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这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我们通常认为干扰不利于学习,但某种类型的干扰可以给学习带来一些好处,而且有时收效会出奇地好。你是愿意看一篇用正常字体排版的文章,还是想看一篇字体模糊的文章?几乎可以肯定,你会选择前者。但事实是,当页面文本稍有模糊,或是字体略微有些难以辨认时,人们能更好地回忆起文章内容。课堂教学大纲是应该紧跟教科书中的某章内容分毫不差,还是课程最好与书本有一些区别?事实证明,当教学大纲的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内容时,学生就要下功夫弄清课程的主旨,就需要把不一样的东西对应起来,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回忆课程内容。另外一个让人意外的例子是,当一段文字中有单词缺少字母,需要读者自行补齐时,阅读速度就会放慢,但记忆会更牢固。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改变正常的表达形式会带来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多下的那番功夫加强了人们对资料的理解与学习效果。(当然,如果难得离谱,完全不能让人理解其中的意思,或是根本无法克服困难,那对学习也是毫无帮助的。)[17]

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这种行为被称为“生成”。即便是拿熟悉的资料来考你,就算是简单的填空也可以强化你对资料的记忆,增强你在以后回忆它们的能力。在测验中,想出一个答案要比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更有利于学习。强迫自己写一篇短文还会让资料被记得更牢固。克服这类小困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们进行的是更高层次的思考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

当你要回答某个新题目,或是要为新问题拿出解决方案时,生成能力对学习的帮助会更加明显。一种解释是,当你想方设法寻找答案,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知识的时候,在得到答案、填补知识空白之前,你会先强化大脑中到这部分空白的检索路径;当努力填补完这部分空白后,你便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到新知识的联系。举例来说,假设你家住佛蒙特州,别人让你说出得克萨斯州首府的名字,你就会思考各种可能的答案: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厄尔巴索?休斯敦?即便你无法确定,在猜对正确的答案(或是由别人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前思考可能的选项,对你也是有帮助的(答案是奥斯汀)。你会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会绞尽脑汁地考虑可能带来启发的线索。你可能会产生一种求知欲,甚至会因为觉得被难住了而感到沮丧,并且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并不完善,存在空白。这样一来,你在看到答案后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尝试虽然会有失败,但这样做却能刺激你在发现正确答案后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为答案的编码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坐等答案送上门所没有的效果。解决一个问题总要好过记住一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一种解决方法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要好于不去尝试的。[18]

花几分钟,复习一下从一段经历中(或是最近的一堂课上)学到了什么,再拿一些问题考考自己,这种活动被称作“反思”。在完成一节课或一次阅读作业后,你可以问问自己,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些是相关的例子?如何把这些内容和我的已知联系起来?在练习过新知识或新技能后,你可以问自己,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要想进一步精通,我需要做些什么,或者下次我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反思涉及我们此前讨论过的数种认知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这里包括检索(回忆最近学到的知识)、细化(例如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以及生成(例如用自己的话重述核心观点,或是在心里、在行动上演练一下下次可以做哪些不同的事情)。

现在课堂上流行一种名叫“以写促学”的反思形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来反思最近一堂课的主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主要观点,并把它们和课上涉及的其他概念联系起来,联系课外的内容也可以。(我们在第8章将介绍这样的一个例子,玛丽·帕特·文德罗斯给学习人体生理学课程的学生安排的“学习小结”作业。)反思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认知活动(检索、细化、生成)都有助于学习,实证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近来有一项有意思的研究,专门调查了把“以写促学”当作学习工具的结果。研究人员安排800多名学习心理学导论课程的大学生听了一整个学期的讲座。在某一次讲座中讲述过某个重要概念后,教师要求学生们以写促学。学生们自行就核心观点写出书面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重述概念,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对概念进行细化。对于同一次讲座中涉及的其他重要概念,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一组幻灯片进行总结,并让他们花几分钟从幻灯片中一字不差地抄录里面的重要观点与例子。

结果如何呢?研究人员在学期中安排考试,用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们对此前学习的重要概念的理解。那些用自己的话撰写文章的学生,得分要远高于那些只抄录的学生,这证明了单靠接触概念对学习是没有太多帮助的。大概两个月后,研究人员继续安排测验评估记忆效果,把以写促学当作一种反思形式的收效虽然有所下滑,但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