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思维盲点:任何人都会有的思维误区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思维盲点:任何人都会有的思维误区

第七章 超脱现实:形而上思维的困境之源

书籍名:《思维盲点:任何人都会有的思维误区》    作者:威廉.詹姆斯



“形而上学”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词汇,它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就是指静止、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也是大多数人都了解的;另一种就是指盲目探究宇宙的根本那一部分,也就是研究本体论,以不切实际的、超验的理论去解释世界。在19世纪,形而上学是当时的学者普遍会犯的错误,而实用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哲学的牢笼,使人们的思维跳出了误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矛盾逐渐加深,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在辩论会上争得面红耳赤,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也各成一派,互相唱着反驳对方的歌谣。这些学者都想把我拉到他们的阵营,而我却认为,他们的分歧和矛盾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以我们现在的认知,世界的本源根本无从研究,逻辑分析的真伪也无法辨别,整天坐在图书馆里翻阅典籍的大哲学家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规律地生活。造成这些不和谐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没有目的性,不知道研究这些事物究竟是为了什么。

实用主义另辟蹊径,以效果为标准,跳出了无休止争论的怪圈,要想深刻地了解它对人们思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就必须从其他流派的弱点和实用主义的先进性说起。



1.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激烈博弈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两个哲学流派,在实用主义出现之前,两者的争斗长达一个多世纪。截然不同的流派产生截然不同的思维,进而指导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直到今天,我们周围仍然存在不少的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我会详细剖析两者的本质,并找出它们的异同,使人们有更清楚的认识。

所谓理性主义,就是承认一个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理论来源的哲学理念,理性主义并不承认感官系统的感知能力,或者认为感官系统在理性之下。而经验主义则与之相反,它认为人类的思维来源于经验,所有知识的获取也基本来自于经验。

在对两者进行对比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理性主义中的理性和经验主义中的经验具体指代什么。理性的普遍意思就是通过评估、判断、认识等方法,通过围绕目的的各种论据和论点,在逻辑推理的帮助下获得结论。而经验是指人们同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进行接触,通过感官系统获得的对于事物的认识。通过概念可以得知,理性主义的特点就是由内及外,通过体悟和思考达到了解外部世界的目的。而经验主义就是由外及内,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来获得直观的认识。

要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到底哪个先出现,我们不得而知,据说都是源于古希腊哲学。著名的希腊哲人泰勒士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他有几个重要的理论,认为水是万物的基础。他觉得世界上存在无数种物质,这些复杂多变的物质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世界,而这个整体世界的基础组成元素就是水。泰勒士能做出这种判断靠的就是理性,体现了人类思维的超越性和整体性,并揭露了事物的普遍规律。正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什么地方普遍被认为是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泰勒士算得上是理性主义的开山鼻祖,他的功绩就是使人们相信理性可以认知世界的本源,使哲学抛弃了在远古时期将信仰寄托于神魔鬼怪的传说。

泰勒士虽然在当时被尊为圣人,但他的理论在现在看来却是明显错误的,不管他将世界认作什么——如水、火、风、土,抑或是其他物质,他的理论都是不全面且没有任何论据的。理性主义注重理念,但这个理念从何而来,也是理性主义者无法解答的。在这个硬伤的影响下,古希腊的理性学派总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不定,在他们标榜的绝对理性的思辨中仍然有感性的影子。黑格尔认为,泰勒士所说的水是以精神方式组成的,不是作为感官系统而被觉察到的。很快,人们就围绕“水是由感觉产生的还是由概念产生的”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很多人认为,泰勒士所说的水没有完全摆脱感性;而经验主义正是抓住这一点对理性主义进行抨击,并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最初并没有被哲学明确地划分,事实上,二者的区别在后来变得不那么明显,后来的很多理性主义者都承认了经验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这比以泰勒士为首的老一辈的理性主义者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的极端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各种公式和推论等,随后再依靠这些基本法则,计算推理出其他知识。这类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具备的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单纯的推理得到。这种理论在古希腊曾风靡一时,但随着古希腊的灭亡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个理论的漏洞逐渐暴露了。

可惜的是,理性主义者并没有及时注意到这个缺陷,反而更加机械地坚持理性的思维,他们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分为普通的、易犯错误的思想和永恒的、已经被证实的真理,并在它们之间划出严格的界限,且声称,五官的感觉所生成的经验只是代表了世界的表面现象,而这些表面现象会使我们被蒙蔽,从而背离事实。所以,这种通过五官产生的经验并不是真实的,也无法被认为是知识,更不可能是真理。作为一名合格的理性主义者,应该坚定地放弃自己的感觉,专注于运用各种理性的推理、判断和计算寻找真正的知识。另有一批极端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很多知识都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从外界获取,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对体内的知识进行挖掘和发现,也正因为存在体内的这种先验的真理系统,现实中那种短暂的、渺小的经验对知识的获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正当理性主义陷入一个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站出来改进了理性主义,他吸收了很多经验主义的理论,提出只有一小部分真理可以通过单纯的判断、计算或推理获得,如数学、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而其余的知识则需要通过生活中的积极探索和感知获得。也就是说,笛卡儿是一位重视经验的理性主义者。后来,笛卡儿改进的理性主义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出现了休谟、康德等哲学大家,他们进一步深化了理性主义,使其核心思想得以保存。

与此同时,经验主义内部出现了斗争。其中,一部分激进经验主义者自成一派,走了当初极端理性主义者的老路,认为人类一切认知的来源都是经验的作用,正如每一种事物都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到它们的本源,所以,人类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天赋。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感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理性思维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理性思维得到的知识是间接且抽象的,而抽象所带来的就是空虚和不可信。这就会偏离真理。极端经验主义和极端唯名论总是一对好兄弟,二者都拒绝抽象,否认存在普遍的理论和概念。例如,经验主义者穆勒认为,数学公式也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因为真理也是在经验中被总结和发现的,因此它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真理,甚至会很快被新得到的真理代替或修改。

经验主义的片面性导致了很多学者重新思考理性主义,并试图从理性主义中寻找能够利用的知识或理论,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是在这种温和的斗争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工业革命前期,很多哲学家通过实验科学证实了感官系统在认知事物上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又没有陷入其中,因为他们仍然承认理性的思维和认识同样很有必要,只是有主次之分。所以,他们主张将感性和理性有机融合,并运用各种实验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如此才能避免片面的认识,并推动认知的提高。紧接着,笛卡儿的天赋论和唯理论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

从激进中冷静下来的经验主义者们在完善论据之后,重新肯定了经验的重要性,并指出知识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遗传和本能的作用。因为所有的知识可以看作是一种理论,而一切的理论又可以分解成简单的理论。而且,最简单的理论无法再分割,如同直线是直的一样,是构成知识的固定不变的要素,而所有的简单理论都是由我们的感官系统获得,即经验的结果。经验主义者处理简单理论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将若干个小理论融合,形成一个大理论;二是把两个理论并列起来分析,作为互相联系的两个理论;三是把这个简单理论和与其同时存在的理论区分,形成一个普遍性的理论。这个思维方式接近完善,片面的理性主义很难将其驳倒。至此,经验主义占据了哲学的主导地位,并被大多数人接受。

从很多角度来说,经验主义都要先进于理性主义,至少经验主义从来没有输给过理性主义。到了现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争论主要停留在天性和经验上,再有就是本性与教养。虽然支持经验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但也有为数不多的优秀学者指出了经验主义那并不太明显的漏洞。例如,有人发现人类语言中的很多句式都具备先天的特点,并指出语言的基础是直觉而不是经验,即把语言看作一种基本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的独立的逻辑系统。还有的学者认为,认知发展过程由逻辑的形式开始,而不是起源于环境。总而言之,人类认知事物需要内部精神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方能正确揭示其中的关系。经验主义者在吸收理性主义理论的同时也为此做出了努力,但依然解决不了根本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