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7 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一项知名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房间的桌子上摆了一盘棉花糖,然后让幼儿园的孩子分批单独进入房间。研究人员在离开房间前,告知孩子可以选择现在吃掉一块棉花糖,或者暂时不吃,等15分钟后研究员回来,会多奖励他一块。

沃尔特·米歇尔和他的研究生通过镜子观察这些处在两难抉择中的孩子。研究人员一出门,有些孩子就立刻将棉花糖塞进嘴里,也有些孩子选择了等待。为了抵御棉花糖的诱惑,这些孩子想尽了办法,他们“用手挡住眼睛,把脑袋埋进胳膊里……自言自语、唱歌、用手和脚做游戏,甚至还会试图睡觉”,以便让视线离开棉花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参与实验的600多个孩子里,只有1/3的孩子能抵御眼前的诱惑,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一系列后续研究发现,越能在这个实验中忍耐的孩子,长大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就越能取得成功。

棉花糖研究的简洁程度令人称道,同时也是对人生的绝佳比喻。我们在出生时便带着基因赋予的能力,但我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专注与自律:两者是激励的产物,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1]

詹姆斯·帕特森是一个30多岁干劲十足的威尔士人,他对助记手段以及记忆比赛有着说不清的痴迷。“助记”源于希腊语中的“记忆”一词。助记手段有多种形式,是帮助人们记住一大段新资料,留下线索以备回忆的心理工具。

詹姆斯第一次听说助记是在大学的一节课上,教师稍稍提到了助记手段的功效。下课之后,他直接跑回家上网搜索,还买了一本与之相关的书。在他看来,如果能学会这些技巧,自己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课业,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相处了。他开始练习记忆心理学课程的名称与日期、课本引用内容的页码,还练习了社交伎俩,例如在洗牌之后记住出牌的顺序,或是让朋友们随便念数,由他来记住顺序。他花了很多时间巩固这些技巧,逐渐适应了自己的社交圈,在派对中如鱼得水。2006年,当得知英国剑桥大学要举办一场记忆力大赛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在入门组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赢得了1  000欧元的奖金,于是对此越发着迷。考虑到贸然一试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他当年还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世界记忆力锦标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

詹姆斯以为,自己身怀助记绝技,无须在资料上多费时间和精力便可以轻松搞定考试,但是就如同我们即将了解到的那样,结果却事与愿违。

参加这类比赛的选手自称记忆力运动员,他们接触这一领域的缘由各不相同。2012年美国记忆锦标赛冠军得主尼尔森·戴利斯,就是在祖母死于阿尔茨海默病后参与这项运动的。尼尔森目睹了病魔侵袭祖母的全过程:她的记忆力每况愈下,直到失去最后一点儿认知能力。虽然尼尔森当时只有20多岁,但他担心自己也会遭遇这种不幸,于是开始寻找应对的办法。他发现了智力运动,希望能通过强化记忆力的方式躲过病魔的袭扰。尼尔森是一名出色的记忆力运动员,还成立了一个名叫“记忆登顶”的基金会,筹集资金并号召人们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这种可怕的疾病。尼尔森也会参加登山运动(曾两次接近珠穆朗玛峰顶峰),这就是基金会名字的由来。在本章,我们还会提到其他与尼尔森、詹姆斯有类似经历的人,他们都成功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

按照神经学术语表述,人脑的可塑性很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甚至能一直延续到老年。在人的一生中,人脑是否可以自行改变,以及人们是否有能力对这种改变施加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智商,是科学一直在试图解答的问题。在本章有关提高智力的讨论中,我们将回顾其中的一些内容。我们还会描述三种目前已知的可以更好发挥现有脑力的认知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未开发完全的大脑就像未开发的国度。1846年美墨战争期间,约翰·福瑞蒙特带着他的远征军来到洛杉矶古城。当时只有一种方法能向远在华盛顿的总统詹姆斯·波尔克汇报情况,那就是派出侦察兵基特·卡森,让他骑着骡子横穿整个大陆——往返路程接近6  000英里,中间还有诸多山岭、沙漠、荒原与草原。福瑞蒙特非常着急,要卡森日夜兼程,并告诉他连中途停下来打猎觅食都不可以,只能等骡子精疲力竭时吃掉它们充饥。探索国家尚未开发的区域,只能靠这样一种旅行方式。卡森身高约1.6米、体重约64千克,是从西岸到东岸传话的最佳人选。虽然北美大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个新生的国家却没有丝毫开发能力。国家要想强大,就需要城市、大学、工厂、农田与海港,以及把这些地方连通起来的道路、火车与电报线路。[2]

大脑也是一样。我们带着基因降生到世上,可以说是一块璞玉。通过学习、开发心智模型,以及搭建能让我们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的神经通路,我们才具备了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被灌输的观点是大脑一成不变,智力差不多在出生时就定了型,而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智商提高了。科学家发现,大脑因中风或事故受到损伤时,可以用某种方式重新分配职责,让毗连的神经元网络接管损伤区域的工作,使人恢复失去的能力。像尼尔森和詹姆斯这些“记忆力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化成了一项国际运动:参赛选手训练自己,完成高难度的记忆活动。人们在医学、科学、音乐、国际象棋或体育领域的专业表现已证明,不仅仅像过去想的那样是天赋使然,同时也是通过数千小时的专注练习逐渐提升技能的结果。简而言之,研究与现代文献证明,人类和人类大脑的能力远超科学家在几十年前的估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