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安德森门窗公司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安德森门窗公司提倡持续提升的企业文化,教育的方向因此有所颠倒:生产线上的工人教经理如何更有效地运作工厂。

从两个方面看,这个故事与本章中的其他案例略有不同。一是在工作场所打造一种学习文化,二是让员工运用所学改变工作环境。公司鼓励员工找出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这种做法是对前面讨论过的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技巧的支持:努力去解决一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里名为“安德森更新”的部门生产各种类型和尺寸的窗框:双悬窗、门式窗、滑动窗、观景窗,以及各种非传统形状的特制窗。

该部门的工厂设在明尼苏达州科蒂奇格罗夫市。双悬窗生产线有36名员工,采用8小时轮班制。工人们分成三个小组:一组负责加工窗格,一组负责加工窗框,另一组负责组装。每组有四个工作台,在组长的带领下工作,组长要负责安全、质检、成本,以及组内的产品交递。工人们每两小时就会换一次工作,将重复作业压力可能导致的损伤降至最低,也熟悉了其他工作。就像把两种或更多不同但相关的题目穿插在一起练习一样,经常更换工种让工人们熟悉了业务部负责的整个流程。如有意外发生,工人们也能及时顶替,完成工作。

每项工作都按照一份书面标准完成,这份标准列出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和作业方式。对于产品的统一性和质量来说,一份书面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工厂经理里克·韦温表示,如果没有标准,四个人就会有四种不同的作业方式,生产出四套各不相同的产品。

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工厂会培训他遵照步骤练习,并进行反馈。韦温将这个过程称为“讲解——演示——操作——复习”。“一老”带“一新”,将流水线上的作业当成练习,并依靠反馈提高表现,从而符合书面标准。

工人培训经理又是怎么回事呢?当工人想出一个主意,可以提高产能,而经理也认可这种方法时——就像调整零件运送到工作台的方式那样,让工人们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将其组装起来——那么提出这个方法的工人就可以暂时离开生产线,帮助落实新的标准。“大家的想法都有价值,”韦温说,“无论你是工程师、维护技师,还是生产线工人。”[17]同样,当一个生产小组未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工人也可以指出问题在哪里,离开生产线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韦温所说的“改善法”中,员工担任导师角色的做法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改善”一词来自日文[18],“改善法”是丰田汽车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且一直被许多其他公司采用,以期创造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

当韦温想要大幅提高双悬窗生产线的产能时,他会召集一个设计团队,采用“改善法”研究方案。团队成员包括一名工程师、一名维护技师、一名生产线的组长,以及五名生产线工人。韦温将给出一个延伸目标:把生产线上的空间需求缩小40%,并让产量加倍(延伸目标是指单靠小幅提高无法实现,只能靠方法的重大革新才可以实现的目标)。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团队每天在会议室里待8个小时,彼此弄清楚生产流程上的结构、产能极限,以及限制条件,并问自己如何才能让流程短而精干。一周后,他们会找到韦温,说:“这是我们的改进方案。”

韦温把方案拿到生产线上的12个工作台,问工人们一个问题:想启用这项方案,需要做哪些改动?工人们会和组长凑在一起,重新设计零部件,使其符合方案要求。他们会用两个周末的时间,拆解生产线,重组成两个部分,重启,再用几个月的时间调试、磨合。工人们提出的200条新建议被加入工作流程中。这是一个包含测验、反馈及修正的学习过程。

结果5个月后,工厂实现了韦温的延伸目标,成本也被削减了一半。在转型调试的过程中,生产团队没有一次延迟交货,没出过一起质量事故。参与原则——主动寻求各个层级员工的意见——是公司持续改善文化的核心。“参与是一种管理方式,代表着信任和主动交流的意愿。”韦温说。生产线上的工人在工作中学到了如何完善设计。公司提供了听取建议的方式,让员工参与新方案的实施。

重视学习的企业文化赋予员工学习的责任,并授权他们改动整个机制。问题成了信息而不是失败。通过解决问题(生成)以及教育他人(细化)来学习,学习就变成了持续改善绩效的引擎,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生产线上的团队来说,都是一样的。