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想要终身成长,请像专家一样思考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老话说:“自以为能或不能,都有道理。”如果说真有什么比才智更重要,那当然要算态度了。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引发了诸多关注,因为她正好证明了只是信念,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与成绩,也就是说,你要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16]

德韦克和她的同事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得以重现和拓展。在一个早期的实验中,她为纽约市七年级成绩较低的学生开办了一间工作室,向他们讲授有关大脑的知识以及有效学习的技巧。半数人拿到了一份有关记忆的幻灯片,另外半数则知晓了努力学习会如何改变大脑:当你用功学新东西的时候,大脑会形成新连接,假以时日就会让你变得更聪明。后一组人被告知,开发智力并不是让智力自行发展,而是要通过努力和学习在大脑中形成新连接。在完成工作室的课程后,这些孩子重新回到课堂之中,但他们的教师并不知道其中一些人学到了刻苦学习可以改变大脑。在学年结束时,与秉持传统观点、认为智力水平在出生后就已定型的前一组“固定心态”的孩子相比,那些采纳了被德韦克称为“成长心态”、相信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控制的后一组学生,成了更主动的学习者,进步也更大。

好奇心驱使德韦克展开了研究。她一直想知道为何有人在面临挑战时会变得无助并走向失败,有人则能尝试新策略,加倍努力,从而应对失败。她发现,这两种人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看待失败的原因不同。那些将失败归咎于本身无能的人——说“我就是不够聪明”的人——会变得无助;而那些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的人则会深入发掘,尝试不同的做法。

德韦克发现,有的学生以成绩为目标,而有的学生则以学习为目标。对于前一种人来说,他们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第二种人来说,他们努力则是为了学到新的知识或技能。追求成绩的人会在无意识中限制自己的潜力。如果你在意的是证明或显示自己的能力,你就会挑选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战。你想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聪明,因此你会一遍遍地重复自己擅长的东西。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就会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而且会把挫折理解为有用的信息,从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创造力,也更加努力。“如果你想反复演示某件事,‘能力’就好像在你的体内静止下来一样;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它就会活跃起来,变得具有可塑性。”德韦克说。以学习为目标激发的思路和行动,与以成绩为目标激发的完全不一样。[17]

矛盾的是,对于某些明星运动员来说,关注成绩反而会导致发挥失常。人们常称赞他们是“天生的”运动员,而他们自己也认为成绩是由天赋决定的。如果他们真是所谓“天生的”运动员,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那他们又何必努力训练呢?他们应该不用训练才对,因为需要训练正好证明了他们的天赋不够优秀,根本达不到标准。关注成绩而忽视学习与发展让人不敢冒险,而过于关注自己的形象,就会害怕别人说自己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德韦克的工作延伸到有关赞扬的领域,研究赞扬对人们应对挑战的方式有什么影响。其中的一个案例是,一组五年级的学生每人解一道谜题,有的学生在解开谜题后被赞扬很聪明,有的学生在解完后被称赞很努力。然后,研究人员让这些学生选择另外的题目:要么与上一次难度相同,要么更难,但可以在让他们付出更多努力后学到东西。多数被赞扬很聪明的学生选择了简单的题目,90%被称赞很努力的学生选择了困难的题目。

这个实验可以调整成,学生从汤姆和比尔两个人那里领取题目。汤姆给学生的题目是努力就可以解答的,而比尔的题目是无解的。每个学生都要从汤姆和比尔那里领取题目。在解题之后,有的学生被称赞很聪明,有的则被夸奖很努力。在第二轮实验里,学生要从汤姆和比尔两个人那里领取更多的题目,这次的题目都是有解的。结果令人惊讶,那些被称赞很聪明的学生几乎没人能解开比尔的题目,而这些题目与先前他们解过的、从汤姆那里领取的题目完全一样。那些认为聪明最重要的学生在第一轮没有解开比尔的题目(第一轮比尔的题目本身无解),就会渐渐产生一种挫败和无助的感觉。

当被夸奖智商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得到这样一种信息,即被看成聪明人才是游戏的关键。“强调努力是在给予孩子一种他们能控制的变量,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变量很稀有。”德韦克说,“强调天生的智力则是将它置于孩子的控制之外,对于应对失败来说没有好处。”[18]

保罗·图赫在他的新书《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中,借鉴了德韦克与他人的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何取得成功更多的是靠勇气、好奇心与坚持,而不是智商。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让孩子从小面对困难,学着克服困难。图赫写道,社会最底层的孩子面临的挑战很多,极度缺乏资源,以至于他们没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但是反过来说,处于社会顶层的孩子一旦面临困境,就有家长驾着直升机来帮忙,他们从不被允许失败,也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克服过困难。他们同样没有体会过塑造人格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对今后生活中的成功至关重要。[19]出生于第三垒[20],长大也一直认为自己完成了三垒安打的孩子,不太可能会接受那些能让他发现自己全部潜力的挑战。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聪明与否,会让人避免承担生活中的风险:无论是那些能激发其志向的小风险,还是那些为了成就卓越而做出的大胆、有远见的举动。就像德韦克告诉我们的那样,失败让人获得有用的信息,也让人有机会发现自己在竭尽全力时能做到什么。

德韦克、图赫,以及他们的同事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告诉我们,自律、勇气及成长心态这些素质才让人敢想敢做,具备创造力与毅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学问和更大的成功,而智商在这方面起的作用要小得多。德韦克说:“只有在受活性成分驱使时,学习与钻研的技能才不至于荒废。”这里所说的活性成分容易理解却意义深刻,那就是提高能力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自己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