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只要能把所学和已知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学无穷多的知识。事实上,由于新学问是以旧学问为基础的,我们所学越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越多。不过,我们的检索能力是相当有限的。我们记忆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不是招之即来的。检索能力的这种局限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如果所有记忆都能信手拈来,那么要想一下子找到需要的知识,你就得非常痛苦地花时间整理海量的资料。例如,帽子在哪儿,怎么同步电子设备上的资料,怎么调白兰地鸡尾酒这样的琐事。

只要记忆深刻,知识是可以留存很长时间的。你能把一个概念理解得非常通透,说明它在你的生活中有实际用途,或是它有重要的情感价值,而且它和你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建立了关联。你的知识在头脑中准备得是否充分,是否能为你所用,取决于环境,取决于近来是否用过,取决于关联这些知识的线索是否够多、是否形象,以及你是否能利用这些线索及时将知识调取出来。[8]

这里有一点很微妙。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需要忘记一些矛盾的、与旧记忆相关的记忆线索,这样才能把记忆线索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人到中年想学意大利语,你可能需要先忘记高中时学的法语,因为即便你拼命努力,每次想说意大利语“即将成为”(essere)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跳出来的总是法语的“即将成为”(etre)。在英格兰旅行时,你就必须压制住在道路右侧驾驶的欲望,不让这条记忆线索活动,这样才能建立起可靠的线索,在路的左边开车。拿流畅地讲法语或是多年靠右行驶来说,即便有一段时间不用,或是检索线索因为有了新东西而中断,以后捡起这些根深蒂固的知识也非常容易。被忘掉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你找到并检索这些知识的线索。为新知识建立起来的线索(靠左行驶)会取代旧知识的线索(靠右行驶,前提是你还没有因为靠右行驶丢掉性命)。

学习新知识有时候就是要忘掉一些东西,这一点很难理解,但又非常重要。[9]当从个人电脑切换到苹果Mac电脑时,或是从微软Windows平台切换到其他平台时,为了学习新系统的架构,你必须忘掉很多东西,这样才能轻松地进行操作,把心思用在如何工作而不是研究电脑上。跳伞学校的培训也是一个例子。从军队退役后,不少伞兵想当一名跳伞消防员。和军队相比,跳伞消防员搭乘的飞机不同、设备不同,跳伞规则也不一样。在军队接受过跳伞培训其实是跳伞消防员的一大劣势,因为你必须得忘掉已经成为条件反射的跳伞程序,用新知识替换旧知识。虽然在外行人眼中,这两项工作都是背着降落伞从飞机上跳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只要是想学习新知识,你就必须忘记与复杂旧知识相关联的线索。

我们从生活中也能发现重新安排记忆线索的问题,从小事上就能看出来。在朋友杰克刚和琼交往的时候,我们有时会把这一对儿叫成“杰克和吉尔”[10],因为“杰克和”这个句式勾起了我们对那首老儿歌的深深记忆。等到我们习惯了叫“杰克和琼”的时候,琼和杰克分手了,杰克又与珍妮交往了。天啊!当我们想称呼“杰克和珍妮”时,嘴里多半会冒出“杰克和琼”。要是与杰克交往的是凯蒂,事情就容易多了,那样杰克名字最后的那个“K”正好可以让我们切换到凯蒂名字开头的那个“K”,只可惜没有凯蒂这个人。押头韵可以是不错的线索,但也可以是糟糕的线索。想忘掉吉尔、琼或是珍妮这些名字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给记忆线索“重新安排用途”,这样就能赶上杰克换女朋友的速度了。[11]

在学新东西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大部分事物不会从长期记忆中消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停止使用记忆线索,或是给它们安排新用途,只是为了不用轻易回忆起它们。举例来说,如果你搬过几次家,可能就记不起来20年前的住址了。但如果是答一道关于这个地址的选择题,你应该可以轻松选出答案。原因是:还像以前一样,这个地址就收在你意识的“柜子”里,只不过没有打理罢了。如果你试过全情投入地撰写自己的往事,把早年接触的人和地方描绘出来。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记忆像潮水一样涌现,被遗忘很久的事情现在都想起来了。背景可以激发记忆,想打开一把旧锁,就需要正确的钥匙。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中,叙述者慨叹自己记不起来青春年少时在法国乡村里与叔叔、婶婶度过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一块蘸了酸柠檬花茶的蛋糕的味道,让过去的时光一一映入脑海。他原以为随时光流逝而忘却的人与事全都浮现了出来。大多数人都有与普鲁斯特类似的经历:所见所闻可以唤醒很多回忆,哪怕是许久不曾想起的陈年旧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