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26 Door in the face(让步交涉术)

书籍名:《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作者:樱井弘


“能拜托你帮我买点东西吗?”

“这样啊……那么你帮我打扫下浴室,行吗?”

拜托别人做事的时候

——先放出干扰项,然后再挑明真正的意图

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时,常用的一种经典方法便是被称为“door  in  the  face(以退为进)”的让步交涉术。

直接提出X要求有可能被拒绝,那么就提出比X更难以被满足的Y要求来让对方先拒绝一次,之后再提出X的时候就会带给对方“这点小要求总该满足我吧?”的感觉,对方往往就能很干脆地答应下来。让步交涉术其实属于人心诱导术的一种。

在职场上运用时大概是这样的:

同事A:“我说,能帮我寄这么一大堆东西吗?”

同事B:“啥(笑),这看着有点可怕啊。”

同事A:“那下周能代我……到巴西出差吗?”

(要求Y)

同事B:“那可是地球的另一面啊(笑)。不行啊,下周已经约了好几个很重要的会面。”

同事A:“我想也是。啊,糟了。其实呢,有份资料要整理,但我还没动,等出差回来就到deadline(截止日)了。你能帮我整理一下吗?”(要求X)

同事B:“嗯……唉,没办法。整理资料的话,我可以帮你。”

实际上,这种技巧在心理层面钻了好几个空子。

首先,用“代替去海外出差”这样胡说八道的干扰项,给对方一种错觉:真正的委托“整理资料”与其相比显得没什么大不了。

其次,对方在拒绝了你的要求之后,会产生一种“补偿”意识(关键点在于当对方拒绝了你最开始的要求时,尽可能地展现出悲伤和惋惜的样子)。

再次,展现出用自己让步的姿态迫使对方不得不让步。

最后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和对方的关系没那么亲近的话,不要在刚开始就提出过于夸张的要求。

例如,商务交涉时突然提出不着边际的要求,会让别人觉得“这公司没有诚意”,从而很可能导致交涉失败。还有,在街角募捐时用“把钱包里的钱都给我!”和别人搭话,那简直像是在恐吓。调整好真正交涉内容和干扰项之间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door  in  the  face”交涉法威力过于强大,所以在外交场合或企业间谈判时大家都会有所防范,即往往会被熟悉此道的对方看破导致效果大打折扣。不过放在日常生活层面上还是相当有效的,今后应该还会继续被人们所使用吧。

拜托别人时的发问实例

◆  想让别人快点做完工作时的让步交涉

上司:“数据统计的工作,能在明天之内完成吗?”

部下:“欸?真心做不完啊……”

上司:“确实困难,对不住了。但三天之后能完成吧?”

◆  想稍微压压价格时的让步交涉

负责人:“报价单我已经看过了。能再低100万日元吗?”

销售:“不行不行。那样的话本公司就得自掏腰包补差价了,恕我不能接受。”

负责人:“原来如此……不过至少得把消费税部分给免了吧?”

◆  想防止孩子沉迷游戏时的让步交涉

父亲:“从今天开始,不准在家里玩游戏机!”

孩子:“坚决反对!!”

父亲:“那么你能保证一天最多只玩一个小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