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6.17 为什么医院里换个便盆都这么贵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为什么住院费一直在涨?如果制度规定,病人住院和门诊的医疗费一样,病人肯定愿意住院。这样做就等于是在邀请病人住院,增加对稀缺的医院服务的需求,可以预料,住院费肯定会上涨。与在家养病相比,住院的病人当然能受到更好的照料,医生也能更方便地监控病人的情况。此外,保险公司通常能报销全部住院费,而门诊的花费却要部分自付。

医院的管理证明了沉没成本也是有用的。假设一家医院新增了200个床位,又购置了大量精密实验设备。一旦修建或采购完毕,相关的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但是,这并不等于它们对医院的管理者就没有用了。如果政府和私营的保险公司同意,按照医院给病人们提供的医疗服务的成本给医院拨款,如果医院能决定哪些费用可以纳入成本,那么每一美元的沉没成本就都能派上用场了。医院会以某种方式将成本分摊到每个病人的头上,这样既可以尽快地收回那些“沉没成本”,也不至于引起付费方的敌意。

这是对谁而言的成本?又是谁的收益?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执行某项政策,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问这项政策会使谁受益,成本由谁负担。如果医院拥有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获益的主要是医生;如果在这件事上惹他们不高兴的话,麻烦要由医院管理者承担;再如果政府、保险公司和慈善家们毫无怨言地承担全部设备采购成本,那么,尽管昂贵的医疗设备很少使用,医院也会采购,医疗费用也就涨得飞快。

近年来,给员工上医疗保险的企业向保险公司施压,要保险公司控制成本,保险公司又向医院施压,要医生们压缩诊疗费。保险公司也在尝试按特定病种支付固定费用,而不是医院说花了多少钱就照单全额报销。这给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带来了优化节约的激励,但有时却让患者不满意。既要对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又要使成本的膨胀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个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们。要想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想法,首先要认识到: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延伸阅读:正确地表述经济问题

现在给你做一道经典的题。三个人到一家汽车旅馆,开了一间房。总价是30美元,每人付了10美元。他们进了房间以后,总台的服务员发现钱收多了。他忘了今晚有特价,25美元一间。总台的服务员不能离开,于是他找来在客房值班的服务员,给她5张1美元的钞票,请她到房间去还给那三个人。她在路上想,三个人分5美元,该怎么分呢?她决定只还3美元给他们,因为他们又不知道钱收多了,剩下的2美元自己揣了起来。谁也没有察觉。

现在请看问题:每个人实际上付了9美元,3乘以9等于27。服务员藏起来2美元,一共29美元。但是那三个人一开始付了30美元,不是29美元。剩下那1美元哪儿去了?

把书合上。别往下看,直到你自己算明白为止!如果你15分钟或是20分钟还没想明白,再打开书往下看。(必须承认,本书作者之一花了差不多20年才想明白!)

当心错误的问题或误导性的说明

我们知道,有些老师会说:“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错误的答案。”尽管我们很不情愿,但我们还是得说,这些老师的看法是错的。上面的问题根本就是错误的问题。(根本就是在乱问,好比问:“蓝色的重量是多少?”)这个问题的问法就是故意要误导你,但是从这个故事的叙述来看,好像问得挺有道理的。这恰恰是问题的困难所在。“剩下那1美元哪儿去了?”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

房间的费用确实是25美元。那三个人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多付了5块钱。他们也的确从服务员手里收回了3美元。多付的钱当中剩下的那一部分到哪儿去了?

这才是正确的问题。现在你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钱进了服务员的腰包。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要举出这个问题呢?它和经济学并不相干。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涉及经济事务的分析的表述方式有问题,或者完全就是在误导人,这有可能是因为无知,也有些像上面的题一样,是故意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够看透那些胡说八道。我们会举三个相当平常的例子帮你提高功力。

当心类似“让数据自己说话”的误导

假设有人给你一组数据,如下表:

这个例子是虚构的,我们假设这些数据都是正确的。这里没什么花招。考虑到期间的通胀率,大学教科书的相对价格反而增加了。请注意,2010年较高的价格和较高的需求量。现在我们问:关于教科书的需求曲线,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别说我们这次又在问错误的问题。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你怎么回答。

如果你说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那你就掉进了我们的圈套。尽管问题是中规中矩的,但是,我们在叙述这个问题时提供的数据给人一种感觉,好像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数据从来不会自己说话。实际上,数据根本不会说话。就像我们在第1章里讨论的,经济学家运用理论是为了解释数据,从数据中发现意义。我们关于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求法则允许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吗?不允许(连垂直的需求曲线都不承认)。需求曲线在任何地方总是向下倾斜的。

把这一点记在心里吧。教科书的价格涨了,买得反而多,你应该怎么解释这些数据呢?现在是这样的:2000~2010年,教科书的总需求上升了,这至少可以部分地解释市场价格的上涨。在过去十多年里,学生人数已经大幅增加。当你看到人们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东西时,相比于认定“那些数据说明需求曲线必然向上倾斜”,需求的增加显然是更好回答。

当心二流的学术写手和只做预测的经济学家

有时候,问题不只是让数据自己说话。看看美国的报纸,你总是会看到一些信口开河的文章,就像下面引的一段:

近期的寒流继续给橘子市场带来灾难。在今后几周内,橘农会面临更加糟糕的局面。一些期货商预测,供给降低会使橘子价格上涨。但是他们还是考虑得不够全面。高价会降低橘子的需求,这对橘农来说是雪上加霜。需求一降,价格很快就会跟着降。橘农的处境真是相当凄惨:一方面是橘子减产;一方面是价格降低。市场不会原谅任何人。橘农要在这种双重打击中得以幸存,只有靠运气了。

我们希望你已经注意到了,记者在写报道时用了一种误导的方式,把市场说得像一个“不会原谅人的”人。这一点我们倒是可以原谅他。他的文章的其余部分才是真正有问题的,因为他使用了供给和需求这样常用的经济学概念来组织他的文章,文章又显得很自信,很有说服力。

供给下降的确会导致价格上升。可是橘子价格的上升并不像记者所写的会导致需求下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使需求量减少。这会缓解橘子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性短缺。但是,记者把需求量的下降和总需求的下降搞错了,这样一来,记者的预测就像纸房子遇到冰雹一样,根本站不住脚。(特别较真的学生,就像我们在第3章中提到的那个,可能会争论说其他条件已经变了。如果人们预期未来橘子会涨价,总需求实际上会上升,因为各家都想趁没涨价的时候多买点。)

需求(供给)的变化和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之间,经常会出现混乱,要时刻保持警惕。报纸和财经杂志读得越多,你就会发现得越多,信不信?(我们在第5章后面的习题中也放了两个。如果你还没有注意到,现在可能应该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这幅图说明短缺日益严重,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论证经济问题时,画图经常是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在这本书里就用了一些图。光是在这一章,我们在讲租金管制和税收归宿的时候就用了图。图形可以帮我们理解和预测某种政策的结果。报纸很少用图形,但是政策机构和智库却常常用。图6-4就是一例,我们来看一看。

图6-4 错误的石油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图6-4表示的是美国1950~2050年石油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两条曲线相交于2010年。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前50多年中石油是过剩的,但是在2010年以后,石油短缺会日益严重,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画这张图的智囊团于是就提出很多建议,说什么美国必须制定石油储备政策,避免发生石油危机。

但是注意,这张图没有提供石油价格的信息。尽管分析家给两条曲线标明了“需求”和“供给”的名称,但这两条曲线根本不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我们被耍了!供给曲线描述的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而图中的这两条曲线并没有显示出这些关系。

图6-4中所谓的“过剩”和“短缺”同样是误导人的。过剩的定义是在某一价格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而不是在某一时刻“供给”大于“需求”。市场上的价格在过剩的时候肯定会下降。短缺的定义是在某一价格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而不是在某一时刻“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上的价格在短缺的时候肯定会上升。

图6-4没能说明市场过程中的供求原理。它没有承认价格在市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同样的,对“石油峰值”的预测也类似(在石油峰值曲线图中,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供给曲线”会达到顶峰然后急剧向下,以此尝试说明石油产品最终减少,而需求曲线继续上升。因此,供应曲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会变得非常吓人)。

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当中石油需求的增长超过了供给的增长,其市场价格就会上升,以反映其边际价值和边际成本。不会出现日益严重的短缺,也不会持续短缺。相反,价格上涨会让使用者节约石油,寻找并发展替代品。



简要回顾

在本章中我们继续了之前的主题,探讨了游戏规则通过塑造激励,影响供给与需求的情况。

自由市场系统协调供求的特性,在灾难等极端条件下和平时日常事务中一样有效。所谓“敲竹杠”的现象,只不过是由于买卖双方计划的巨大变化,导致价格迅速上升而已。

当价格管制等手段施加于自由市场过程中时,人的激励会相应改变。当价格管制真正有效时,其会无意间破坏市场的协调。

价格上限是人为立法确立的最高价格。当在汽油或者房屋租赁等完全不同的市场上实行价格上限时,都会造成短缺。原先的价格竞争会被非价格或非货币形式的竞争所取代。人为订立的较低价格,并不能消除,甚至不能降低管制下商品的稀缺性。

价格下限,比如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或非技术类劳动力市场上的最低工资,属于立法确立的最低价格。如果其有效发挥作用,将会无意间导致过剩。对于农产品的过剩,一般是由政府进行收购,其间消费者付出了更高的价格,而纳税人承担了更高的税收负担,即财富从他们手中转移给了生产者。而在最低工资的例子中,过剩不再能被政府像农产品那样收购,而表现为工人失业。与自由市场下的工资水平相比,那些能够保住或者找到最低工资工作的人收入虽然改善了,但是失业的人就没有那么走运了。

对酒精和药物的禁令会迫使市场过程转入地下。在竞争过程中,那些犯罪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人会成为赢家。

没有任何经济学法则说生产成本决定价格。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可以由成本决定价格,或者让这两者分别由供给与需求决定,因为所有的费用都是由供给需求过程决定的。

通过不断调整相对成本以反映变化的情况,供给和需求过程设定了价格,以反映商品的相对稀缺并指示如何最经济地利用它们。

在一个商业化社会中,价格反映着相对稀缺性变化,并协调着人们的行为。

很多不同的人运用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时一知半解,或者误导了别人,揭露他们似是而非的故事,是经济学家艺术的一部分。



问题与讨论

1.价格管制是否使富人比穷人得到的少?地方政府实施租金管制的原因之一,是避免用价格分配稀缺的居住空间。管制成功了吗?纽约那些租金受管制的公寓里,住的都是相对富裕的人,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

2.有些城市制定的租金管制条例,旨在把租金的上涨限制在房东成本的上涨范围内。用本章讲过的思路来考虑下面的问题:

(1)如果有人愿意出600美元租一间公寓,那么房东如果以500美元的价格租给你,他的成本是多少?收益是多少?

(2)如果房东愿意让自己的公寓闲置、自己住或者让给亲戚住,但不收房租,那租金管制条例会对房东放弃出租的成本产生什么影响?

(3)当支持租金管制的人说,租金应该基于房东的成本收取时,你觉得他们脑袋里的成本概念是什么样的?

(4)分期付款体现了购买房产的成本。当存在租金管制时,房东如果想提高租金,通常可以把付按揭的钱算作正当的成本。假设某人想买一套公寓出租,什么因素决定了购买公寓的成本?

(5)当房东要求提高租金时,购买取暖燃料的成本总能被算作正当的成本。什么因素决定了燃料的价格?

(6)假设一个房东在邻近的停车场租了几个停车位给房客使用。如果对停车位的需求上升了,他可能就得多交停车位的租金。为什么当房东要求提高房租时,以停车场的需求上升为由更容易被房租管制委员会认可,而以对房子的需求上升为由反而不容易被认可?

3.西雅图有一处小船坞,租给船主使用。市政府估算了更新设施的成本,并把租金设定为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再有5%的收益,他们说,这会使今后三年的租金差不多翻一番。

(1)他们估测的更新设施的成本和出租泊位的成本有什么关系?

(2)在所有设施当中,最重要的是填充河口的海水,咸水与淡水在河口交汇,船坞就建在它上面。更换海水的预估成本是不是也得包含在价格里呢?(如果你认为,海水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免费礼物,所以不应该包括在内,那你最好回到第4章“问题与讨论”第9题,检查一下你的答案。)

(3)当政府公布租金上涨的意向时,他们估计泊位的使用年限是17~20年。这和出租泊位的成本有什么关系?

4.在ACME学院的宿舍里喝酒是违规的。为什么学生们愿意偷偷带进一两瓶墨西哥龙舌兰酒,而不愿意带成箱的啤酒,尽管学生们大多爱喝啤酒?

5.在电影《教父》中,维托·柯里昂(即教父)有好几项罕见的才能,从组织“家族”一直到打架杀人都很在行。那他后来为什么一门心思管理家族,雇别人来做其他事了呢?

6.成本和价格是什么关系?请分析下面四个案例:

(1)装备一条捕捞大马哈鱼的渔船要花很多钱。这是不是大马哈鱼特别贵的原因?大马哈鱼的价格和一条装备精良、专门捕捞大马哈鱼的渔船的成本是什么关系?

(2)人们在贫民区买食物要贵一些,是不是因为食品店要多收费,以弥补高犯罪率造成的损失?食品的价格和高犯罪率地区的保险成本有什么关系?

(3)美国政府对种植某些作物的农民实行价格支持政策,是不是因为种植这些作物的成本高?或者反过来,种植这些作物的成本高是因为政府给农民提供价格支持?

(4)用红杉木手工雕刻的红鹳要卖到150美元一只,如此值钱是因为要花很大工夫吗?人们花这么多时间用红杉木雕一只红鹳只是因为能卖高价吗?一个东西的价值是不是取决于人们对其生产过程的了解程度呢?如果这只红鹳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亲手雕刻而成,他会不会比你雕的更值钱呢?

7.一阵猛烈的飓风吹过一片人口稠密的地区,会刮破很多人家的窗户,使得对修窗者的需求急剧上升。如果修窗者提高他们的收费,那么各家各户修窗户的成本就会上升。但是,飓风是否增加了修窗者修窗户的成本呢?还是修窗者提价是在乘人之危、不当牟利呢?下面的问题会帮你想清楚。

(1)修窗者为什么能提价?

(2)谁最可能给修窗者施加压力,使他们提价?

(3)修窗者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边际机会成本上升的?

(4)为什么修窗者有可能不愿意提价?

(5)为了不激怒社区的居民,修窗者在涨价时应该怎么做?

(6)提价如何能使更多的人给社区居民提供修窗服务?

8.你的奶奶听说你在学经济学,就想借你的知识用一用。她正考虑卖房子,房子保养得很好,社区也逐渐成熟,她不知道该卖多少钱合适。你需要更多的信息:当初是多少钱买的?她说,房子是40年前买的,花了20000美元。请根据这些条件,给你奶奶出主意。

9.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杰克L.尼奇(Jack  L.Knetsch)和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做了一项研究,内容是人们在市场交易中如何使用公平概念。他们写了一系列论文,其中一篇题为“公平作为追逐利润时的一项约束:市场中应得的权利”。这篇论文报告了一次民意调查的结果,调查内容是人们评价企业行为时所使用的公平原则。下面是调查中提到的一个假想的情景:

一家食品店储备了够卖几个月的花生酱,有些在货架上,有些在库房。店主听说花生酱的批发价涨了,于是立刻提高了这一批花生酱的售价。

在被调查的147人当中,只有21%认为这一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其余79%都觉得这么做不公平。

(1)入库的这一批花生酱的批发价是沉没成本。如果一个卖主对于公平定价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一致,他的定价决策和批发价的高低有关吗?

(2)如果一个卖主持少数派观点,但是他知道顾客会发现他把以前进的货按照现在的价格卖,这时批发价的高低与定价决策有关吗?

(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常对一笔付出去的钱和一笔没收到的钱不做区分:两种都是成本。大部分公众会明确区分这二者,因为他们认为,卖方如果是为了收回批发的成本,就可以提价;如果只是为了消费者情愿出这么多钱,那就不可以提价。你能说明公众观点的合理性吗?或者你认为这是因为公众没有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0.依靠高额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医生在开业伊始就要大量还债。

(1)假设有三个刚刚开业的年轻医生:第一个是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开业之后每年要还9600美元,要还15年;第二个是父母出的学费;第三个是靠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和补助念下来的。你觉得他们在收费方面会有哪些差异?

(2)医学院的一位业务经理说,政府可以为医学院的学生出学费,这样人们看病的费用就会下降,因为学生毕业之后就不必通过涨价来收回他们的教育成本(加利息)。评论这一说法。

(3)上面那位经理认为“你和我”支付的诊疗费都要用来为新开业的医生还贷,因为他们还贷的钱是“执业的合法成本”。某一笔款项是“执业的合法成本”与不是“执业的合法成本”有什么区别?假设每个医生每年都要向所在地的黑社会交5000美元作为保护费。这笔钱是不是“执业的合法成本”?这笔钱会对医生收费有影响吗?

11.医疗资源不进行分配可不可以?1948年,每个英国家庭都收到一份宣传材料,说新成立的国有医疗服务体系将“为您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牙医和护理。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医疗服务,不论贫富、性别、年龄,除几个特别项目之外一律免费”。

(1)这一前卫的医疗保障体系在1998年举行了成立50周年的纪念会。这个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在价格为零的时候,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英国的实践证明,这个前提是错的。后来又有些国家建立过类似的医疗体系。它们无一例外地发现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短缺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2)如果每个人都能以零价格获得医疗资源,而且在这一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那么应该怎样分配医疗资源?

(3)你建议用什么样的制度来分配?

12.前面的正文提到,如果人们不需要付出代价就能得到宝贵的资源,比如城市里的公路资源,人们就会使劲用,直到资源的价值降到零。对于那些对边际的思维方式还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这往往会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的印象。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行事,以至于使得活动对于他们的价值降为零呢?他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为没有搞清楚降到零的是边际价值,跟总价值、平均价值不是一回事。假设你喜欢吃巧克力甜饼。现在是上午10点,你肚子饿了,正好有人路过,叫卖新出炉的巧克力甜饼。你问了问自己,发现有对巧克力甜饼的需求。一块巧克力甜饼最多卖3美元,在任何情况下你能吃的甜饼都不会超过4块(我们排除了存起来以后吃的可能性)。表6-1是你的需求表。

表 6-1

(1)如果价格为零,你每天吃几块?
(2)这样你每天获得的价值是多少?以美元衡量。

(3)甜饼的平均价值是每块多少钱?

(4)如果甜饼免费,甜饼的边际价值是每块多少钱?

13.图6-5画的是对医生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市场出清价格是300美元。

图6-5 对医生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1)如果政府支付所有的医疗费用,需求曲线将移到哪里?接下来市场出清价格会怎么变?(提示:人们在价格为零时会有多大的需求量?)

(2)如果政府承诺支付一半医疗费用,需求曲线和市场出清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提示:当医生收取的费用是300美元时,消费者支付了多少?在这个价位上,他们想购买多少?)

(3)如果政府支付80%的医疗费用,市场出清价格是多少?

14.Reason-Rupe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2/3的美国人对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每小时9美元最低工资非常支持。

(1)如果最低工资涨到每小时9美元,那么将非技术工作为一个整体,或将全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你认为他们的经济状况会变好吗?

(2)一些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要求将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20美元。这能从总体上提高贫穷工人的收入吗?

(3)为什么设定在20美元?如果他们要求50美元呢?这样每个人都会更加富有吗?

(4)尽管工会代表的是技术工人,不能从最低工资的增加中直接受益,但他们还常常要求更高的最低工资。回忆第3章,替代品价格的增加如何使商品需求增加,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非技术工人、非工会成员的最低工资提高,工会工人的工资也会增加?

(5)在《歧视黑人的国度》(The  State  Against  Blacks)一书中,经济学家沃尔特·威廉斯(Walter  Williams)观察到如下现象:

即使在繁荣时期,青年人的失业率也是一般劳动力的2~3倍。从全国来看,十几年来,黑人青年人的失业率是白人青年人的2~3倍。据悉,在一些大城市,黑人青年人的失业率超过60%。

为什么青年人,特别是黑人青年人的失业率这么高?威廉斯认为这是最低工资法直接导致的。你能论述一下这个观点吗?

15.对于价格“敲竹杠”这种说法,你真能给出一个有用的定义吗?什么时候需求引致的价格上涨会被看成是“敲竹杠”,什么时候不会?你的答案是否取决于看价格上涨得有多快,或者有多高?还是说取决于商品的类型?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时(即所谓的“房产泡沫”),为什么很多人乐意称其为“资产升值”,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