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28 “好消息,坏消息”理论

书籍名:《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    作者:樱井弘


“虽然贵公司不愿意降低期望金额,但本公司还是会让天才工程师来主管这个项目。这样您觉得怎么样?”

想消除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时

——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

“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各位被这样问时,会选择先听哪一个呢?

关于这个问题,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两个博士生(Angela  Legge和Kate  Sweeney)进行了一番很有意思的研究。

根据调查的结果,“愿意先听坏消息的人”占到了75%。而与之相反,从传达消息的角度做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先传达好消息”的人占到了65%~70%。

从这些数字可以推测,很多人都具有“先听坏消息即使影响了心情,后面还有好消息来缓和一下”这样的自我保护反应。脑科学领域也有这样“人更注重后听到的事情”的说法,这和调查结果完全吻合。

从另一个角度想,传达消息的人愿意先说好消息的原因在于人更愿意把问题滞后。

对于社会上的优秀营销人员而言,如果同时有好消息和坏消息,那么他们从经验上判断会选择先传达坏消息,这样能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假设有人正在向你推销智能手机。

“这款智能手机,处理能力是旧型号的两倍,但价格是6万日元。你觉得怎么样?”

“这款智能手机,虽然价格6万日元,但是处理能力是旧型号的两倍。你觉得怎么样?”

后一种说法明显给人的印象要好得多,因为“两倍”这个关键词会留存在人的脑海中。

顺便提一句,这种理论对于伴生的两个正相反的消息是适用的,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时机做具体判断。

例如,我把夫人很爱惜的盘子打碎了,为了道歉,特地给她买了蛋糕。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告诉她“我把盘子打碎了,但是给你买了蛋糕”。不过,有时先把蛋糕端出来讨夫人开心,之后再提盘子的事情可能更容易得到原谅。

另外,纠正对方的行为时反而常用“先表扬再训斥”这样的模式。

像“我觉得你做得不错。不过,这个地方的收尾是不是不够老到?”

对于必须通过介绍相伴而生的好处和坏处来说服对方时,建议还是先说坏处吧。

不要说“爬上去了再掉下来”,而要说“掉下去了再爬上来”。

想消除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时的发问实例

◆  想延长交货期的时候

“说实话,交货期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产品完成情况据说非常好。要不要再等一等?”

◆  售卖瑕疵商品时

“这些产品之前做过展品,多少有些划痕,所以价格只是正常价的一半。不觉得买到就是赚到吗?”

◆  必须取消约会计划时

“这周末临时安排了一场高尔夫球的接待活动,下周三我可以调休,到时我们一起去盼望已久的游乐园吧,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