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如何实现 MECE 状态

书籍名:《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作者:高田贵久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语言层次终于归到同一平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开始在同一角度讨论遗漏和重复的问题。当语言层次在同一平面时,对你来说,用  MECE  分析问题就不会很难了,来自听话者“仅仅如此吗”的质疑也会消失。

既然已经进行了各种先期准备,接下来我会就“MECE  状态”展开详细的解说。


1.  使用架构

许多书籍中都强调:“要想避免遗漏,应该采用架构来思考问题。”所谓架构(Framework),是指“思考事物时的框架”。比如说,“A、B、C  构成一个整体”,其“框架”就是“整体=A+B+C”。在此举几个有名的例子。

5P  营销理论:该理论认为,营销策略一般是指产品策略(Product)、价格策略(Price)、渠道策略(Place)、促销策略(Promotion)、包装策略(Package)。

3C  战略三角模型③  :在确立公司战略及业务战略时,应考虑到三个关键因素(3C),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3C  是指:公司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ion)、公司自身(Corporation)。

产业竞争的五力分析④  :探讨竞争战略时应关注五种力量,即来自现有竞争者的威胁(Intensity  of  competitive  rivalry)、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来自替代品的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or  services)、来自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来自买方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迈克尔·波特)



此外还有描述企业整体活动的架构,如,麦肯锡  7S  模型⑤  、理特咨询公司的  SPRO  模型⑥  和  SPCO  模型⑦  等。AIDAS  原理⑧  描绘出了消费者决定购买时的心理过程,PDCA  循环⑨  则揭示了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等等。

上文中提到的框架都相当经典,很多都可以直接照搬,轻易达到  MECE  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有名的框架不过是帮助我们实现  MECE  状态的工具,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有些人不了解这一点,不顾具体情况如何,生搬硬套自己知晓的某个框架,效果往往不佳。

比如说,上文中提到的  5P  营销理论仅仅是用来描述营销策略的整体结构的。如果把这一理论强行应用于管理革新上,最终你可能会抱怨:“用  5P  营销理论分析我公司的管理课题,没想到得出结论说宣传推广方面出现了问题!”(在此请允许我赘言几句,5P  营销理论是从营销活动的角度展开的,并不是为了分类管理课题。)

要想避免被他人质疑“仅仅如此吗”,我们应该做到站在合理的立场和角度,从合理的切入点出发把握整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架构。


2.  避免遗漏

如果我们已经预先记住了多种框架,那么许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应用这些框架。然而若要做到所有情况下都能整体掌控全局,让听话者心服口服,单靠现有框架恐怕无法实现。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想象力,能够自己编织出崭新的框架。而这正是战略咨询师的必备技能。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咨询师们只是在大脑中无意识地处理各种信息,很少用语言进行具体的描述。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构筑出全方位、无死角、无遗漏的框架呢?

个人认为答案是“发挥六维度的想象力”。我们日常是在三维的世界活动。可是,除了眼前可见的三维世界,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三维世界。看不见的三维世界中,时间的流动是一个维度,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所发生的信息、电力、交易等物质的流动又是一个维度,还有一个维度是人们的心情和习惯(图  2-12)。听起来这个切入点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从笔者的经验来看,世上所有事物基本都可以用这六个维度把握整体事项。


图  2-12 发挥六维的想象力


让我们试着用六维度的想象力想象“5P  营销理论”。闭上眼睛,试想一下产品热销的情景。首先要有产品(Product),产品被包装的非常精美(Package),有客人前来卖场购买(Place)。这就是我们眼前可见的三维度世界。然后让我们扩大范围,想象时间和眼前不可见的各种物质的流动,在产品热销之前的那段时间,电视、收音机等会对产品进行宣传(Promotion)。最后,考虑到顾客的心情,产品被标上合适的价位(Price)。

如此这般,只要我们意识到了六维度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就能描绘出任何框架。千万不要仅依赖现有的框架。重要的是,我们要动脑思考,自己勾勒出崭新的架构,把握全局,避免遗漏。学会了这项技能,不论是在何种时候何种场合,都不会有人提出质疑:“仅仅如此吗?应该还有其他东西吧?”


3.  消除重复

现在还剩最后一步,那就是检查自己的框架中是否有重复的项目。如果只是“男和女”“吃、睡、玩”这类简单的事物,任何人都能一眼判定是否存在重复。然而如果是商务现场中出现的复杂话题和概念,就比较难以判定了。

前文第二个例子当中,乍一看去,我们很难判定“让大家认可我的专业度”与“在工作中做到独当一面”是否存在重复。而现实中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更难判断是否存在重复。为此,我想出了一个简单的查重方法,将其命名为“MECE  模型”(图  2-13)。顺便说一句,“MECE  模型”是我自己造的名词,并非通用术语。


图  2-13 MECE  模型的查重实例


为了判断是否存在重复,“MECE  模型”把两个命题分别排列在纵轴和横轴。纵轴和横轴又分别简单地划分为“是”和“否”两栏。把第二个例子套进去后,“大家是否认可我的专业度”被放在了纵轴,“我是否在工作中做到了独当一面”被放在了横轴。纵横轴均分为“是”和“否”两种情形,如此一来就组成了一个  2×2  的格子。每个方格都用来判定“是否可能”。

当纵横轴均为“是”时,即“大家都认可我的专业度,我在工作中做到了独当一面”。这种情况显然是可能的,因此右上角的格子画○。

倘若“我在工作中无法做到独当一面”,大家显然不会“认可我的专业度”,左上角的格子画×。至于其他两种情形则都有可能发生,左下角和右下角的格子都画○。最后发现,四个格子里有三个格子都画○。

看到这里,请大家联想一下以前在数学课上学习过的“集合”。假设把“大家都认可我的专业度”作为集合  A,把“我在工作中做到了独当一面”作为集合  B,集合  B  完全包含集合  A,两者的关系一目了然。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重复(图  2-14)。


图  2-14 用  MECE  模型查重


如此这般,查重任务告一段落。最后要做的就是消除重复的内容。既然我们已经发现  B  完全包含  A,那么只需提取出  B  当中不含  A  的那一部分—A  与(B-A)肯定不会重复。

举例来说,就是“虽然负责一项工作,但是并不专业”,换个词来形容就是“负责带领团队”。关于应聘理由,第二个例子可以做如下改动。

“我之所以想要应聘咨询公司的职位,是因为我想作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负责某项工作。具体而言,我想成为一名专业、自信的咨询师,带领客户及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完成横向逻辑


在“建立横向逻辑”这一章节,我指出考虑横向逻辑之前首先应关注“语言的层次感”。即使面对的是同一种事物,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立场角度、切入点互不相同,那么他们对事物整体的把握方式必然也会存在不同,如此一来就会造成“鸡同鸭讲”的局面。也正因此,许多人感慨道:“明明懂得  MECE  分析法的简单例子,可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请大家务必注意,当对方的立场角度以及思考的切入点与我们不同时,甚至有可能会远远偏离我们的想象。

当我们把语言层次归到同一平面后,便终于能够开始讨论  MECE  的问题了。这时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避免遗漏。为此,我们必须给“整体”下一个合适的定义。倘若未能正确定义“整体”,再怎么努力避免遗漏也是白费工夫。利用已有的知名框架来把握整体无疑是个轻松省事的好办法,不过,若要成功应对各种情况,最好还是自己动脑,勾勒出崭新的框架。

在勾勒崭新架构之时,我们应发挥六维的想象力。六维的想象力包括眼前可见的三维世界和看不见的三维世界。闭上眼睛,先想象一下眼前可见的三维世界,在此基础上想象时间的流动、信息等物质的流动、人们的心情等看不见的三维世界。按照这一流程思考,肯定能做到毫无遗漏地把握整体事项。

最后一步是消除重复。为此,首先我们应懂得查重。如果是简单的事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否存在重复。然而如果是复杂的概念,可以利用“MECE  模型”进行查重。发现概念之间确实存在重复之后,可以进行减法运算,找到另一个不重复的概念进行替代。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做到把语言层次归到同一平面,正确预想整体结构,消除重复,就能制作出完美的横向逻辑。一旦实现了上述几点,肯定不会再有人质疑:“仅仅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