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0.11 污染许可证

书籍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


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出来又暂时放下的问题。我们问的是,在比较了减少空气污染的各种方法的成本之后,环保署有没有可能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法。我们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是为了先论证各种形式的具体指令,即“命令与控制”的方法,作为控制污染的手段一般来说都不如征税。通过征收排放税,我们让价格体系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有一个原因使得征税的手段不受公众欢迎,这个原因同样也让环保署难以采用成本最低的指令控制的方法(即甲乙停产、丙不受影响),即污染税被贴上了“污染许可证”这样一个名声不好的标签,听起来很像是官方对犯罪的许可。

但是,这绕开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或许愿意认为某些污染行为本质上如此令人厌恶,以至于应该被全部禁止;但是,我们显然不会对大多数现在称之为“污染”的行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人们所从事的带来污染的活动一般都会带来收益,有时还是非常大的收益,不论是对其他人还是对他们自己。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宽恕这类行为就是宽恕污染。在这里,“污染”这个词很可能误导了我们。历史上看,这个词带有强烈的道德含义,任何合格的字典都会指出这点。在经典文献中,污染行为会糟蹋整个社会。在这样的上下文中,“污染许可证”就像是允许犯下不道德行为或犯罪的许可证。但是显然没人愿意说房主生火取暖,将“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或犯罪。大多数污染应该被看作成本,而不是犯罪,因此如果成本低于正确计算得出的相关收益,污染就应该被“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