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好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掷沙包的研究吧。为什么从没练过3英尺距离投掷的孩子表现最好,而只练3英尺距离投掷的孩子却表现不佳呢?

虽说沙包研究关注的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大量证据证明,这背后的原理也适用于认知性的学习。这里的核心概念是,多样化练习——在不同的距离上把沙包扔进篮子里就是一个例子——能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能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到其他情景中。你进一步理解到,想要在不同条件下获得成功,就要有相应的行为。你对条件的领悟更加透彻,并且发展出了一套更为灵活的“行为词汇表”——应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行为。至于训练变化的范围(例如2英尺和4英尺)是否必须围绕特定的任务设定(3英尺的投掷距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来的神经成像研究提供了证据,证明了多样化培训的确会有好处。研究显示,进行不同种类的练习会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从认知的角度看,通过多样化练习学习运动技能要比集中练习有更大的挑战。大脑中一个学习更高级运动技能的区域似乎可以通过这种难度更大的处理方式巩固你学到的运动技能。反观通过集中练习学到的运动技能,它会在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得到巩固,这个区域是用来学习难度更低、从认知上看更简单的运动技能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难度较低、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被编成了一个更简单、相对来说更直白的心理表征。相比之下,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也会更广。[5]

对于运动员来说,集中练习一直是一条金科玉律:勾手投篮、推杆将高尔夫球打进20英尺远的球洞、练习反手挥拍、橄榄球员做横移突破,总之要一遍遍地练习,直到动作能顺利完成,培训出“肌肉记忆”——至少理论上是这么回事。虽然过程很慢,但体育圈逐渐在接受多样化训练的做法。以冰球运动中的互传为例,这要求你接到球后,立刻将其传到一名正在冰上移动的队友脚下,让对手不容易找回平衡,无法给运球者造成更大压力。曾在洛杉矶国王队任助理教练的杰米·昆彭过去就习惯让队员在冰场上的同一位置练习互传。即便中间会加入其他一连串动作的练习,但只要是在冰上的同一位置练习,或是总按照固定顺序练习那一连串动作,其实就相当于你只在3英尺远的距离投沙包。昆彭现在改变了训练方式。与我们交流之后,他已经转而为芝加哥黑鹰队效力了。我们本来打算关注黑鹰队的训练,不过在本书校订出版时,昆彭和他的团队已经赢得了斯坦利杯[6]。或许这并不是巧合?

近期一项实验显示,即使是与学习运动技能相对的认知性学习,也可以从多样化练习中获益。实验内容从沙包测验转为学习动词: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要寻找变位词——把字母重新排列组词,例如,把“tmoce”中的字母顺序重新排列可以得到单词“comet”(彗星)。有的实验对象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同一种变位,而其他人则练习一个词的多种变位。等到拿前者练习的变位来考这两组人时,后一组人的表现反倒更好。无论是练习识别树木的种类、区分判例法[7]的原则,还是掌握一门新的计算机程序,我们都能从这种学习方法中获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