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请记住,最成功的学生能掌控自己的学习,并严格遵从一条简单的策略。或许你没学过如何做,但你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最终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你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重要的学问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说基本都是如此。你会遭遇挫折,这是努力的标志,不代表失败。挫折伴随着奋斗,而奋斗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努力学习会改变你的大脑,创建新的连接,建立心智模型,扩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控制,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困难会因此变得有价值。

下面是三个基本的学习方法,把它们训练成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你就能坚持下去。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这是什么意思?“检索练习”意味着自我测验,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应当成为你的主要学习方法,从此放弃反复阅读吧。

怎样把检索练习当成学习方法使用:你在读课本或是研究课堂笔记的时候,要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术语或概念是我没接触过的?我会如何定义它们?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

许多课本的章末都设有学习问题,它们是很好的自测材料。向自己提问并把答案写下来,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在整个学期里,每周都留出一点儿时间,用课上的资料自测:这一周已经学到的东西和下一周即将涉及的材料都可以。

自测后要检查答案,确保你能准确判断出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

用小测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牢牢地掌握这些知识。

回忆新知识的难度越大,收效就越大。犯错不会让你退步,检查答案并纠正错误就好。

直觉告诉你要做什么:多数学习者关注的是课本、笔记,以及幻灯片中着重标出的部分。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反复阅读这些内容,对文本和术语倒背如流,因为这给他们一种在学习的感觉。

为什么检索练习的效果更好?在读过一两遍同一篇课文后,自测的学习效果要远好于继续重读。为什么会这样?第2章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要点。

反复阅读可以让你熟悉一段文字,创造出一种已经学会的假象,但这并不代表你已经掌握了这些资料。流畅地阅读一段文字有两大不利因素:一是不能代表你已经学到了东西;二是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自己记住了这些资料。

相反,用主要概念和术语背后的含义来考查自己,有助于把精力集中在核心思想,而不是次要的材料或是教授的措辞上。小测验是一种可靠的衡量方法,可以评估你学会了哪些内容,以及哪些内容是你还没有掌握的。此外,小测验会阻止遗忘。遗忘是人的天性,但练习回忆新学问可以让它们在记忆中更牢固,也有助于你在今后把它们回忆起来。

通过自测的方式定期练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可以加强你对它们的理解,也可以增强你把它们和先验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有规律地进行检索练习的习惯,就可以避免填鸭式学习或熬夜“抱佛脚”。同时你在备考的时候便不需要怎么学习了,在考试前一晚复习资料,要比从头学起更简单。

运用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和重复阅读相比,自测会带来生疏和沮丧的感觉,在你很难回想起新知识的时候更是如此。你会感觉这样做不如反复阅读课堂笔记,以及课本中的重点段落有效。但是,就在你费力检索新知识的时候,每一次努力的回想实际上都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只不过你感觉不到这一点,这样做要比你不去回忆的效果好。努力检索知识或技能,可以让它们保留得更为持久,而且也会加强你在今后回忆起它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