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细化会提高你对新资料的掌握程度,能增加心智线索的数量,方便你在以后回忆并应用这些资料(见第4章)。

这是什么意思?细化是在新资料中找到其他层面的含义的过程。

举例来说:把资料和你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或者解释这些资料与你的课外生活有什么联系。

一种有力的细化形式是,为新资料提供一种比喻或视觉形象。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角动量原理,你可以记忆这样一个画面:当滑冰运动员把胳膊靠近身体时,旋转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在学习热传递原理时,想象自己握着一杯热可可,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热传导。想理解热辐射,你可以想象冬日的阳光照进小屋的情景。至于热对流,想想亚特兰大的叔叔和你慢慢穿过他最喜欢的后巷小院时,你能舒服地感受到空调冷气。学习原子结构时,物理教师可能会用太阳系来打比方:原子核就像太阳,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就像行星。新知识与已知事物的联系越紧密,你对新知识的理解越强,建立起来以备回忆的连接就越多。

我们之后还会讲到,生物学教授玛丽·帕·文德罗斯是如何鼓励自己的学生进行细化的——让他们写很长的“汇总表”。学生要在一张表上描述本周学到的各种生物系统,还要用图形和关键字说明这些系统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这种细化形式增加了其他层面的含义,并促使学生学习概念、结构,以及相互关系。也许你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碰上文德罗斯教授,但可以自行采用这种策略。

生成的效果是让意识更容易接受新学问。

这是什么意思?生成是指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

举例来说:从小的方面说,填写一篇课文中空缺的字词(也就是自己选择字词来填空,而不管原文作者怎么写),可以让你更好地学习并记忆课文内容,效果好于阅读一篇完整的文章。

许多人认为,从经验中学习最为有效,也就是说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而不是靠阅读文章或听课。从经验中学习就是一种生成:你着手完成一项任务,途中遇到了困难,并从自己的创造力和知识储备中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有必要,你可以从专家、课本或互联网那里寻求答案。先接触未知的事物,再进行钻研,这样你学会并记住解决方案的概率,就远大于别人教会你现成的东西。第4章中获奖的园丁兼作家邦妮·布洛杰特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生成学习法的威力。

在阅读新的课堂资料时,为了练习生成,你可以尝试提前解释那些你认为会在资料中找到的核心概念,并解释它们会如何同自己的先验知识建立关联,然后阅读资料,判断自己是否正确。由于一开始就付出过努力,你可以更好地发现阅读资料的实质与关联,哪怕与你的设想不一样也没关系。

假设你要在科学或数学课上学习不同题目的不同解法,先试着在课前求解这些题目。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物理学院如今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做题。有些学生认为教授解法是教授的工作,很不高兴,但教授明白只有让学生先和这些题目较较劲,课上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反思把检索练习和细化结合起来,增添了学习层次,强化了技能。

这是什么意思?反思是指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

举例来说:生物学教授玛丽·帕·文德罗斯每周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低权重的作业,让他们写一些“学习小结”。学生要在小结中反思前一周学到了什么,还要描述这些课堂上的知识同课外生活有什么联系。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形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效果好于花费几个小时抄写幻灯片上的内容或笔记。

校准是比对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看看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从而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在接受测验的时候,这种假象会让许多学习者措手不及。

这是什么意思?感知假象支配着所有人,第5章描述过一些相关的例子。把对文章的流利阅读误认为对根本内容的掌握,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简单来说,校准就是用客观的工具消除假象,调整你的判断,使之更好地反映现实。目的是确保你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举例来说: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靠飞行仪器了解自己的感知系统是否被误导,从而确保飞行中的关键因素正确无误,例如飞机是否正在水平状态下飞行。学生用小测验和模拟考试检查自己对所学的掌握是否有正确的认知。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真正把自测的问题回答出来至关重要。在做模拟题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问题总是会说“我知道”,然后就接着往下看,而没有老老实实地花时间真正写下答案。不写出答案,你就有可能陷入自以为知道的假象,但事实是你很难对其做出一个准确或完整的回答。把模拟考试当成真正的测验,检查答案,把精力集中在你不会的地方。

助记手段有助于你检索学过的东西,并记住随机出现的信息(见第7章)。

这是什么意思?“助记”来自希腊语中的“记忆”一词,助记手段就像心里的文件柜,可以让你轻松地记忆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信息。

举例来说:美国小学生会学习一种非常简单的助记手段,即从东到西记住五大湖的顺序——“老象有一身老皮”(Old  Elephants  Have  Musty  Skin)[1]。为了教孩子记住英格兰国王与女王的年代顺序,马克·吐温在庄园车道上打桩标出各个王朝统治的年代,同孩子们一边走一边看,并辅以图片和故事详细说明,这就是他的助记工具。牛津贝勒比斯学院的心理学学生使用“记忆宫殿”作为助记手段,组织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高级水平论文考试做好准备。助记本身并不是学习工具,却可以用来组建心智结构,从而让知识检索变得更轻松。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小故事,他们使用了上述学习策略,让自己的成绩升至班级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