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这是什么意思?就拿学习数学公式来说,不要每次只学习一种,就可以轮换接触不同的问题和解法。如果你在研究生物标本、荷兰画家或宏观经济学原理,那就要把案例混合起来。

怎样把穿插练习当成学习方法使用?许多教科书把学习的内容编排成段落,先针对某一类特定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如计算球体的体积),再列举多个需要解答的例题,再讲解下一类问题(如计算圆锥体的体积)。段落练习不如穿插练习有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在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时,一旦你能理解新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案,但对问题的领悟还比较初级,就要把这类问题分散安排到你的练习规划中。这样你才能用不同类型的问题轮流考查自己,并为每种问题检索正确的答案。

如果发现自己在固执地、反复地练习某个题目或某项技能,就要改变这种做法:加入其他的科目、技能,持续不断地考验自己辨别问题类型的能力,选出正确的答案。

回想一个体育项目的例子(见第4章):一名棒球运动员在练习击球时,先打15个快速球,再打15个弧线球,最后打15个变速球。他在练习中的表现要好于击打混合球型的球员。但是,在练习中随机投球的球员能够培养自己辨析与应对每次投球球路的能力,因此后者成了更出色的击球手。

直觉告诉你要做什么:多数学习者一次只专注于一种问题的多个例子,或是单一样本类型的多个例子。他们想要先精通这类问题,把事情“搞定”,再学习其他类型。

为什么穿插练习的效果更好?把不同类型的问题或样本混合起来学习,可以提高你区别问题类型的能力,辨识出同一类型问题的普遍特点,并且能提高你在今后测验或真实环境中的成功率。在现实世界中,你必须能够识别要解决问题的类型,才能运用正确的解决方案。(第3章详细地解释过这一点。)

运用起来会有什么感觉?段落练习——先精通某类问题中的所有内容,再练习下一类问题——感觉像(看着也像)你越来越精通;而打断针对一种类型问题的练习,去进行另一种类型的练习,感觉很突兀且没有成效。即便学习者通过穿插练习把知识掌握得相当好,他们也会觉得段落练习更适合自己。你或许也有过这种体验,但你现在知道,研究证明这只是幻觉。明白这一点会使你获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