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第 3 节 构建假说

书籍名:《精准表达:让你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    作者:高田贵久




何为假说


上一节我围绕论点进行了说明。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家应该明白了论点即是对方想知道的问题点。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三步,学习回答对方问题的方式。

当我们需要回答对方问题时,有些我们立刻就能作答,有些则需要调查后才能回答出来,还有一些问题则让我们完全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当对方问道:“竞争对手  A  公司去年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多少钱?”这时,我们的答案可能是如下四种:

1.“2002  年  4  月  1  日至  2003  年  3  月  31  日,A  公司总共投入了  91.6  亿日元。”

2.“具体金额我记不清了,不过我记得最新调查显示,该公司投入的资金高于我公司。”

3.“估计有  100  亿日元左右,我查一下看看。”

4.“不知道,我去查一下。”

让我们思考一下这四种答案。

首先,1  完全算得上是“答案”。也就是说,答案  1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精准回答了对方的问题,正中靶心。

其次,2  称得上是“启发”。虽然未能准确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指出了对方公司的研发投入高于我公司这一客观事实,回答的还算令人满意。

3  则是“假说”。虽然勉强回答了对方的问题,但是用了“估计”等相对主观的词汇,换言之,这只是回答者的猜想。至于正确与否则需调查后才能知道。

最后,4  暴露了回答者一概不知的状态,因此称不上是“答案”。

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假说”这个词语,比如,“思考假说”“在假说的基础上考虑问题”“从假说的角度而言”,等等。虽说如此,但很少有书籍说明假说的定义。请大家参见图  3-8,该图从概念上显示了“假说”与“启发”、“答案”之间的关系。所谓假说,是指针对论点做出的猜测性回答。下面我将更加详细地解释这点。



关于假说的三种误解


由于人们容易对“假说”产生三种误解,在此分别强调以下三点。


1.  没有论点就没有假说

如图  3-8  最下面“命中!”处所示,假说归根结底是指针对论点做出的假设性回答。因为论点是指对方想要知道的问题点,相应的,“假设性回答”就是假说。这里容易发生这样的误解,即大家明明没有讨论任何问题,有的人上来就讲:“我的假说是,日本这样下去不行”等。如果在场的人们正在担忧着日本的未来,并进行着相关的讨论,那么这个发言可以算是很好的“假说”。但是人们并没有讨论日本的未来,所以这种用法只是作为话题的引子,根本算不上假说。另外,有些资料开头就写道:“关于本公司的发展前景,我有如下假说……”这种内容同样不算假说。总之,没有论点就没有假说。


图  3-8 假说与启发、答案之间的关系



2.  假说不是没有根据的瞎猜

因为假说毕竟是“假设性回答”,所以并非完全的瞎猜。比如对方问你:“这个产品定价为多少钱比较合适?”就算你再不了解相关知识,也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常识做出判断,回答出一个预估的价格。这就是人们普遍的感觉。想必没有人会凭空瞎猜,靠扔色子决定产品的售价。因此虽然是假说,即使你不能明确作答,也会依据自己的感觉、经验、常识等找出相关的根据。


3.  假说不是答案

最后我想要强调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假说不是“答案”。两者的决定性差异就是是否存在客观根据。虽然假说的形成依托于感觉、经验、常识等,但是缺乏客观的事实根据。而答案则拥有事实根据。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商务人士常常会把假说和答案混淆。举例而言,有人说:“这个市场未来肯定会继续成长。从我过去  20  年的销售经验来看,该市场肯定会在世界上占据支配性地位。”这句话就是假说而并非答案。我们明白说话者的意思,但是说话者只是根据个人的感觉、经验、常识做出判断,却没有提供任何客观事实根据。那么,为什么答案需要客观事实作为根据呢?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和他人共享感觉和经验,因此对方很难接受我们的观念,换言之,没有客观根据就没有说服力。假说不是答案,只有找到了客观事实加以证明,假说才能被称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