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和它的效果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反比关系。知识或技能越容易被检索,就越不容易被记住。相反,你在检索知识或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检索练习就越能深化这种记忆。

不久前,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棒球队在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参与了一次有趣的实验,旨在提高队伍的击打技能。这些队员的经验全都相当丰富,击打的成功率很高。不过他们还是同意每周多进行两次击打练习,但要分两队按不同的内容训练,看看哪种形式的效果更好。

挥棒击球应该算是最难的运动技能之一了。棒球从被投出到抵达本垒只有不到半秒。在电光火石之间,击球手必须完成一套复杂的技能组合,涉及感知技能、认知技能,以及运动技能。他要判断投球的类型,预测棒球的运动线路,瞄准棒球并掐好挥棒的时间,这样才能在准确的时间点用球棒上的合适位置击中棒球。这一套感知与反应的连锁动作,必须要深深地刻在击球手的记忆中,好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套路。如果你还要花时间思考用什么方式击打棒球,那它早就落在接球手的手套里了。

队伍中的部分成员按标准方式训练,练习45下击球。这45下击球被平均分成3组,每组练习15次同一种类型的投球。举例来说,就是第一组打15下快速球,第二组打15下弧线球,第三组打15下变速球——是一种集中练习。击球手遇见的多是同一种类型的球,他可以舒服地预测球路、判断挥棒与击球的时机。这种学习看上去很轻松。

其他队员则参与难度更大的训练。在全部45次投球中,这三种球路会随机分散出现。对于击球手来说,他不知道这一投到底是什么球路。在完成45下击打时,他还是不能很好地击球。和前一组队员相比,这些球员似乎并没有那么熟练。这种有间隔的、穿插不同投球球路的练习,让学习过程更加费力,学习成果来得也更为缓慢。

每周两次的额外练习持续了六周。到最后评估球员击打水平的时候,人们发现两组球员从额外练习中的收效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与球员预想的结果并不一样。相比反复练习击打同一种球的球员,那些练习随机穿插球路的球员击球表现明显更好。考虑到这些人在进行额外练习前就已经是经验老到的击球手,那么这些测验结果就更有意思了。球员的表现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绝佳地证明了后一种培训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这项测验,我们再次总结出两条熟悉的经验。首先,让练习增加一些难度,让人们做更多的努力,启用有间隔的、穿插安排的、多样化的练习,让表面上的成果来得慢一些。虽然这样做在当时会让人觉得收效不明显,但在之后却可以让学习成果更牢固、更准确,而且更持久。其次,我们在判断什么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时候,通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会受到自以为精通的错觉的影响。

当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棒球队球员在15下击打练习中不停地练习弧线球时,他们更容易记住为了应对这种球路,自己需要感知什么,以及需要怎样反应,例如棒球旋转的样子、棒球如何改变方位、方位改变的速度有多快,以及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弧线出现。他们的表现是有进步,但回想这些感知与反应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轻松,这就导致了学习成果没有持久性。在你知道对手会投弧线球时,击打弧线球需要的是一种技能;在你不知道对手会投什么样的球时,击打弧线球就需要另一种技能了。棒球运动员需要培养出后一种技能,但他们练习的往往是前一种。而前一种练习是集中练习,只能在短期记忆上取得进步。对于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棒球队的球员来说,当训练是随机投球时,检索必要的技能就变得更具挑战性。应对这种挑战会让技术进步来得更慢,但效果会更持久。

这种矛盾便是学习中“合意困难”概念的核心。检索(或者说,实际上是重新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换言之,关于一件事情你忘记的越多,重新学习就更为有效,能更好地形成永久性的知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