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们要自学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我们要自学

5.6 回归主流社会

书籍名:《我们要自学》    作者:张玳


这一整本书都在谈论自学,但也许你会说,你自己虽然高中辍学,但还是大学毕业了,似乎没有太充分的说服力。虽然我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重回主流社会”,并非我主动,但我其实挺庆幸他们当时做了这样的决定。在中国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不管你采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自学,有着怎样的才干,一纸文凭仍然是相当重要的。基于此,在这一节里,我们就专门来谈谈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年轻自学者如何回归主流社会。

必须要说的是,我其实很怀念学校里的时光。并不是说学校里有多少让人难以忘记的青涩回忆,而是说学校其实相当于给了你大把自由的时间来学习你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这样长的时间段,这样小的压力(相对来说),这么多的自由时间,如果都能利用起来,其实在你走出学校那一刻,你应该已经相当有成就了。

我们这样来算吧,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一共十六年的时间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属于义务教育,需要交的学杂费不高,而且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些费用的压力很少能压到自己头上,都由家长承担了。

大学更是如此。对于英国和美国的很多大学生来说,上大学是投资,是要借钱来读的,家长不会承担这个费用。读完了之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一屁股债,欠个两三万英镑或者四五万美元的并不在少数。而中国的大学生则轻松不少,因为对于中国的很多家长来说,负担大学学费是相当自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对于很多小孩来说,这么十六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没有经济压力,在家长的保护之下,不怎么接触现实社会的情况下度过的。每天做什么呢?早起,上课,放学,做完作业,就全是自由安排的时间。每年还有两次长假。

这么多的时间,如果都利用起来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想都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住在象牙塔里,没有现实压力,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简直就是最接近超人的时代。

不过等等。你也许会说,学校里还有那么多课要应付,那么多试要考呢。好吧,我这里就跟大家简单讲讲我发现的应试教育的漏洞吧。

在我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尝试告诉我,这个体制,考试,是唯一的道路。这些东西其实是非常好的,对你有好处,只不过你不能理解,你还太小。这造成了我对整个体制的憎恨。其实你完全不必这样想,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你学习你自己想学的东西的妨碍。你的目的,就是花最小的力气,熟悉它的规则,然后顺着它的规则走,迅速满足它的需求(考试高分),然后剩下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标准化的考试其实想考高分是相当容易的,因为答案大部分都是限定好的。知道了这一点,要解决它就简单了。首先,别对它反感,我发现一旦你反感一个东西,就很难把它做好了。然后,你的目标就是尽量多地背诵,按照它的规则来背诵。

比如说语文,基本上老师都会有标准教案,告诉学生,哪一段话,描述的是什么中心思想,表达的是什么中心意思。你不用动脑子,就把这些一股脑背诵下来,就行了,考试的时候照填。不管是历史、地理还是思想政治,都是如此。

知道了背诵的内容之后,方法就很简单了。我们只需简单地学习运用一下各种“记忆术”就可以了。基本上所有的“记忆天才”都使用了某种记忆术,熟能生巧,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玄妙。

利用记忆术来对付考试

轻松记忆大量信息的核心技巧不外乎联想。要联想,我们就必须先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比如说,我们要记忆清朝初期的一些关键时间点: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  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

1643  年,顺治帝即位;

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1661  年,康熙帝即位。



怎么来记忆呢?  1616,可以想象成“遗留遗留”,民国人最爱说清朝的“遗老遗少”,所以,清朝的开始,其实就是“遗留”的开始嘛。36  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忆,有种说法说“皇太极”是因为满人发不准“皇太子”的音,所以转音而来,那我们可以说他的普通话可真是“三流”水准。43  的话,看看顺字就知道了,左边不就是个“三”么,那就好记了“是个三”,就是四三。李自成灭了明朝,明朝就“死死”了嘛。康熙幼年即位智擒鳌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幼年是什么,儿童嘛,儿童节什么时候,对了,“六一”。

记忆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不管你是谐音,还是顺口溜,总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然后丰富之,加以联想,就很容易记忆了。

除了联想之外,还有一些针对性的记忆方法。比如说,音乐符号中的休止符有两个很容易混淆,一个全休止符,一个二分休止符:

要分清楚这两种符号,我们可以采用《基本音乐理论》一书中的讲述的方法。全休止符看上去就像是路上的一个坑,而二分休止符则像是一个帽子。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坑”(hole)这个单词,就能知道“全”(whole,与  hole  同音)休止符了;而“帽”(hat)这个单词又和“半”(half)有那么点类似,通过它我们可以记住二分休止符。

按照这样的方法,所有抽象的数字和类似的年号、顺序、化学符号等,都可以很容易地记忆。如果还能编成一个很古灵精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那就更不容易忘记了。

这些记忆的方法都利用了人类记忆的一个特性,那就是记忆具象、流程化的东西比较容易,而记忆抽象、相对独立的东西很难。如果要硬记抽象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必须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不仅无聊,而且衰退非常快。如果忘记某部分信息,也很难想起,因为人无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反之,如果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把相互独立的东西用一个流程或者故事串起来,则即便忘记,我们也能很快地通过联想来尝试推理和回忆。

记忆术的问题在于回忆速度稍慢,因为人必须先回忆具体的东西,再关联想起要记忆的抽象的东西。这就像是先找到装东西的盒子,再打开盒子来拿东西。不过,通过反复地使用和锻炼,熟能生巧也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这种简单的记忆术和考试简直就是绝配,因为在考试时你有(相对)大把的时间来进行回忆,可以从容地答卷。

也许你会问,那作文呢,作文总不能背吧?这就更简单了。世面上有很多参考书籍,老师一般也会给出一些范文,你只需要把这些参考书和范文进行一下横向对比,就能摸清楚考试想要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看到什么。顺着写就行了。他们喜欢举例,就举例,喜欢一中心思想带一系列论据,你就照做。也许这样的做法不能得满分,但得高分绰绰有余。

还有数学。中国的数学教育看似高端,赶英超美,但其实相当枯燥,模式也很固定。你需要背诵一些公式,一些固定的解法,并且要学会把应用题抽象出来。这需要一些锻炼,但其实只要摸到了门路,就很简单了——一句话说,就是它其实根本不需要你进行真正的思考,最多只需要把记忆中的东西进行一些组合就行了。

记忆术的相关书籍很多,这里就不做深入展开了,大家可以自行选阅。值得留意的是,有很多书把记忆术捧得神乎其神,但除非大脑或者智力特异,否则人要记住大量信息都离不开联想、关联、推导这些基本的点。

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要怀着抗拒的心态来记忆,这样效率会很低。只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学我们想学的东西,只要用记忆术来对付了应试教育这一套,就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了。我们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来记忆,拿到不错的成绩,然后放放心心地学自己真正想学的。

当然,这里讲的是对待你不感兴趣的东西的态度。如果你本身对某些学科感兴趣,那我相信你肯定能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拿破仑说过,为兴趣而战的男人比为权利而战的更卖力。我深以为然。

总的来说,一个真正优秀的自学者是不惧怕学校摧残的。在中国这个社会,即便你有优秀的学习能力,但是回归主流社会,做一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情(比如拿个文凭),还是比较重要的。希望所有的自学者都能越过学校这个坎,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这段没有现实压力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