备能力之一)。

虽然优秀领导者与一般领导者的差别不在于专业技能或是智力水平,可是优秀领导者却表现出了一套认知能力(模式识别  [7]  和全局观),与一般领导者相比,他们在这套能力方面比别人多运用了13%。不过,优秀领导者演绎和逻辑推理能力表现得并不突出,与一般领导者相比,他们在工作中运用演绎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频率要少12%。有些研究人员在其他研究中也发现全局观思维至关重要。

[7]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也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注



附录三

性别与同理心


一般而言,女人比男人有更多机会练习某些人际交往技巧,至少在美国文化里是这样的。父母更留意培养女孩以恰当方式表达情绪,培养她们分辨情感细微差异的能力。那么,这是不是说,女人的同理心一定比男人更强呢?

一般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亦非绝对。人们通常认为女人天生就比男人更善于体会他人的感受,这点是有科学根据的,但是在工作场合却明显是例外,不存在男女差异。例如,人们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时,或是与人冲突想要弄清对方潜在想法的时候,男女的处境都一样。

在性别差异方面,一般可以留意的是:在任何时候,如果将男女两性分成两大组进行心理学方面的比较,就会发现两组的相同之处总是多于差异之处,男女的曲线图中绝大多数部分都是重合的,只是存在一些微小差异。这就是说,统计数据显示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可是,虽然平均而言女性在某些情感能力方面更强,但是仍有某些男性在情感能力方面强于大多数女性。

现在看看关于同理心的研究数据。针对同理心而做的许许多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错综复杂,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清晰。有研究显示,女人是否比男人表现更出色取决于同理心。至少在西方文化中,女人更倾向于为他人着想,很乐意将心比心。当某人感到痛苦或高兴时,女性很容易也体会到同样的感受。研究数据证明女人确实比男人更容易体恤他人的情感。

与男人相比,女人更善于察觉他人瞬间出现的情绪。有人使用非语言刺激感受性数据表(The  Profile  of  Nonverbal  Sensitivity,缩写为PONS)进行测量得出了这一结论。该表是我在哈佛大学的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现任教于美国东北大学的朱迪思·霍尔(Judith  Hall)一起制作的。在测试过程中,被试会看到很多简短的视频片段,视频中的人们流露出某种情绪反应(例如,某人得知自己中了彩票,或是心爱的宠物死了)。这些视频片段经过处理,所以被试听不清视频中人们的谈话,不过能听见语调,也能看见他们的面部表情。经过数百次的研究,罗森塔尔和霍尔发现,在猜测视频中人物的情绪时,女人整体而言在80%的时候比男人表现得更好。

可是,当视频中人物所流露的情绪复杂而又难以控制,不像一般面部表情那么容易识别时,男女解读情绪的能力不存在差别。人们更容易控制基本的面部表情,却不容易控制自己讲话的音调、肢体语言或是瞬间掠过脸部的“微情绪”。对方情绪表露越多,男人越能准确识别对方的情绪。在许多场合,人们刻意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在商业场合更是如此,这时能捕获对方情感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日的商务场合(比如销售或谈判)中,男女在同理心上几乎不存在什么差异,在这些商务场合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能控制自己情感信息的泄露。

如果考虑同理心的另一个层面——觉察他人具体想法的能力——根本不存在性别差异。越是复杂的工作,就越需要准确了解对方的情感和想法,这时就需要一起使用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有些人研究同理心准确度时所采用的方法,不是让被试只看一个视频片段,然后在被试看到一个情绪反应后请他们去猜当事人的感受。相反,被试要看整个谈话的录像,并且推测当事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内在的想法(也包括当事人的感受),然后研究人员把被试猜想的与视频中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对比。在这项研究的一系列的七个不同测验当中,女性和男性的表现差不多,也没有证据显示女性在同理心的直觉方面占有先天优势。可是,研究人员又做了一系列测试,并暗示,同理心是女性身份的明显标志,他们促使女性被试证明自己具备同理心,测试结果明显与之前的不同。结果是,女性被试在同理心方面的优势再次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想要变得更具同理心的动机推动她们表现出更好的同理心(这或许是因为她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实际上,有文章曾分析过关于男女差异的研究数据,并声称男女在同理心方面具有相同潜力,只不过女人比男人更愿意运用同理心。该文章又说,某种程度上,男人更愿意让自己看起来有男子气概,而不愿意显得敏感,因为那是软弱的标志。同理心的主要研究人之一威廉·伊克斯(William  Ickes)说:“有时在社交场合男人看来感觉迟钝,这也许是他们为了表现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故意做出来的,与他们实际具有的同理心无关。”



附录四

利用多元化优势


早些时候,有些人晋升少数种族的员工,让他们担当要职,尽管这样安排的人动机良好,可是结果并不成功。很明显,正如我们在第七章提到的一样,这是偏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过,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多种族员工的优势。

克劳迪·斯蒂勒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专门研究偏见对人的影响。对于影响少数种族员工工作表现的情感因素,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据此,他开发了一项称为“智慧策略”(wise  strategies)的培训项目,这个项目足以改善情感因素对少数种族员工的负面影响,结果令人鼓舞。举个例子,密歇根大学的某些黑人学生参加了他为期10周的培训项目,结果在大学一年级时比其他黑人学生成绩更好。以下是斯蒂勒培训项目的部分内容,很多公司也运用同样方法使各样员工在工作场合感到自在。

领导者态度积极乐观  :公司内培训者或管理者要对可能受到偏见负面影响的人给予能力上的认可。

为员工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说明领导者相信员工的潜力,也表明领导者看待员工时没有偏见。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安排挑战度适中的工作,不能过于困难叫人灰心沮丧,也不能太简单,否则反而让员工以为领导者对他有偏见,认为他们没能力做好一般工作。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应该让员工明白,技能和能力都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竞争能力也可以逐渐增强。这点很重要,因为传统的偏见会认为某个人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与他所属的种族或是性别等特质有关。

让员工有归属感  :偏见会产生消极影响,受到偏见的员工会认为“我不属于这里”,也会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不过,让员工有归属感的前提是,他真的具备做好这份工作的能力。

重视多样化的观点  :在企业文化内明确表示承认多元化意见的重大价值,这样做等于给受到偏见威胁的员工吃了定心丸,等于告诉他们:在这个企业里,偏见毫无立足之地。

树立榜样  :有些群体的人受偏见影响,可是这个群体内的某人如果做得很好,这就发出了强有力的暗示信息——在这里,传统的偏见不是通向成功的阻碍。

通过问答方式给予反馈并建立员工的自信心  :领导者经常与员工进行对话沟通,而不是对他的业绩轻率下定论,就很容易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在与员工的对话过程中也尽量不强调他们做得好还是差。这种做法可以强化领导者与员工之间“指导者”和“被帮助者”的角色关系,同时也将员工因早期失败而遭受的感情打击降到最低限度。这种策略很有效,因为随着员工取得大大小小的成功,他会逐步建立自信,肯定自我价值。



附录五

培训中的其他因素

情感能力评估续篇


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评估标准。人们往往喜欢美化自己,所以自我评估难免会出现明显的偏差。谈到评估情感能力,要考虑一个问题:一个人如果缺乏自知之明,没有自我意识,这样的人能否准确评估自己的优缺点。自我评估很有用(但也需要当事人态度坦诚),不过,前提是人们相信自我评估的结果会起到正面作用,否则,自我评估后的评价就显得缺乏可信度。

设计自我评估测试的人通常会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或陈述句,每个问题都有测谎作用,如果一个人想刻意过分美化自己,通过这些问题就能看出来。比如说,问题或陈述中有一项可能是“我从不说谎”,参与测试的人可能认为这一论述符合自己的情况,这就暴露出他的问题了。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这些测谎问题通常能将刻意伪装自己的人暴露无遗,可是,如果一个人因为缺乏自知之明而不能对自我有良好认知,会造成无意的欺骗,通过这些测试问题是显示不出来的。

苏珊·恩尼斯是波士顿银行行政发展中心负责人,她告诉我:“自我评估的用处多大要看目的何在。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公司在这次评估中担当什么角色,相关评估数据怎样搜集并使用?’人人都想让别人高看一眼,这种心理影响人们评估时的答案。你也希望自己看来很棒,对吧?”

恩尼斯说:“如果自我评估的内容和答案只有当事人和他的培训者知道,对外绝对保密,公司其他人看不到,公司也不保留,那么不管当事人怎样缺乏对自身的认识,都会更坦诚,或者说尽可能坦诚地回答自我评估问卷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由公司内其他人对当事人进行评估,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公司员工彼此评估时如果牵涉办公室政治,结果就很不好。比如说,我们运用360度全方位评估反馈的方法让公司人员进行互相评估,可是评估结果却不一定能充分反映被评估者的真实状况,因为牵涉办公室拉帮结派而引发的各种隐形冲突,属于不同派系的员工可能借着评估的机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又或者朋友之间可能互相给好评,借此增进友谊。

由于企业内政治氛围的影响,有些有权势的人可能插手其中,所以公司高层的行政管理人员可能很难获得关于员工的坦诚而公正的评价。在第四章我们谈过,有的人渴求成功,可是这样的人有时想把自己描绘成毫无缺点的人,甚至对自己有些崇拜。公司高层领导者一般很难看到员工的真实信息(包括负面信息),部分原因是他们身居高位,与下属缺乏密切来往;部分原因也是,下属不想把自己的负面信息透露给上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某种程度上,任何的评估结果都能多少反映出被评估者的状况。因此,从多个渠道获取评估信息可以避免评估结果误差过大,因为一般来说,即使一个人受到个人情绪或是政治因素干扰而提供不切实际的评估结果,毕竟其他评估方式可以起到平衡作用,使最终评估结果更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