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5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效率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领悟周围世界的能力,以及衡量自己表现的能力。我们总是在判断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是否有能力处理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关注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或行动。

对自身思维的审视被心理学家称作元认知(元在希腊语中是“关于”的意思)。学着认清自身,可以让我们不至于陷入死胡同,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反思下次怎样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那些迷惑我们的方法保持警觉。错误判断的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何时做出了误判。另一个问题则是,导致我们误判的原因五花八门。[1]

我们将在本章讨论通常会误导人们的东西,也就是感知错觉、认知偏见,以及记忆扭曲。之后我们会推荐几种技巧,让你的判断与现实吻合。

人们经常会在报纸上读到判断失误导致的恶果。2008年夏,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三名抢劫犯想出了一个抢劫的办法,先打电话叫一大单外卖,然后抢走送货员的所有货品及随身携带的现金。这种抢劫不费什么事,于是他们这样做了很长时间,但他们总是用两部同样的手机叫外卖,而且总是让外卖送到两个同样的地址,丝毫没想到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该市的一名警察戴维·加曼在那年夏天做便衣。“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刚开始人们还说‘他们可能有一把枪’,后来又出现了好几把枪,再后来,他们开始在抢劫时伤人。”

8月的一个夜晚,加曼接到了一通电话,说有人打电话给一家中餐馆,叫了一大份外卖。加曼连忙叫上一班人马出发,自己则乔装成送货员。他穿上了防弹衣,外面套着休闲衬衫,把点45口径的自动手枪别进裤子里。同事在送货地址附近盯梢,加曼拿上外卖,开车到了那里,把车停下,车前灯直接照在前门上。他在送货包下面割了一个口子,在里面塞了一把点38口径的手枪,从外面看不出他其实在握着那把枪。“点38口径的手枪有小击槌,所以可以在包里直接射击。要是把自动手枪放在里面,一旦卡弹,那我就麻烦了。”

我拿着包迎上去,说:“嗨,先生,是你订的餐吗?”他说道:“对。”接着我想,这个人真是叫外卖的,我马上要结账离开了,这真是最蠢的一次行动。要是他递给我40美元,我还不知道这份外卖到底是多少钱。但就在这时,他扭头看了一下,旁边又冒出来两个人。他们一边朝我走来,一边带上了头套。这下我知道正戏开始了。为首的那个家伙从口袋里摸出一把枪,上了膛,直接顶在我脑袋上,说:“赶紧把东西都交出来,不然我就打死你。”于是我从包里开了枪——连开四枪。[2]

抢劫终究不是好营生。那名罪犯被击中下体,虽然活了下来,但不再是男人了。如果不是送货包太沉,加曼本可以瞄准得高一些。他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一点:下次最好准备充分一些,不过他不让我们说具体要怎么准备。

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我们总愿意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高明。当每年的“达尔文奖”[3]评选结果出炉时,看到邮件中那一列“不作不死”的名单,我们也会对这种假象深信不疑。例如,多伦多的一位律师为了向他人展示办公楼玻璃的强度,用肩膀猛撞玻璃,结果在玻璃碎裂后掉下了22层。然而真相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做出误判。优秀的判断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技能,需要敏锐地洞察自己的想法与表现。有几个因素导致我们在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面临劣势。其一是在不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没有理由调整自己的判断。其二是,身为人类,我们很容易被错觉和认知偏见所误导,盲从于那些我们为了解释周围环境而自行编织的故事,自以为是。想要更好地胜任一项工作,或者是成为专业人士,我们必须学着看出他人身上的能力,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采用那些能取得成果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客观的途径记录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